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翻版“沈巍”,昔日800分上人大的聯考狀元,如今扔掉手機流浪街頭

翻版“沈巍”,昔日800分上人大的聯考狀元,如今扔掉手機流浪街頭

又一位流浪漢紅了。

最近,一則“人大畢業的聯考狀元選擇流浪:我要新的信仰”的新聞,在網上熱傳。

翻版“沈巍”,昔日800分上人大的聯考狀元,如今扔掉手機流浪街頭

說的是,800分考上人大的常學福,畢業後選擇了做流浪漢。

撿過垃圾,睡過橋洞,一開口也是金句不斷。

簡直是前幾年沈巍的翻版。

而且說起來,常學福也确實是因為沈巍的光環才被發現的。

起因,滕州的趙先生,在步行街逛街時偶遇到了一名流浪男子。

經過一番打量後,趙先生發現,流浪漢的言行舉止跟一般的乞丐不一樣。

翻版“沈巍”,昔日800分上人大的聯考狀元,如今扔掉手機流浪街頭

這名男子的一些行為和說話的方式跟正常的流浪漢完全不一樣,有點像那個沈大師。

趙先生猜測的“沈大師”就是幾年前火遍全國的流浪漢沈巍。

當年沈巍衣衫褴褛、蓬頭垢面地在上海一個地鐵站附近溜達,有人和他打招呼。

翻版“沈巍”,昔日800分上人大的聯考狀元,如今扔掉手機流浪街頭

他不僅對答如流,而且語出驚人。

甚至面對陌生人的鏡頭,還能用标準的國語講《左傳》《尚書》。

翻版“沈巍”,昔日800分上人大的聯考狀元,如今扔掉手機流浪街頭

後來媒體也證明,沈巍上過大學,有審計專業的畢業證。

而且還是審計局的公務員。

是以,感覺到這可能是另一位“沈大師”後,趙先生就試探性地和這位流浪漢進行了交流。

結果,還真是。

翻版“沈巍”,昔日800分上人大的聯考狀元,如今扔掉手機流浪街頭

這名男子稱自己“最後一次畢業的學校是中國人民大學”。

還給趙先生送上了醒世恒言:

“我要過新的生活,我有新的信仰。成功與否不是靠金錢來衡量的,比如我現在沒有疾病,我覺得有一定的成功;如果我現在沒有災難,我覺得有一定的成功;如果有一天我沒有飯吃,我覺得自己失敗了。”

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翻版“沈巍”,昔日800分上人大的聯考狀元,如今扔掉手機流浪街頭

受教了的趙先生就把這個視訊發給了朋友,這位朋友也覺得有意思,又把視訊發到了自己高中的班級群中。

結果,群裡的一位高中老師認了出來。

這位老師說視訊中的人是當年汝南縣聯考文科狀元常學福。

翻版“沈巍”,昔日800分上人大的聯考狀元,如今扔掉手機流浪街頭

随後有記者求證河南省駐馬店市教體局的從業人員,也得到了證明。

常學福确為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聯考狀元。

翻版“沈巍”,昔日800分上人大的聯考狀元,如今扔掉手機流浪街頭

另外,據汝南高中教導處一個已退休的老教師确認,他的确是當年的聯考狀元。

當年以800多分的成績考上中國人民大學。

但無法具體确定是哪一屆。

那麼問題來了,按理說,聯考狀元是人中龍鳳,不可多得的人才,為何他會流落街頭?

