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郊紀行:北大書生當村官,他們說,要讓上海人嘗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作者:話匣子FM
南郊紀行:北大書生當村官,他們說,要讓上海人嘗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我沒有想到上海還有農委” “上海的農民不需要走太遠” “要讓上海人嘗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去年畢業前夕,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學生樊仁敬接到了上海市農委的電話,詢問他願不願意去他們那裡工作。在這之前,對三農問題很感興趣的樊仁敬甚至以為,上海沒有這樣一個專門負責農業農村工作的部門。

在上海市農委幹部人事處工作半年後,樊仁敬作為選調生,被派到奉賢區南橋鎮楊王村,擔任黨組書記助理。“95後”、“北大”、“選調生”,這些标簽無形中給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戴上了幾道光環,但樊仁敬明白,每一個标簽,更代表着看待問題的不同視角,也能給予他解決問題的更多勇氣。

南郊紀行:北大書生當村官,他們說,要讓上海人嘗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經濟園區有聲有色,農業耕種連片作業,集中居住風貌優美,這是樊仁敬今年2月剛來到楊王村時,看到的這座鄉村振興示範村的基本輪廓。這個上世紀90年代的“全縣最窮村子”,通過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開辦經濟園區,成功從“首負村”蛻變為“首富村”。到2019年底,楊王經濟園區引進生産型企業200餘家、注冊型企業超1500家,村年可支配收入達6000萬元。

産業興旺、生态宜居的背後,具體到一個個村民,他們的生存狀态是怎樣的?他們的生産生活有什麼亮點和難處?這些,是樊仁敬更感興趣的。或許是出于社會學專業的本能,他開始用入戶調研的方式去了解這些具體的人,他的目标鎖定在楊王村的25戶小農戶。

南郊紀行:北大書生當村官,他們說,要讓上海人嘗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這是樊仁敬第二次走訪橘農老王的家。老王是浙江台州人,來上海二十多年,如今一家三代7口人住在楊王村,共同打理着一個橘園。

老王:這個是原來村裡的老水房,我們自己拾掇了一下。我兒子其實是在上海長大的,在這裡念的書。現在他兩個小孩,丈母娘也來這邊幫忙帶孩子。

樊仁敬:橘子應該熟了吧?國慶來的人多嗎?

老王:今天早上4個采橘的,國慶能有一兩百人,很多帶小孩來玩的。

樊仁敬:我很好奇,你們是怎麼宣傳出去的?

老王:以前我燒開水,擺在路邊賣,橘園的廣告就打在燒開水的爐子上面。現在不能賣開水了,有的人他們過來玩,微信、朋友圈發出去,就知道了。

樊仁敬:你們橘園裡的走地雞怎麼賣?

老王:一隻140-150,沒什麼人知道,沒人要。

樊仁敬:這種正宗散養雞,市場上特别缺,你們就是少一個推廣的管道。是以我之前說咱們幾個農戶聯合起來搞一個合作社,有雞了,我們安排一個面包車一起送出去。或者你們可以自己先試着做做推廣,像奉賢新城現在住着很多人了,我們離城市這麼近,到地鐵站自己帶着雞,弄個冰袋,拿個小盒一裝,給大家說我是哪裡的,拍點小視訊,這種是最初級的宣傳辦法,但是他是有效的。

老王:就怕沒人理啊……

樊仁敬:不會的,我自己去楊浦發過貨,我把那個雞往那一擺,就不斷有人過來問:“你這個雞哪裡來的,怎麼賣啊”,而且你不光可以賣雞,還可以賣蛋!

