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曼施坦因的防守反击胜过就地坚守?太贵无法推而广之

曼施坦因在二战结束后表达的观点之一就是他的防守反击战术胜过就地坚守,所以他反对希特勒下达死守命令。然而,这并不是他多高明,而是因为他的思维狭隘且过度自信,且对1944年上半年就被希特勒撤职这件事耿耿于怀。

他倡导的防守反击战术太贵,受地形影响太大,反映出的战略眼光还不够高。

曼施坦因的防守反击胜过就地坚守?太贵无法推而广之

解放里的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的防守反击战术,简单来说就是诱敌深入,找到苏军进攻部队的破绽之后,从侧翼用装甲部队猛攻,进而将其分割包围,又是能取得辉煌的战果,然而算一算,这种战术要动用多少精锐部队?

比如1942年5月的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也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前奏。当苏军猛攻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时候,希特勒命令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把大批部队借给南方集团军群发动反击,德军反击部队实力较强的就有第6、第11、第17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等。坦克约500辆(有说法是约1000辆),飞机约600架。使得反击获胜,消灭了大批苏军。

曼施坦因的防守反击胜过就地坚守?太贵无法推而广之

德军的虎式坦克

1943年2月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就更夸张了,国防军的精锐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党卫军第1、2、3、5装甲掷弹兵师尽数调拨给曼施坦因指挥,最新式的虎式调拨了不少。最后将苏军“星”行动的主攻部队击败。

这两次战役都是曼施坦因的得意之作。可是,如果德军各条战线都进行防守反击

,请问还有多少精锐装甲部队能供其它战线使用,有多少新式武器能拨给别的将帅?

而且,曼施坦因光说自己打胜仗,打败仗怎么不说说?

1942年末,苏军发动天王星行动,反攻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6集团军。曼施坦因尽抱怨希特勒下令坚守,戈林盲目自信。可是,在城外反击苏军的“冬季风暴”是曼施坦因指挥的。德军第6集团军这样的精锐在前面拖出苏军反攻部队,曼施坦因可以尽情地反击苏军,可成功了吗?反倒是苏军少数几支深远迂回的坦克部队让曼施坦因吃惊不已。

1943年下半年,也就是库尔斯克战役之后,苏军发起反击。曼施坦因一再下令德军撤退,声称要收缩兵力反击。可是他在收缩兵力,相应地,苏军部队也没有多少损耗,继续猛攻。曼施坦因一路退过第聂伯河,难道德军装甲部队还能重新渡河进行反击不成?这恐怕也是希特勒对曼施坦因大失所望的开始。

曼施坦因的防守反击胜过就地坚守?太贵无法推而广之

费迪南德/象式坦克歼击车

1944年初,切尔卡瑟合围圈,德军被苏军包围,恐怕又是曼施坦因救援的大好机会,可是又怎么样?他到底通过防守反击合围了多少苏军?打得党卫军第1和第5装甲师损失极其严重。这是希特勒彻底对他失望的战役。

如果再看苏德战线的北部和中部,地形限制更大。

中部著名的勒热夫突出部,交通枢纽在德军手中,德军长时间的固守严重牵制的苏军西方面军的百万大军,如果他们和曼施坦因来个防守反击的话,很难想象没有这么多精锐的德军如何成功防御。

至于北线,列宁格勒一面是拉多加湖,三面有大片的地段都是树林、沼泽,能见度极低,还有漫长的极夜。曼施坦因及其第11集团军也短暂参加过那里的战斗。当时双方连对方的攻击部队都没有发现,使得西尼亚维诺战役打成了双方对攻,更别谈坦克部队迂回的难度了。

请问曼施坦因对如此客观条件,有何良策?

曼施坦因的防守反击胜过就地坚守?太贵无法推而广之

德军坦克歼击车组

最后一点,曼施坦因知道向希特勒要更多的飞机大炮坦克,库尔斯克战役前,德军最高统帅部几乎将德军最新式最好的武器都调到了他所在的方向。可是他要武器,知道武器是哪里来的吗?

德国的军工生产需要占领区的资源,需要仆从国的支持。如曼施坦因这样一味地先后撤,且不一定能反击成功,如何维持德国的威慑?

最大的反例则来自西线——防守意大利的南方战区总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他的部队依托多山的意大利地形防守,使得盟军的进攻步伐极其缓慢,迫使对手放弃了从意大利反攻法国的设想,转而实施诺曼底登陆。若是把曼施坦因调到意大利战区,不知道他会如何指挥?会不会让法国南部成为盟军最先解放的法国领土呢?

曼施坦因的防守反击胜过就地坚守?太贵无法推而广之

凯塞林元帅

战后,英美方面很重视曼施坦因,原因恐怕是曼施坦因自1940年的法国战役之后再也没有和盟军打过仗,战争的最后一年还坐了冷板凳。

而且,很多善战的德军将帅,比如莫德尔元帅、克鲁格元帅、冯·博克元帅等等,不是战死就是被战后审判绞死。

因此,他被聘为西德军队的顾问,他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被西方大加赞赏,受到富有极强意识形态色彩的历史学家比如艾伯特·西顿、利特尔·哈特之流的吹捧,声称什么希特勒全听曼施坦因的,就能赢得二战,曼施坦因之才可担任德军总司令之类。

这些夸张的赞美之辞,既是冷战反苏宣传的需要,也是从曼施坦因的一面之词中得出的结论。

反观凯塞林元帅,战后被列为战犯,差一点被执行死刑,和盟军痛恨他的固守战术,恐怕有很大关系。

曼施坦因的防守反击胜过就地坚守?太贵无法推而广之

德军俘虏

所以,曼施坦因提出了某些他自以为高明的战争思想,其实并不高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曼施坦因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得到的评价已经越来越低。被人起了诸多外号,比如《甩锅的艺术》、《失败不赖我》、《他们死人不会说话》。

里面的章节也被人起了外号,比如:

希特勒是个大傻子;

保卢斯是个大傻子;

毛子都傻,就是人多;

美国也是傻子,有本事单挑;

除了我,都是傻子。

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所谓战术高论,连仔细对比史料的美国历史学家都予以驳斥,所以只是冷战高峰时期由于信息不透明且美苏舆论战的过时言论而已。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