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换良将,确实有可能。
街亭之战争议颇多,历来人们争论都是在他应该当道扎寨还是上山据险上。但回顾细节,似乎并非如此。
街亭之战,蜀军输在了常规套路上。马谡抵达街亭前线后,违背了“当道扎寨”的部署,带兵上山,企图据险阻击。张郃控制山下水源,蜀军饥渴难耐,攻击无果,终于溃败。
在这里,许多朋友有一种感觉:
1、马谡傻逼,作为荆州人没有缺水概念,因此未注重对对水源的保护;
2、张郃厉害,居然选择切断水源这种创新方法,迅速逆转!

我也没想到赢得这么轻松呀。事实上,切断水源,在当时只是非常非常常规的作战套路!
东汉时期,街亭附近发生了漫长的汉羌战争。由于此战主要涉及到的区域都是在陇西、关西、汉中一带,因此,也发生了频繁的山地争夺战。
169年,不远处的界凡山,段颍讨伐汉阳诸羌时,段颍控制了高地,羌人也试图遮断汉军汲水道,扭转战局,最终,汉军以战斗力优势,击败了羌人。
段颍就是董卓的恩公,所在时代距离三国时代并不遥远,战场环境也与街亭附近极为相似。不论是马谡,还是张颌,应该都了解过这些战事。
因此,山地战中争夺水源,即使在当时,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作为常识,马谡上山,就一定要控制水源,张郃来攻,也会优先考虑控制水源。
双方军事素质差距大,马谡的选择并不具备决定性在张郃控制水源后,马谡组织了夺回水道的战斗,可惜,都被击败!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蜀军的战斗力和魏军精锐还是有不小差距的。诸葛亮后来反思:我军在箕谷、祁山都多于贼,却都遭遇失败···看来兵贵精。
夷陵之战,蜀军精锐损失惨重。尽管诸葛亮用心恢复,此时军队战斗力依然不如魏军。因此,蜀军与魏军的水源争夺战中失利,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
显然,作为前敌指挥官,马谡并未做到知己知彼,对双方战斗力的差距没有充分估计。
既不知己,也不知彼,这样的马谡,即使当道扎寨,难道就是张郃的对手?善处营势的张郃依然可以找准命门,吊打马谡!
这就好像我们和高手打游戏,水平差距明显,我们究竟选择快攻,还是选择关门攀科技,真的对胜负影响大吗?
马谡和张郃,就是两个不在一个等级上的选手!所以,张郃没有用什么创新,一个常规得不能再常规的套路就吃死马谡了!
失利很正常,但全军溃散充分暴露马谡的军事能力不过,打不过张郃并不构成马谡被斩的理由。
街亭阻击战,目的是为了给诸葛亮全取陇右争取时间。因此,既是一场阻击战,也是一场迟滞作战!毕竟,张颌不能在无法保证街亭后路的安全的情况下继续深入!
因此,马谡即使遭遇失败,如果控制得当,能保全部队,有条件重新整顿,且战且退,争取时间!
我们看到,同样是失利,在箕谷的赵云却能保全军队,物资无所失,从容后退。而马谡全军大败,损失惨重!
后来马谡被斩时,所问的罪,是失军之罪。撤退时组织不利,全军溃散!因此,马谡之败,在于他缺乏将略,对敌我双方的战斗力估计不当,最终一败涂地。而只要马谡一直不能知己知彼,无论他当道扎寨,还是上山阻击,都是难免失败的。
或许,更换了其他将领,也很难弥补双方军队战斗力的差距,打不过张颌。但是,如果是对军队控制能力更强的将领,至少能像箕谷赵云一样,控制住军队,且战且退,争取时间!
因此,我认为,街亭之战的关键,不在大家热议的扎寨问题,而在选将的问题上!如果更换合适良将,有机会拖住张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