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牌軍指揮不了老蔣嫡系?白崇禧指揮杜聿明血戰昆侖關算不算?

白崇禧
自從張學良改旗易幟歸順中央,蔣介石算是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但他這個老大當得實在不太平,不僅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這些大軍閥時不時跳出來和老蔣幹一仗,就是像韓複榘、蔣铤楷、楊虎城這些一次的地方實力派都敢明裡暗裡怼他們的領袖,經常把老蔣弄得焦頭爛額。沒辦法,中央軍是他的親兒子,雜牌軍是晚娘養的,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于是,表面上看起來已經“大一統”的中國,實際上暗流湧動:雜牌軍不聽招呼,拼命儲存實力,不想讓中央軍一口吃掉;中央軍則咄咄逼人,恨不得把這些地方軍頭置于死地。
在這種情況下,中央軍和雜牌軍就不可能和睦相處。中央軍将領指揮雜牌軍就把他們頂上去當炮灰,雜牌軍也心知肚明,偷奸耍滑,出工不出力;至于某個雜牌軍将領想要指揮中央軍,那實在是想多了,紅軍長征初期,蔣介石曾令湖南軍閥何健指揮薛嶽,結果,薛嶽該幹嘛幹嘛,何健也不敢真把薛嶽當小弟。而薛嶽出身粵軍,還算不上蔣介石的鐵杆嫡系,隻能算嫡系中的旁系。是以,作為雜牌軍将領,想指揮蔣介石的嫡系,而且還指揮得得心應手,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
薛嶽
但有一個人例外,他不僅指揮了國民黨的嫡系,指揮的還是老蔣的王牌軍,重要的是,這個王牌軍将領對此人心悅誠服,雖然損失慘重,傷亡近半,卻不敢說半個不字!這位大神不是别人,正是有着“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桂系三巨頭之一,号稱國民黨戰神——一個蔣介石不得不用卻又深為忌憚的奇人。
抗日戰争的初期幾年,日軍先在上海打開缺口,然後一路西進,打入中國腹地,但這并不意味着中國的南大門是安全的。1938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當時的國民政府在南線的兵力布置很薄弱,廣東全省失陷,廣西大門立即洞開。廣西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老家,自然不會坐視廣西落在日本人手裡,而且,廣西軍隊的戰力,在近現代史上,恐怕是任何省份的軍隊都無法望其項背的。
李白
數年前,紅軍曾經在桂軍手裡吃過大虧,彭德懷很久之後都心有餘悸,據說說過這樣的話: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像一條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甚至有這樣的說法,如果桂軍的武器和日本人一樣精良的話,戰力不在日軍以下!至于李宗仁是這樣認為的。
但當日軍準備西進廣西的時候,李宗仁白崇禧并沒有底氣守住廣西,因為桂軍主力幾乎全部被派遣到了别的抗日戰場,留守廣西的那點人簡直都不值得日本人一打。11月15日,日軍突襲防城港和北海,桂軍勢單力薄,兩城很快失陷;11月23日,廣西重鎮南甯被日軍攻陷。早在獲悉日軍即将進攻廣西的時候,李白做了一個異常痛苦的決定:向蔣介石救援,請他派精銳進入廣西對抗日軍。
昆侖關
在此之前,李白絕對不會允許中央軍進入桂省,因為一旦老蔣的軍隊進入,就意味着廣西就不再是李白的天下了。但如今大敵目前,桂軍無力單獨防守,隻能求救于蔣介石,就算廣西丢給了老蔣,那總比丢給日本人強得多。民族大義面前,李白還是拎得清的。從日軍從海上登陸廣西到南甯失陷,隻是短短幾天,蔣介石打電話問責白崇禧,但小諸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什麼辦法呢!于是,白崇禧向蔣介石請求調兵入桂。11月20日,中央軍三個軍開進了廣西,其中就有國民黨最為精銳的第五軍,軍長就是大名鼎鼎的杜聿明。
