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人民畫像 為時代立傳——走近畫家劉文西

“劉文西老師一生執着一件事,深入人民生活,用畫筆诠釋出中國西北人民的精神風貌!”

“他是我奮鬥道路上的前輩,一個文藝工作者以人民為中心的奮鬥道路上的前輩。”

“不忘初心,不忘人民。這是創作的源泉,也是創作的高度。”

……

“藝術為人民——劉文西藝術大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以來,畫家的精湛技藝和豐沛情感打動着廣大觀衆,國家博物館官方網站、微網誌和微信裡滿是感人至深的留言。

為人民畫像 為時代立傳——走近畫家劉文西

這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劉文西藝術展覽,由國家博物館聯合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西安美術學院共同主辦。集中展出了《解放區的天》《黃土情》《溝裡人》《山姑娘》《棗園桃李》等200餘件劉文西美術作品及手稿、文獻、照片,以“滿腔真情繪領袖”“筆墨丹青為人民”“深入生活求創作”3個單元,展現畫家對黃土地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深沉、持久的愛。

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表示,人民畫家劉文西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終身紮根陝北黃土地,深入人民生活,将對領袖、人民、生活的熱愛之情和為人民塑像、為時代抒情的使命感訴諸筆端。

劉文西創作過大量表現人民領袖的藝術作品,展廳中很多作品是表現領袖和人民在一起的場景,如《毛主席和牧羊人》《在毛主席身邊》等。

為人民畫像 為時代立傳——走近畫家劉文西

從1957年開始,劉文西深入陝北100多次,走過26個縣,在陝北度過30多個春節,與當地農民交朋友,了解陝北人民的生活,許多人和事感動着他,讓他看不夠、畫不完。

為人民畫像,為時代立傳。在劉文西的衆多作品中,《祖孫四代》是最為經典的作品之一,通過表現一家祖孫四代在田間地頭休息的瞬間,濃縮了中國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型的曆史時代,既是普通農村家庭的具象畫,也是時代群體的縮影。

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朱萬章說,劉文西筆下有一種揮之不去的黃土高原符号,代表了一種西北地區比較雄渾、淳樸與笃實的精神象征,将中國傳統人物畫中“成教化、助人倫”的社會功能賦予了新的時代内涵。

作為黃土畫派的開創者,劉文西提出“熟悉人,嚴造型,講筆墨,求創新”,這也成為黃土畫派的藝術宗旨。

劉文西傾盡心血完成的百米長卷《黃土地的主人》,以構圖宏偉、大氣磅礴的畫面,生動傳神、栩栩如生的人物,全景式勾勒出改革開放以來,陝北人民在黨的上司下闊步奔向全面小康的時代畫卷。

在百米長卷首展時,他曾說:“我愛畫勞動人民,尤其是陝北的勞動人民,他們正直、淳樸、厚道、善良,他們不僅是我們永遠牽挂的人,更是我們永遠崇拜的人。他們值得我們畫家永遠畫下去。”

為人民畫像 為時代立傳——走近畫家劉文西

“藝術為人民——劉文西藝術大展”自10月開幕以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吸引衆多團體和個人前來參觀。盡管按照防疫要求國家博物館每日入館人數嚴格限制,但展覽個人預約參觀人數還是達到6.5萬人。

為了響應觀衆長期持續的觀展熱情,展期一延再延。近日,國家博物館決定,此展再次延期至2022年1月5日。

記者:周玮

圖檔由國家博物館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