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11月份,廣汽讴歌又交出了一份極為難看的銷量業績,主力車型讴歌RDX月銷量僅為221輛,同比下降54.43%,在SUV車型中排名第228名,卻占到了廣汽讴歌整體銷量的51.88%。

兩田一産的高端品牌,讴歌自然與雷克薩斯無法比拟,略顯糾結的英菲尼迪至少也有一定的保障,銷量也是廣汽讴歌的兩倍有餘。那麼,同樣在北美市場有着不錯的發揮的日系高端品牌,讴歌在華為何如此水土不服?
讴歌用了十年的時間,才完成了從進口到國産的身份轉變,并且也是推出特供車較早的豪華品牌之一,表面上看,廣汽讴歌自從國産後,本土化之路走的還是比較堅決的,但問題恰恰也在這裡,希望紮根于國内市場的豪華品牌,無不用心打造健康的産品結構,以豐富的車型滿足國内消費者需求,但廣汽讴歌至今僅三款車型在售,并且在産品上顯得本土化不足。
以讴歌RDX,在CDX與TLX-L都沒有掀起任何波瀾的情況下,RDX竟然給出了32.8萬到43.8萬這樣完全超出品牌定位的售價區間,而且與其他同類型甚至同價位車型相比,RDX直白點說,既不大,也不豪華,在配置層面也隻能說是中規中矩,并且還缺乏品牌吸引力,試問如此産品,如何激起國内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本土化表現不足,除了表現在沒有誠意的定價上,還在于産品陣營的薄弱,截至目前,廣汽讴歌的産品選擇面極為狹窄,産品更新疊代速率明顯偏慢,就今年來說,廣汽讴歌幾乎沒有産品層面的改款或換代。
如此慢動作,并非讴歌旗下産品已無改進需求,除了讴歌RDX,CDX明顯豪華感不足,無論外觀内飾設計均略顯老氣,雙聯屏設計,實際使用體驗糟糕,螢幕分辨率差,車機系統也不太好用,另外,選材用料上的吝啬,讓車型塑膠感極強,是以,讴歌可以說完全不了解國内消費者心目中關于“豪華”的定義,再加上并網銷售等一系列舉措,大号本田的印象,揮之不去。
至于讴歌RDX,隻能說表現稍好于同門師兄弟,有了那麼一絲豪華車觀感,但結合價格而言,隻能說達到了及格水準,與同價位車型相比還是存有明顯差距。是以,第二點本土化不足,表現在對豪華感的把控,與消費者的期望值存在偏差。
第三點,則表現在終端的傲嬌上,廣汽讴歌目前在終端市場頗有些騎虎難下的姿态,既放不下臉面給足充分的終端優惠,而品牌力又撐不起堅挺的價格,關于這一點,倒是與其母體本田頗有相似之處,但問題是,本田在合資市場中有着絕對的話語權,打造爆款車型的能力強大,但同樣的路數,放在讴歌上,顯然走不通。
就銷量來說,讴歌已經完全沒有資格競争二線豪華品牌交椅,更兼如今國内豪華車市場競争激烈,消費更新趨勢下都無法帶着讴歌起飛,可見,廣汽讴歌目前已經是站在了懸崖邊,墜落或重生,已是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