說杜聿明是名将絕不過分,他是黃埔一期出身,時任國民黨軍當時唯一的一個機械化部隊第五軍的軍長,他的名頭在星光熠熠的黃埔一期中毫不遜色,可稱得上是嫡系中的嫡系。這次随着杜聿明入桂的第五軍中,還有着好幾位大神級的猛人:其一是鄭洞國,此人是杜聿明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後來長期和杜聿明合作,後來在遼沈戰役中被解放軍俘虜;其二是戴安瀾,他和杜聿明也有極深的淵源,參加了後來的遠征軍,在緬北與日軍的交戰中中彈殉國,他倒下的地方距中國國土隻有幾十公裡,因當時沒有木棺,他回到中國的方式是馬革裹屍而還;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人是邱清泉,此人因作戰極其勇猛且又看老天都不服不忿,被稱為“邱瘋子”——從上述這三位猛人之強,就知道第五軍的戰力是何等恐怖了。
杜聿明
坐鎮廣西指揮全局的是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對于這位新任的頂頭上司,杜聿明是服氣的,老白“小諸葛”的名頭并非浪得虛名,連蔣介石都對白崇禧又恨又愛。是以,對于白崇禧的指令,杜聿明絕對是不折不扣執行的,一方面這是一個職業軍人的素養,更重要的是,白崇禧有足夠的能力的魅力指揮千軍萬馬,哪怕是國軍嫡系中的嫡系。
白崇禧的戰略意圖是,占領戰略要地昆侖關,随後收複南甯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12月18日,國軍開始進攻駐防日軍,拉開了昆侖關戰役的序幕。昆侖關位于南甯市東北方59公裡處,谷深坡陡,水急林密,地勢極為險要,是南甯東北天然屏障,曆來為兵家必争之地。所說昆侖關是東漢的開國元勳伏波将軍馬援所建,《三國演義》裡赫赫有名的蜀漢“五虎上将”之一馬超,據他自己說就是馬援的後代。
馬援像
從12月18日大戰打響,一直到12月25日,中日兩軍在昆侖關展開了極為慘烈的大戰,日軍憑借昆侖關天險居高臨下拼命死守負隅頑抗,而杜聿明也殺紅了眼,将戴安瀾、邱清泉和鄭洞國的三個師全部派了上去。而戰事的膠着讓蔣介石十分着急,多次詢問戰況,嚴令拿下昆侖關。數萬大軍在彈丸之地昆侖關激戰不已,硝煙彌漫,炮彈橫飛,雙方将士屍橫遍野,誰都不肯先退一步,但誰也無法前進一步。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發生一件足以改變戰局的事兒:日軍昆侖關駐軍最高長官、第21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将死了。這位受到中日雙方一緻重視的将軍的死法很别緻,先是被國軍的狙擊手射穿了臉頰,本着輕傷不下火線的精神這位少将堅持指揮;然後又被機槍手點射洞穿了腹部,不得不接受手術;正在他接受手術的時候,一個意外的驚喜從天而降,一個大炸彈落地,這位可尊敬的中村少将就此上了天——死後他被追授中将軍銜。
昆侖關戰役遺址
中村正雄的死一時間讓日軍亂成一團,盡管他們還在本着武士道精神垂死掙紮,但畢竟大勢已去,1月3日,昆侖關被國軍攻克,而這已經是中村死後的一周左右了,日軍的頑強實在是令人咋舌。但畢竟,昆侖關的戰果是輝煌的,第21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将被擊斃,代理旅團長坂田元一自殺身亡,第21旅團光陣亡就不下4000人,傷亡率超過旅團總人數的85%!這在抗日戰場的正面戰場上,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勝利。
當然,中國軍隊的傷亡也十分慘重,由于日軍後續援軍不斷開來,昆侖關最終得而複失,白崇禧反攻南甯的計劃最終也終成泡影。不管是蔣介石還是李白,深恐自己的軍隊陷入“絞肉機”的泥潭無法自拔,隻能下令撤退。最終,昆侖關戰役和台兒莊戰役一樣,都是局部勝利,但從大局上來看,總體卻是失敗的,台兒莊戰役所屬的徐州會戰失敗,而昆侖關戰役所屬的桂南會戰也以失敗告終。
但在這次戰役中,令蔣介石無法釋懷的是,白崇禧居然能如此駕輕就熟地指揮自己的王牌部隊,在他的指揮下,杜聿明的軍隊一個個就像不要命一樣,冒着槍林彈雨向天險沖鋒。一個昆侖關戰役,就讓第五軍的損失超過了2.8萬人,而在整個桂南會戰中,國民黨軍隊的損失就在5萬餘人,老蔣心疼得直哭,心裡大罵白崇禧不是個東西……
桂南會戰結局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