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在二戰結束後表達的觀點之一就是他的防守反擊戰術勝過就地堅守,是以他反對希特勒下達死守指令。然而,這并不是他多高明,而是因為他的思維狹隘且過度自信,且對1944年上半年就被希特勒撤職這件事耿耿于懷。
他倡導的防守反擊戰術太貴,受地形影響太大,反映出的戰略眼光還不夠高。

解放裡的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的防守反擊戰術,簡單來說就是誘敵深入,找到蘇軍進攻部隊的破綻之後,從側翼用裝甲部隊猛攻,進而将其分割包圍,又是能取得輝煌的戰果,然而算一算,這種戰術要動用多少精銳部隊?
比如1942年5月的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也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前奏。當蘇軍猛攻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時候,希特勒指令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把大批部隊借給南方集團軍群發動反擊,德軍反擊部隊實力較強的就有第6、第11、第17集團軍,第1裝甲集團軍等。坦克約500輛(有說法是約1000輛),飛機約600架。使得反擊獲勝,消滅了大批蘇軍。
德軍的虎式坦克
1943年2月的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就更誇張了,國防軍的精銳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黨衛軍第1、2、3、5裝甲擲彈兵師盡數調撥給曼施坦因指揮,最新式的虎式調撥了不少。最後将蘇軍“星”行動的主攻部隊擊敗。
這兩次戰役都是曼施坦因的得意之作。可是,如果德軍各條戰線都進行防守反擊
,請問還有多少精銳裝甲部隊能供其它戰線使用,有多少新式武器能撥給别的将帥?
而且,曼施坦因光說自己打勝仗,打敗仗怎麼不說說?
1942年末,蘇軍發動天王星行動,反攻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第6集團軍。曼施坦因盡抱怨希特勒下令堅守,戈林盲目自信。可是,在城外反擊蘇軍的“冬季風暴”是曼施坦因指揮的。德軍第6集團軍這樣的精銳在前面拖出蘇軍反攻部隊,曼施坦因可以盡情地反擊蘇軍,可成功了嗎?反倒是蘇軍少數幾支深遠迂回的坦克部隊讓曼施坦因吃驚不已。
1943年下半年,也就是庫爾斯克戰役之後,蘇軍發起反擊。曼施坦因一再下令德軍撤退,聲稱要收縮兵力反擊。可是他在收縮兵力,相應地,蘇軍部隊也沒有多少損耗,繼續猛攻。曼施坦因一路退過第聶伯河,難道德軍裝甲部隊還能重新渡河進行反擊不成?這恐怕也是希特勒對曼施坦因大失所望的開始。
費迪南德/象式坦克殲擊車
1944年初,切爾卡瑟合圍圈,德軍被蘇軍包圍,恐怕又是曼施坦因救援的大好機會,可是又怎麼樣?他到底通過防守反擊合圍了多少蘇軍?打得黨衛軍第1和第5裝甲師損失極其嚴重。這是希特勒徹底對他失望的戰役。
如果再看蘇德戰線的北部和中部,地形限制更大。
中部著名的勒熱夫突出部,交通樞紐在德軍手中,德軍長時間的固守嚴重牽制的蘇軍西方面軍的百萬大軍,如果他們和曼施坦因來個防守反擊的話,很難想象沒有這麼多精銳的德軍如何成功防禦。
至于北線,列甯格勒一面是拉多加湖,三面有大片的地段都是樹林、沼澤,能見度極低,還有漫長的極夜。曼施坦因及其第11集團軍也短暫參加過那裡的戰鬥。當時雙方連對方的攻擊部隊都沒有發現,使得西尼亞維諾戰役打成了雙方對攻,更别談坦克部隊迂回的難度了。
請問曼施坦因對如此客觀條件,有何良策?
德軍坦克殲擊車組
最後一點,曼施坦因知道向希特勒要更多的飛機大炮坦克,庫爾斯克戰役前,德軍最高統帥部幾乎将德軍最新式最好的武器都調到了他所在的方向。可是他要武器,知道武器是哪裡來的嗎?
德國的軍工生産需要占領區的資源,需要仆從國的支援。如曼施坦因這樣一味地先後撤,且不一定能反擊成功,如何維持德國的威懾?
最大的反例則來自西線——防守意大利的南方戰區總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元帥,他的部隊依托多山的意大利地形防守,使得盟軍的進攻步伐極其緩慢,迫使對手放棄了從意大利反攻法國的設想,轉而實施諾曼底登陸。若是把曼施坦因調到意大利戰區,不知道他會如何指揮?會不會讓法國南部成為盟軍最先解放的法國領土呢?
凱塞林元帥
戰後,英美方面很重視曼施坦因,原因恐怕是曼施坦因自1940年的法國戰役之後再也沒有和盟軍打過仗,戰争的最後一年還坐了冷闆凳。
而且,很多善戰的德軍将帥,比如莫德爾元帥、克魯格元帥、馮·博克元帥等等,不是戰死就是被戰後審判絞死。
是以,他被聘為西德軍隊的顧問,他的回憶錄《失去的勝利》被西方大加贊賞,受到富有極強意識形态色彩的曆史學家比如艾伯特·西頓、利特爾·哈特之流的吹捧,聲稱什麼希特勒全聽曼施坦因的,就能赢得二戰,曼施坦因之才可擔任德軍總司令之類。
這些誇張的贊美之辭,既是冷戰反蘇宣傳的需要,也是從曼施坦因的一面之詞中得出的結論。
反觀凱塞林元帥,戰後被列為戰犯,差一點被執行死刑,和盟軍痛恨他的固守戰術,恐怕有很大關系。
德軍俘虜
是以,曼施坦因提出了某些他自以為高明的戰争思想,其實并不高明。随着時間的推移。曼施坦因的回憶錄《失去的勝利》得到的評價已經越來越低。被人起了諸多外号,比如《甩鍋的藝術》、《失敗不賴我》、《他們死人不會說話》。
裡面的章節也被人起了外号,比如:
希特勒是個大傻子;
保盧斯是個大傻子;
毛子都傻,就是人多;
美國也是傻子,有本事單挑;
除了我,都是傻子。
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所謂戰術高論,連仔細對比史料的美國曆史學家都予以駁斥,是以隻是冷戰高峰時期由于資訊不透明且美蘇輿論戰的過時言論而已。
閱讀更多軍事内容,請關注
近衛步兵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