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地處中國最美公路318線進藏的必經之地,其藏地文化和高原風光吸引着全國各地遊客。旅遊業的繁榮也帶來了諸如車禍、骨折等災難。同時,日常勞作如放牧、騎馬、挖蟲草、采摘松茸等都可能導緻創傷骨折。是以,理塘縣醫院骨傷科接診了大量嚴重、複雜的創傷骨折患者。
在來自成都市各大醫院專家親臨援藏指導下,理塘縣醫院骨傷科處理複雜創傷骨折的能力與經驗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最明顯的變化之一,在于微創理念在創傷骨折手術中的貫徹應用。
一位79歲的藏族阿媽不慎摔傷導緻股骨幹骨折,從X線片看來骨折錯位短縮達5厘米。患者合并高血壓,肺心病,骨質疏松,貧血等内科疾病。正常手術需要在大腿切開長達30厘米的切口并安裝股骨接骨闆,這樣的手術對骨科醫生來說更簡單易行,但巨大的創傷對老人家的身體将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支醫隊隊長楊顯春(右二)在理塘縣開展骨科微創手術。
理塘縣醫院骨傷科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楊顯春博士的帶領下,采取了更為微創、并發症更少的小切口複位,股骨幹髓内釘内固定手術的方式來幫助她。髓内釘内固定是将一根粗細與股骨髓腔相仿的鋼釘經由2-3厘米的小切口貫穿股骨,X光機透視下将骨折塊像穿糖葫蘆一樣連接配接起來。這樣皮膚切口更小,且骨折處骨膜減少剝離,不幹擾骨折的血供,愈合更快,真正實作微創治療目的。而且髓内針位居骨幹中央,斷裂發生率明顯低于偏心放置的鋼闆螺釘。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支醫隊隊長楊顯春在理塘縣讀片,規劃手術方案
楊顯春說,創傷骨折治療的困難之處在于,沒有兩個創傷是完全一樣的;對每一例患者都要仔細權衡,在各種治療方式中,哪一種才是對病人最有利的。我們要不斷探索如何采用最小的代價,為病人争取到最大程度的功能保留。創傷骨折的微創化是大勢所趨,也是骨傷科努力的方向。
(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