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人民画像 为时代立传——走近画家刘文西

“刘文西老师一生执着一件事,深入人民生活,用画笔诠释出中国西北人民的精神风貌!”

“他是我奋斗道路上的前辈,一个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道路上的前辈。”

“不忘初心,不忘人民。这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创作的高度。”

……

“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以来,画家的精湛技艺和丰沛情感打动着广大观众,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里满是感人至深的留言。

为人民画像 为时代立传——走近画家刘文西

这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刘文西艺术展览,由国家博物馆联合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西安美术学院共同主办。集中展出了《解放区的天》《黄土情》《沟里人》《山姑娘》《枣园桃李》等200余件刘文西美术作品及手稿、文献、照片,以“满腔真情绘领袖”“笔墨丹青为人民”“深入生活求创作”3个单元,展现画家对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深沉、持久的爱。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表示,人民画家刘文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终身扎根陕北黄土地,深入人民生活,将对领袖、人民、生活的热爱之情和为人民塑像、为时代抒情的使命感诉诸笔端。

刘文西创作过大量表现人民领袖的艺术作品,展厅中很多作品是表现领袖和人民在一起的场景,如《毛主席和牧羊人》《在毛主席身边》等。

为人民画像 为时代立传——走近画家刘文西

从1957年开始,刘文西深入陕北100多次,走过26个县,在陕北度过30多个春节,与当地农民交朋友,了解陕北人民的生活,许多人和事感动着他,让他看不够、画不完。

为人民画像,为时代立传。在刘文西的众多作品中,《祖孙四代》是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通过表现一家祖孙四代在田间地头休息的瞬间,浓缩了中国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历史时代,既是普通农村家庭的具象画,也是时代群体的缩影。

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说,刘文西笔下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黄土高原符号,代表了一种西北地区比较雄浑、淳朴与笃实的精神象征,将中国传统人物画中“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作为黄土画派的开创者,刘文西提出“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这也成为黄土画派的艺术宗旨。

刘文西倾尽心血完成的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以构图宏伟、大气磅礴的画面,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的人物,全景式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陕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阔步奔向全面小康的时代画卷。

在百米长卷首展时,他曾说:“我爱画劳动人民,尤其是陕北的劳动人民,他们正直、淳朴、厚道、善良,他们不仅是我们永远牵挂的人,更是我们永远崇拜的人。他们值得我们画家永远画下去。”

为人民画像 为时代立传——走近画家刘文西

“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自10月开幕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吸引众多团体和个人前来参观。尽管按照防疫要求国家博物馆每日入馆人数严格限制,但展览个人预约参观人数还是达到6.5万人。

为了响应观众长期持续的观展热情,展期一延再延。近日,国家博物馆决定,此展再次延期至2022年1月5日。

记者:周玮

图片由国家博物馆提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