南郊紀行:北大書生當村官,他們說,要讓上海人嘗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駐村近一年

樊仁敬已經走遍了楊王村

25家小農戶

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楊王村的小農戶,有一半來自浙江台州,外地的農戶占到90%。因為這裡背靠着國際化大都市,它可以提供非常豐富的就業和經濟資源。比如四川、湖南這些地方的農民,他們可能需要跨省流動,去别的地方務工,但奉賢這裡的老百姓不需要走太遠。

在河南、河北的一些鄉村,人均可耕地面積隻有一畝左右,農民往往處于一種兼業化的狀态,就是他一邊種着自己家的三四畝土地,同時要在外面打工掙錢。但上海的鄉村完全不同,已經很少有本地人願意去耕種土地,這裡的農業已經相當專業化、職業化,一戶人家來到這裡,他能夠包到20畝、30畝地,可以種大棚蔬菜,也可以經營果園,完全可以做到同外出務工收入相當,甚至更高。

這代表着一種什麼樣的趨勢?就是随着我們國家城市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上海農村目前的狀況會在其他的地方逐漸發展出來,我們現在看到的楊王村,很可能就是一個先驅的形象,是一個樣本。

什麼是選調生?

選調生,是各省黨委組織部門有計劃地從高等院校選調品學兼優的應屆大學大學及其以上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作為黨政上司幹部後備人選和縣級以上黨政機關高素質的從業人員人選進行重點培養的群體的簡稱。

資料顯示,僅僅2019年至 2021年上半年,全國總計招收錄取了五萬三千八百餘名選調生。經過多年實踐,選調生也成為青年大學生紮根基層做實事、揮灑青春報家國的重要途徑之一。

在奉賢的這一年裡,樊仁敬還為當地農民做了一件實實在在的事,和北大校友、同為選調生的盧正源合作,把奉賢的農産品直接賣到市區的居民小區。

南郊紀行:北大書生當村官,他們說,要讓上海人嘗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樊仁敬和盧正源在學校讀書時就認識,一起在校團委工作過。畢業後,盧正源來到上海市委宣傳部工作,同樣在今年年初成為選調生,進去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的橡樹灣社群:“這個社群他有什麼特點呢?他們買菜特别不友善。我想樊仁敬在農村、他又是農委的,我就跟他說,我們能不能去搞一個相關的項目。”

一拍即合,兩人開始一家一家地考察合作社,最後确定了奉賢莊行的一家:“這家合作社是相對更加放心,一個是能夠提供多元化的産品,雞、雞蛋、蔬菜、梨;第二個,他有像氣條保鮮這些裝置,有冷鍊車,有自己冷藏的小冷庫,而且他也有運輸能力。”對于農業生産的專有名詞,樊仁敬已經說得很溜。

南郊紀行:北大書生當村官,他們說,要讓上海人嘗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就這樣,今年7月開始,在楊浦的兩個社群和靜安的一個社群,居民們可以直接團購來自奉賢金源果蔬合作社的農産品,盧正源在橡樹灣社群選了一名熱心退休居民和他一起做聯絡人,還設計了帶公式的電子表格,友善大家操作:“我們更希望最後等到我們離開以後,這樣一個系統、流程還能繼續下來。需要讓上海人去嘗到上海自己的味道,讓城市和農村更加緊密。”

南郊紀行:北大書生當村官,他們說,要讓上海人嘗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南郊紀行:北大書生當村官,他們說,要讓上海人嘗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讓上海人嘗到自己的味道”,采訪中聽到的這句話讓記者尤為印象深刻。這幾年行走在南郊奉賢,看到的、嘗到的優質農産品不少,但想要在市區買到新鮮道地的本地食材,其實管道并不多。

現在,借着社群團購的形式,在幾位年輕選調生的牽線下,奉賢莊行的農産品來到了新江灣城,解決農産品銷路的同時,也是讓城鄉居民增進了解的一個絕佳途徑:“讓城市的人更加了解鄉村,讓鄉村的人也能夠把更多的好的産品賣到城市裡面去,多賺一點錢,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一個城鄉互助、城鄉共榮的狀态。”在樊仁敬看來,這是自己對城鄉一體化發展所作出的“小小貢獻”。

作者:上海電台記者趙穎文

南郊紀行:北大書生當村官,他們說,要讓上海人嘗到上海自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