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牌军指挥不了老蒋嫡系?白崇禧指挥杜聿明血战昆仑关算不算?

白崇禧
自从张学良改旗易帜归顺中央,蒋介石算是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但他这个老大当得实在不太平,不仅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这些大军阀时不时跳出来和老蒋干一仗,就是像韩复榘、蒋铤楷、杨虎城这些一次的地方实力派都敢明里暗里怼他们的领袖,经常把老蒋弄得焦头烂额。没办法,中央军是他的亲儿子,杂牌军是晚娘养的,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于是,表面上看起来已经“大一统”的中国,实际上暗流涌动:杂牌军不听招呼,拼命保存实力,不想让中央军一口吃掉;中央军则咄咄逼人,恨不得把这些地方军头置于死地。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和杂牌军就不可能和睦相处。中央军将领指挥杂牌军就把他们顶上去当炮灰,杂牌军也心知肚明,偷奸耍滑,出工不出力;至于某个杂牌军将领想要指挥中央军,那实在是想多了,红军长征初期,蒋介石曾令湖南军阀何健指挥薛岳,结果,薛岳该干嘛干嘛,何健也不敢真把薛岳当小弟。而薛岳出身粤军,还算不上蒋介石的铁杆嫡系,只能算嫡系中的旁系。所以,作为杂牌军将领,想指挥蒋介石的嫡系,而且还指挥得得心应手,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mission impossible!
薛岳
但有一个人例外,他不仅指挥了国民党的嫡系,指挥的还是老蒋的王牌军,重要的是,这个王牌军将领对此人心悦诚服,虽然损失惨重,伤亡近半,却不敢说半个不字!这位大神不是别人,正是有着“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桂系三巨头之一,号称国民党战神——一个蒋介石不得不用却又深为忌惮的奇人。
抗日战争的初期几年,日军先在上海打开缺口,然后一路西进,打入中国腹地,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南大门是安全的。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南线的兵力布置很薄弱,广东全省失陷,广西大门立即洞开。广西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老家,自然不会坐视广西落在日本人手里,而且,广西军队的战力,在近现代史上,恐怕是任何省份的军队都无法望其项背的。
李白
数年前,红军曾经在桂军手里吃过大亏,彭德怀很久之后都心有余悸,据说说过这样的话: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像一条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如果桂军的武器和日本人一样精良的话,战力不在日军以下!至于李宗仁是这样认为的。
但当日军准备西进广西的时候,李宗仁白崇禧并没有底气守住广西,因为桂军主力几乎全部被派遣到了别的抗日战场,留守广西的那点人简直都不值得日本人一打。11月15日,日军突袭防城港和北海,桂军势单力薄,两城很快失陷;11月23日,广西重镇南宁被日军攻陷。早在获悉日军即将进攻广西的时候,李白做了一个异常痛苦的决定:向蒋介石救援,请他派精锐进入广西对抗日军。
昆仑关
在此之前,李白绝对不会允许中央军进入桂省,因为一旦老蒋的军队进入,就意味着广西就不再是李白的天下了。但如今大敌当前,桂军无力单独防守,只能求救于蒋介石,就算广西丢给了老蒋,那总比丢给日本人强得多。民族大义面前,李白还是拎得清的。从日军从海上登陆广西到南宁失陷,只是短短几天,蒋介石打电话问责白崇禧,但小诸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什么办法呢!于是,白崇禧向蒋介石请求调兵入桂。11月20日,中央军三个军开进了广西,其中就有国民党最为精锐的第五军,军长就是大名鼎鼎的杜聿明。
