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谡守街亭時沒有堅固的城池隻能安營紮寨,并沒有優勢,換别人真能守住嗎?

如果換良将,确實有可能。

街亭之戰争議頗多,曆來人們争論都是在他應該當道紮寨還是上山據險上。但回顧細節,似乎并非如此。

街亭之戰,蜀軍輸在了正常套路上。馬谡抵達街亭前線後,違背了“當道紮寨”的部署,帶兵上山,企圖據險阻擊。張郃控制山下水源,蜀軍饑渴難耐,攻擊無果,終于潰敗。

在這裡,許多朋友有一種感覺:

1、馬谡傻逼,作為荊州人沒有缺水概念,是以未注重對對水源的保護;

2、張郃厲害,居然選擇切斷水源這種創新方法,迅速逆轉!

馬谡守街亭時沒有堅固的城池隻能安營紮寨,并沒有優勢,換别人真能守住嗎?

我也沒想到赢得這麼輕松呀。事實上,切斷水源,在當時隻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作戰套路!

東漢時期,街亭附近發生了漫長的漢羌戰争。由于此戰主要涉及到的區域都是在隴西、關西、漢中一帶,是以,也發生了頻繁的山地争奪戰。

169年,不遠處的界凡山,段颍讨伐漢陽諸羌時,段颍控制了高地,羌人也試圖遮斷漢軍汲水道,扭轉戰局,最終,漢軍以戰鬥力優勢,擊敗了羌人。

段颍就是董卓的恩公,所在時代距離三國時代并不遙遠,戰場環境也與街亭附近極為相似。不論是馬谡,還是張颌,應該都了解過這些戰事。

是以,山地戰中争奪水源,即使在當時,也不算什麼新鮮事了!

馬谡守街亭時沒有堅固的城池隻能安營紮寨,并沒有優勢,換别人真能守住嗎?

作為常識,馬谡上山,就一定要控制水源,張郃來攻,也會優先考慮控制水源。

雙方軍事素質差距大,馬谡的選擇并不具備決定性在張郃控制水源後,馬谡組織了奪回水道的戰鬥,可惜,都被擊敗!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蜀軍的戰鬥力和魏軍精銳還是有不小差距的。諸葛亮後來反思:我軍在箕谷、祁山都多于賊,卻都遭遇失敗···看來兵貴精。

馬谡守街亭時沒有堅固的城池隻能安營紮寨,并沒有優勢,換别人真能守住嗎?

夷陵之戰,蜀軍精銳損失慘重。盡管諸葛亮用心恢複,此時軍隊戰鬥力依然不如魏軍。是以,蜀軍與魏軍的水源争奪戰中失利,不算什麼奇怪的事情。

顯然,作為前敵指揮官,馬谡并未做到知己知彼,對雙方戰鬥力的差距沒有充分估計。

既不知己,也不知彼,這樣的馬谡,即使當道紮寨,難道就是張郃的對手?善處營勢的張郃依然可以找準命門,吊打馬谡!

這就好像我們和高手打遊戲,水準差距明顯,我們究竟選擇快攻,還是選擇關門攀科技,真的對勝負影響大嗎?

馬谡守街亭時沒有堅固的城池隻能安營紮寨,并沒有優勢,換别人真能守住嗎?

馬谡和張郃,就是兩個不在一個等級上的選手!是以,張郃沒有用什麼創新,一個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套路就吃死馬谡了!

失利很正常,但全軍潰散充分暴露馬谡的軍事能力不過,打不過張郃并不構成馬谡被斬的理由。

街亭阻擊戰,目的是為了給諸葛亮全取隴右争取時間。是以,既是一場阻擊戰,也是一場遲滞作戰!畢竟,張颌不能在無法保證街亭後路的安全的情況下繼續深入!

是以,馬谡即使遭遇失敗,如果控制得當,能保全部隊,有條件重新整頓,且戰且退,争取時間!

我們看到,同樣是失利,在箕谷的趙雲卻能保全軍隊,物資無所失,從容後退。而馬谡全軍大敗,損失慘重!

馬谡守街亭時沒有堅固的城池隻能安營紮寨,并沒有優勢,換别人真能守住嗎?

後來馬谡被斬時,所問的罪,是失軍之罪。撤退時組織不利,全軍潰散!是以,馬谡之敗,在于他缺乏将略,對敵我雙方的戰鬥力估計不當,最終一敗塗地。而隻要馬谡一直不能知己知彼,無論他當道紮寨,還是上山阻擊,都是難免失敗的。

或許,更換了其他将領,也很難彌補雙方軍隊戰鬥力的差距,打不過張颌。但是,如果是對軍隊控制能力更強的将領,至少能像箕谷趙雲一樣,控制住軍隊,且戰且退,争取時間!

是以,我認為,街亭之戰的關鍵,不在大家熱議的紮寨問題,而在選将的問題上!如果更換合适良将,有機會拖住張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