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我是劉健
今天是健哥說陪伴您的第549期
你可能聽過這個說法:人一輩子心跳總數是固定的,是以,心跳越慢就越長壽。
這個觀點是否有科學性呢?
先不告訴你答案,看完本期内容你就會有自己的判斷了。
靜息心率在範圍内慢些更好
我們先來看看,心跳越慢是不是會越長壽。
這裡說的心跳,指的是靜息心率,也就是在清醒、不活動的狀态下,每分鐘的心率。一般來說,靜息心率的正常範圍在每分鐘60~100次(指健康的窦性心率)。
以往多項研究發現,靜息心率升高的健康人群發生高血壓、心房顫動、缺血性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病、2型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疾病風險均會有所升高。
丹麥一項研究指出,在排除疾病、運動等其他風險因素的影響後,靜息心率在45~100次/分的範圍内,心率越低,人體攝氧能力越強,靜息心率越高,死亡風險越大。靜息心率每升高10次/分,死亡風險增加16%[1]。我國開灤研究分析了靜息心率累計量(平均靜息心率×随訪年數)與死亡率的關系,通過對超過4.7萬名成年人平均4年的随訪發現,在調整傳統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和基線靜息心率後,靜息心率累計量與全因死亡率呈“J”型關系,靜息心率在80次/分以上的人群,死亡風險增加1.86倍[2]。
靜息心率累計量與死亡風險比的“J”型關系
我國近期發表的另一項研究,對我國近3萬名35~70歲的城鄉社群居民進行了8~12年的随訪,結果發現,與靜息心率在65.5~71次/分的人群相比,靜息心率大于82.5次/分的人群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3.3倍,心肌梗死風險增加72%[3]。
以上研究發現,靜息心率在50~80次/分更為健康。如果有兩位健康人,他們的身體素質、年齡和血壓等情況完全相同,靜息心率較高的那位壽命可能更短。
靜息心率升高增加死亡風險的機制還沒有完全明确,可能是由于較高的靜息心率是交感神經系統激活的表現,會促進發炎發展,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高胰島素血症和高血壓的風險,久而久之誘發慢性疾病甚至死亡。
心跳可能有定數
那麼,人一輩子的心跳總數是個固定的數值嗎?
按照平均心率為60~70次/分,預期壽命在70歲左右,那麼心跳總數在20億次左右。這種心率和預期壽命的關系,很可能是有規律的。
有意思的是,其他動物可能也在遵守類似的規律。早期一篇研究發現,很多哺乳類動物的一生平均心跳次數大緻相同,根據一些動物的靜息心率和預期壽命,可以繪制出一條固定斜率的斜線。比如老鼠每分鐘心率達到500~600次,但壽命隻有1~3年,不過,從下圖可以看出,人類的壽命并沒有遵照這個斜率,這可能是由于科學、醫學和社會發展,延長了人類壽命,使人類壽命實作突破[4]。
人類壽命實作突破
你可能會問,既然靜息心率在一定範圍内越低越好,那麼怎麼降低靜息心率呢?運動是降低靜息心率的最佳方式。長期規律進行運動,可以抑制交感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加強心肺功能,降低靜息心率。
健哥說
靜息心率,是指人在清醒、安靜狀态下的心率。
研究發現,在正常範圍内,靜息心率越高,發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就越高。
人一生的心跳次數大約為20億次,我們可以通過加強運動鍛煉,降低靜息心率,促進健康。
今天内容講完了,下期更精彩。
心髒健康知識就在《健哥說心髒》
我們下期再見。
參考文獻
[1]Jensen MT, Suadicani P, Hein HO, et alElevated resting heart rate, physical fitnes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16-year follow-up in the Copenhagen Male StudyHeart 2013;99:882-887.
[2]Zhao Q, Li H, Wang A, et al. Cumulative Resting Heart Rate Exposure and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Results from the Kailuan Cohort Study. Sci Rep. 2017;7:40212. Published 2017 Jan 9.
[3]Wang Y, Yin L, Hu B, et al. Association of heart rate with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 in hypertensive and normotensive population: a nationwid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n Transl Med. 2021;9(11):917.
[4]Levine HJ. Rest heart rate and life expectancy. J Am Coll Cardiol. 1997;30(4):1104-1106.
主講人:劉健
責任編輯:譚素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