文:小艾
今天去朋友的店裡拿預定的衣服,看見了朋友家兩歲的寶貝也在店裡。拉着媽媽給他畫汽車、恐龍、小魚,不答應他就發脾氣:“我就要”。朋友說:“你請阿姨吃餅幹吧,早上你帶了很多餅幹來的。”寶貝嘴巴一撅:“不給”。朋友一臉苦惱:“最近就是這個狀況”。
聽了朋友家寶貝的故事,是不是您家娃也有同樣的狀況。
看着孩子那個模樣,是不是想跺腳大吼。
我們都以為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才有叛逆的時候,沒想到2歲也有叛逆期。

什麼是2歲孩子叛逆期?
從兒童心理發展學角度來說,孩子到了2歲之後的“轉變”——不聽話、喜歡說不、造反,其實都是他們成長的一種表現。
2歲之前,孩子沒有獨立意識,對父母“唯命是從”,但是,一旦到了2歲,他們開始明确意識到“我”的存在,明白了“我”是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做很多的事。
他們會通過行動來體驗,也是向父母證明自己的獨立。這一階段,也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當孩子處于2歲叛逆期時,通常有以下3種表現:
1.聲嘶力竭地哭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由于語言貧乏,孩子的意願通常隻能通過哭喊尖叫來表達。
2.喜歡說“不”
3.我不要!我不吃!不給!
自從學會了說“不”這個字, 他們就會瘋狂使用這個字,分分鐘拒絕各種要求。
4.我的事情我自己做主
玩什麼必須聽他的!吃什麼必須是自己挑的!玩具必須是自己擺放的位置!
不管是玩具、零食、爸爸、媽媽全部都是我的,這個世界都是我的!分享這種東西,根本不存在。
可怕的2歲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伴随而來的是父母的不知所措,時刻處于抓狂、憤怒、無奈的邊緣,家長頻頻煩惱,我的孩子怎麼這麼難帶?
如何幫助孩子順利渡過2歲叛逆期?
雖然2歲是孩子的叛逆期,但也是塑造孩子的黃金期。
那麼,面對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父母該如何去做呢?
1.接納了解孩子
對于孩子的各種“作”,父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行為,盡力制造一個美好的畫面——你在鬧,我在笑。
等到孩子安靜下來,再去給他一個擁抱——以靜制動。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關注了,所有的情緒都被父母關注到了,那麼,目的也就達到了。
2.轉移孩子注意力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
2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一個高速期,孩子很多時候,哭鬧、暴躁就是因為自己詞不達意,無法表達自己的内心。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可以不必太在意,給予他們一些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先發洩一下自己的情緒,接着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與孩子互動一下,可以猜想孩子想做什麼,引導他加入你的話題。
當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時候,家長也就可以用語言和他們進行溝通,以達到引導和教育的目的了。
3.适當放手讓孩子做主,把握底線
無關乎原則的問題,就讓孩子自己去“當家作主”。
2歲孩子的探索欲很強烈,家長可以給予他們最大限度的自由,這樣不會破壞孩子的好奇心。但要給孩子一個底線,讓孩子懂得規則的重要性,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可怕的兩歲”其實并不可怕,孩子需要父母的了解、認同,為了更好地愛他,我們也要不斷地學習,了解他們成長的規律,才能走進兒童的世界。
分享育兒經驗,與孩子一起成長!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留言、轉發、評論哦!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