對此,常學福老家的村幹部說,“常學福在當地很有文化,變成這樣,可能是受了什麼刺激。”

常學福的家人也表示:他并不是大學一畢業就開始了流浪的生活。

原來,2000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後,常學福先後去了威海、北京工作。

翻版“沈巍”,昔日800分上人大的聯考狀元,如今扔掉手機流浪街頭

然後又在上海開了一家計算機服務類公司,并且做的很成功,賺了不少錢。

不過,沒存住錢,除了日常花銷,常學福還做了慈善。

翻版“沈巍”,昔日800分上人大的聯考狀元,如今扔掉手機流浪街頭

2010年左右,常學福放棄上海的公司回到老家,開了一個水果店。

不過他沒有住在家裡,而是搭了一個簡易的棚子獨自居住。

就這樣生活了七年。

期間常學福有過一次婚姻,有一個女兒,不過後來離婚了,女兒跟了媽媽。

翻版“沈巍”,昔日800分上人大的聯考狀元,如今扔掉手機流浪街頭

2017年後,常學福扔掉手機,關掉水果店,開始了流浪生活。

這些年裡,他去過陝西、甘肅、甯夏,居無定所,路過一個城市隻會短暫停留。

去年秋天還回家了一次。

翻版“沈巍”,昔日800分上人大的聯考狀元,如今扔掉手機流浪街頭

不過因為沒有手機,家人了解常學福主要是從網上看新聞,以及熟人帶回的消息。

有時候會看到他穿的鞋子露了腳趾,有時候則會看到過得比以前好點。

“他沒有手機,我們也聯系不到他,家裡人看他這樣都很心疼。”

不過有一點家裡是放心的,就是常學福并不總是靠乞讨為生。

有時候也會幫人幹活,幫人放過羊,還曾經在沙漠裡遇到迷路的人,他把别人成功帶出來後,别人給他報酬。

也因為常學福有謀生能力,家裡人也沒有尋找他,隻是勸他好好找個工作,不要再到處流浪。

翻版“沈巍”,昔日800分上人大的聯考狀元,如今扔掉手機流浪街頭

但常學福說,自己主要是希望,過新生活。

人生能夠在幸福裡面永遠地活着,能夠平安、健康、富足、安逸。

沒疾病沒災難沒死亡,這就是自己想要的,并不是以現在有多少錢來衡量。

看來,常學福本是一個正常人,隻是三觀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

就像那句話說的:

人有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是靈魂生活”。

常學福已經是在最高層了,自由灑脫,與世無争。

說到這裡,倒讓人有些羨慕了。

不過相比起常學福的流浪生活,評論才更精彩。

有人說,這才是自由呀,“我也想流浪地球”。

也有人說,這常學福是“真正的哲人”,“人大第歐根尼”、“悉達多”。

還有人大的校友留言說:“身為校友有點驕傲”,“老學長是偶像”。

總之,無論哪類留言,都是一邊倒的好評。

翻版“沈巍”,昔日800分上人大的聯考狀元,如今扔掉手機流浪街頭

從北大學霸賣豬肉被吐槽浪費教育資源,到一個農民工思考海德格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再到人大狀元流浪被全網羨慕。

是風向變了嗎啊?

可能确實和内卷焦慮有關,但更多的是人們對學習、人生的更深層次思考。

換言之,人們越來越發現,單純的标簽并不意味着擁有。

反而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市井,不斷追求才算圓滿。

當然,可能現在的常學福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但流浪生活是他自己的選擇,我們完全可以多一些了解與尊重。

正如有人評論的:“尊重每一個人的每一種生活方式”。

而對他人生活方式的尊重,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大表現。

至于許多網紅一擁而上,許多人打算陪常學福一起流浪,大可不必。

一來常學福結過婚、創過業,他有能力過好生活後,才頓悟了生活的意義。

這與頭腦發熱,飲馬江湖是兩回事。

說不定哪天,他體驗流浪以後,轉身穿上西裝接着創業了呢?

二來,每個人對生活的标準和定義不同。

流浪的生活不是誰都受得了,也不是誰都需要流浪才算做生活。

過好我們自己的生活,追尋自己的目标。

在那一刻,我們人人都是“哲學狀元”。

-完-

圖檔及資料來源:

《昔日聯考狀元流浪街頭,引網友熱議》,澎湃新聞,2021.12.22

《什麼情況?昔日聯考狀元如今流浪街頭,曾在上海創業賺了不少錢,畢業于人大》,每日經濟新聞,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