说杜聿明是名将绝不过分,他是黄埔一期出身,时任国民党军当时唯一的一个机械化部队第五军的军长,他的名头在星光熠熠的黄埔一期中毫不逊色,可称得上是嫡系中的嫡系。这次随着杜聿明入桂的第五军中,还有着好几位大神级的猛人:其一是郑洞国,此人是杜聿明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后来长期和杜聿明合作,后来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其二是戴安澜,他和杜聿明也有极深的渊源,参加了后来的远征军,在缅北与日军的交战中中弹殉国,他倒下的地方距中国国土只有几十公里,因当时没有木棺,他回到中国的方式是马革裹尸而还;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人是邱清泉,此人因作战极其勇猛且又看老天都不服不忿,被称为“邱疯子”——从上述这三位猛人之强,就知道第五军的战力是何等恐怖了。
杜聿明
坐镇广西指挥全局的是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对于这位新任的顶头上司,杜聿明是服气的,老白“小诸葛”的名头并非浪得虚名,连蒋介石都对白崇禧又恨又爱。所以,对于白崇禧的命令,杜聿明绝对是不折不扣执行的,一方面这是一个职业军人的素养,更重要的是,白崇禧有足够的能力的魅力指挥千军万马,哪怕是国军嫡系中的嫡系。
白崇禧的战略意图是,占领战略要地昆仑关,随后收复南宁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12月18日,国军开始进攻驻防日军,拉开了昆仑关战役的序幕。昆仑关位于南宁市东北方59公里处,谷深坡陡,水急林密,地势极为险要,是南宁东北天然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说昆仑关是东汉的开国元勋伏波将军马援所建,《三国演义》里赫赫有名的蜀汉“五虎上将”之一马超,据他自己说就是马援的后代。
马援像
从12月18日大战打响,一直到12月25日,中日两军在昆仑关展开了极为惨烈的大战,日军凭借昆仑关天险居高临下拼命死守负隅顽抗,而杜聿明也杀红了眼,将戴安澜、邱清泉和郑洞国的三个师全部派了上去。而战事的胶着让蒋介石十分着急,多次询问战况,严令拿下昆仑关。数万大军在弹丸之地昆仑关激战不已,硝烟弥漫,炮弹横飞,双方将士尸横遍野,谁都不肯先退一步,但谁也无法前进一步。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发生一件足以改变战局的事儿:日军昆仑关驻军最高长官、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死了。这位受到中日双方一致重视的将军的死法很别致,先是被国军的狙击手射穿了脸颊,本着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这位少将坚持指挥;然后又被机枪手点射洞穿了腹部,不得不接受手术;正在他接受手术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惊喜从天而降,一个大炸弹落地,这位可尊敬的中村少将就此上了天——死后他被追授中将军衔。
昆仑关战役遗址
中村正雄的死一时间让日军乱成一团,尽管他们还在本着武士道精神垂死挣扎,但毕竟大势已去,1月3日,昆仑关被国军攻克,而这已经是中村死后的一周左右了,日军的顽强实在是令人咋舌。但毕竟,昆仑关的战果是辉煌的,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击毙,代理旅团长坂田元一自杀身亡,第21旅团光阵亡就不下4000人,伤亡率超过旅团总人数的85%!这在抗日战场的正面战场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胜利。
当然,中国军队的伤亡也十分惨重,由于日军后续援军不断开来,昆仑关最终得而复失,白崇禧反攻南宁的计划最终也终成泡影。不管是蒋介石还是李白,深恐自己的军队陷入“绞肉机”的泥潭无法自拔,只能下令撤退。最终,昆仑关战役和台儿庄战役一样,都是局部胜利,但从大局上来看,总体却是失败的,台儿庄战役所属的徐州会战失败,而昆仑关战役所属的桂南会战也以失败告终。
但在这次战役中,令蒋介石无法释怀的是,白崇禧居然能如此驾轻就熟地指挥自己的王牌部队,在他的指挥下,杜聿明的军队一个个就像不要命一样,冒着枪林弹雨向天险冲锋。一个昆仑关战役,就让第五军的损失超过了2.8万人,而在整个桂南会战中,国民党军队的损失就在5万余人,老蒋心疼得直哭,心里大骂白崇禧不是个东西……
桂南会战结局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