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郊纪行:北大书生当村官,他们说,要让上海人尝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作者:话匣子FM
南郊纪行:北大书生当村官,他们说,要让上海人尝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我没有想到上海还有农委” “上海的农民不需要走太远” “要让上海人尝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去年毕业前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樊仁敬接到了上海市农委的电话,询问他愿不愿意去他们那里工作。在这之前,对三农问题很感兴趣的樊仁敬甚至以为,上海没有这样一个专门负责农业农村工作的部门。

在上海市农委干部人事处工作半年后,樊仁敬作为选调生,被派到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担任党组书记助理。“95后”、“北大”、“选调生”,这些标签无形中给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戴上了几道光环,但樊仁敬明白,每一个标签,更代表着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也能给予他解决问题的更多勇气。

南郊纪行:北大书生当村官,他们说,要让上海人尝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经济园区有声有色,农业耕种连片作业,集中居住风貌优美,这是樊仁敬今年2月刚来到杨王村时,看到的这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基本轮廓。这个上世纪90年代的“全县最穷村子”,通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开办经济园区,成功从“首负村”蜕变为“首富村”。到2019年底,杨王经济园区引进生产型企业200余家、注册型企业超1500家,村年可支配收入达6000万元。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背后,具体到一个个村民,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他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亮点和难处?这些,是樊仁敬更感兴趣的。或许是出于社会学专业的本能,他开始用入户调研的方式去了解这些具体的人,他的目标锁定在杨王村的25户小农户。

南郊纪行:北大书生当村官,他们说,要让上海人尝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这是樊仁敬第二次走访橘农老王的家。老王是浙江台州人,来上海二十多年,如今一家三代7口人住在杨王村,共同打理着一个橘园。

老王:这个是原来村里的老水房,我们自己拾掇了一下。我儿子其实是在上海长大的,在这里念的书。现在他两个小孩,丈母娘也来这边帮忙带孩子。

樊仁敬:橘子应该熟了吧?国庆来的人多吗?

老王:今天早上4个采橘的,国庆能有一两百人,很多带小孩来玩的。

樊仁敬:我很好奇,你们是怎么宣传出去的?

老王:以前我烧开水,摆在路边卖,橘园的广告就打在烧开水的炉子上面。现在不能卖开水了,有的人他们过来玩,微信、朋友圈发出去,就知道了。

樊仁敬:你们橘园里的走地鸡怎么卖?

老王:一只140-150,没什么人知道,没人要。

樊仁敬:这种正宗散养鸡,市场上特别缺,你们就是少一个推广的渠道。所以我之前说咱们几个农户联合起来搞一个合作社,有鸡了,我们安排一个面包车一起送出去。或者你们可以自己先试着做做推广,像奉贤新城现在住着很多人了,我们离城市这么近,到地铁站自己带着鸡,弄个冰袋,拿个小盒一装,给大家说我是哪里的,拍点小视频,这种是最初级的宣传办法,但是他是有效的。

老王:就怕没人理啊……

樊仁敬:不会的,我自己去杨浦发过货,我把那个鸡往那一摆,就不断有人过来问:“你这个鸡哪里来的,怎么卖啊”,而且你不光可以卖鸡,还可以卖蛋!

南郊纪行:北大书生当村官,他们说,要让上海人尝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驻村近一年

樊仁敬已经走遍了杨王村

25家小农户

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杨王村的小农户,有一半来自浙江台州,外地的农户占到90%。因为这里背靠着国际化大都市,它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就业和经济资源。比如四川、湖南这些地方的农民,他们可能需要跨省流动,去别的地方务工,但奉贤这里的老百姓不需要走太远。

在河南、河北的一些乡村,人均可耕地面积只有一亩左右,农民往往处于一种兼业化的状态,就是他一边种着自己家的三四亩土地,同时要在外面打工挣钱。但上海的乡村完全不同,已经很少有本地人愿意去耕种土地,这里的农业已经相当专业化、职业化,一户人家来到这里,他能够包到20亩、30亩地,可以种大棚蔬菜,也可以经营果园,完全可以做到同外出务工收入相当,甚至更高。

这代表着一种什么样的趋势?就是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上海农村目前的状况会在其他的地方逐渐发展出来,我们现在看到的杨王村,很可能就是一个先驱的形象,是一个样本。

什么是选调生?

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的简称。

数据显示,仅仅2019年至 2021年上半年,全国总计招收录取了五万三千八百余名选调生。经过多年实践,选调生也成为青年大学生扎根基层做实事、挥洒青春报家国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奉贤的这一年里,樊仁敬还为当地农民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和北大校友、同为选调生的卢正源合作,把奉贤的农产品直接卖到市区的居民小区。

南郊纪行:北大书生当村官,他们说,要让上海人尝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樊仁敬和卢正源在学校读书时就认识,一起在校团委工作过。毕业后,卢正源来到上海市委宣传部工作,同样在今年年初成为选调生,进去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的橡树湾社区:“这个社区他有什么特点呢?他们买菜特别不方便。我想樊仁敬在农村、他又是农委的,我就跟他说,我们能不能去搞一个相关的项目。”

一拍即合,两人开始一家一家地考察合作社,最后确定了奉贤庄行的一家:“这家合作社是相对更加放心,一个是能够提供多元化的产品,鸡、鸡蛋、蔬菜、梨;第二个,他有像气条保鲜这些设备,有冷链车,有自己冷藏的小冷库,而且他也有运输能力。”对于农业生产的专有名词,樊仁敬已经说得很溜。

南郊纪行:北大书生当村官,他们说,要让上海人尝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就这样,今年7月开始,在杨浦的两个社区和静安的一个社区,居民们可以直接团购来自奉贤金源果蔬合作社的农产品,卢正源在橡树湾社区选了一名热心退休居民和他一起做联络人,还设计了带公式的电子表格,方便大家操作:“我们更希望最后等到我们离开以后,这样一个系统、流程还能继续下来。需要让上海人去尝到上海自己的味道,让城市和农村更加紧密。”

南郊纪行:北大书生当村官,他们说,要让上海人尝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南郊纪行:北大书生当村官,他们说,要让上海人尝到上海自己的味道

“让上海人尝到自己的味道”,采访中听到的这句话让记者尤为印象深刻。这几年行走在南郊奉贤,看到的、尝到的优质农产品不少,但想要在市区买到新鲜地道的本地食材,其实渠道并不多。

现在,借着社区团购的形式,在几位年轻选调生的牵线下,奉贤庄行的农产品来到了新江湾城,解决农产品销路的同时,也是让城乡居民增进了解的一个绝佳途径:“让城市的人更加了解乡村,让乡村的人也能够把更多的好的产品卖到城市里面去,多赚一点钱,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一个城乡互助、城乡共荣的状态。”在樊仁敬看来,这是自己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所作出的“小小贡献”。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赵颖文

南郊纪行:北大书生当村官,他们说,要让上海人尝到上海自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