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并非每一名武士都那麼風光:生下來是炮灰,一輩子注定是炮灰

提起日本的傳統文化,許多人總會想起“武士”;而說到武士,所謂的“忠誠”又是他們最引以為傲的标簽之一。實際上,數量龐大的武士群體本身就可以被視為一個微縮的社會,尤其是放在日本這樣等級森嚴的社會中,這樣一個微型社會的階層沖突就會變得更加尖銳。在我們的印象中,武士們講究團結堅韌、甯死不屈,實際上,這大概是日本人在宣揚自己的文化時可以表現出來的。曆史上,武士這個群體搞的事其實一點也不少,尤其對下層的武士而言,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也隻是挂在嘴邊說說罷了。

并非每一名武士都那麼風光:生下來是炮灰,一輩子注定是炮灰

武士在日本曆史上扮演着極為特殊的地位,他們與德國于16世紀逐漸形成的容克地主階級間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武士按照等級可以劃分為征夷大将軍、大老、老中、禦家老、守護代、大名、家老、部将、侍大将、足輕大将、足輕頭、足輕12個等級,其中,所謂的“征夷大将軍”原本是日本奈良時代設定的征讨盤踞在本州東部和北海道一帶的蝦夷族而設立的臨時性的高階軍職;征夷大将軍的衙門被稱為“幕府”。1192年,源賴朝出任征夷大将軍,建立鐮倉幕府,各地諸侯和軍人皆聽從其号召。

并非每一名武士都那麼風光:生下來是炮灰,一輩子注定是炮灰

武士最初充其量隻是一股私人武裝,後來因為屢次幫助朝廷鎮壓叛亂而得到朝廷承認,逐漸演化為一個社會階層。整體而言,武士階層放在日本社會中,地位似乎并不低,實際上,不同級别的武士,待遇相差可謂是天壤之别。首先,武士很看出身,簡單地講,在當時的日本,頭銜和社會地位這些十有八九都是依靠繼承的。祖上是貴族,那麼出生就帶着貴族頭銜;農民想要翻身當地主,恐怕做夢都做不來。武士的身份越顯赫,他們就能獲得越大的權力。經常有大名既擔任市長又擔任警察局長,甚至連當地軍隊司令也一塊兼任。

在武士中有極為特殊的一部分人,他們被稱為“旗本”。在江戶時期,這部分武士作為德川軍的直屬家臣,雖然俸祿有高有低,有的可能隻有100石年俸,但他們都被允許擁有自己的軍隊,在幕府集團中有着極大的政治自由度和特殊的地位。明治維新前,日本人口一直徘徊在3000萬左右,武士占到了其中的6.7%,而享有類似于旗本這樣特權的日本武士隻有不到4000人。也就是說,即便是武士這個社會地位較高的群體,依舊逃不開“大多數資源掌握在小部分人手中”的亂象,下層武士扛着一張臉皮,其實過得比平民還要累。

并非每一名武士都那麼風光:生下來是炮灰,一輩子注定是炮灰

大名級别的日本武士動辄年俸萬擔,下層武士隻能眼饞。武士中最低的足輕武士說白了就是一群炮灰,“足輕”,顧名思義就是跑得快,在戰場上,親藩大名們穿着盔甲卻不用沖鋒陷陣,而窮一點的足輕可能連佩刀都沒有,隻能拿着竹槍跟敵人拼命。在古代中國,普通士兵尚且有機會憑借戰功晉升為大将,而這些足輕武士雖然挂着“武士”頭銜,卻生下來注定要當炮灰;即便是出生在武士世家,他們的段位也很難得到晉升。俗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們不難想象,久而久之,這些底層武士心裡肯定十分郁悶。

值得一提的是,如春秋戰國時代的士大夫階層一樣,人人佩劍,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用來砍人,但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他們身份與地位的象征,不可沒有。對日本武士而言,姓氏和佩劍是他們一早就被許諾的東西,有的落魄的基層武士窮到連佩劍都混不上,這多少有種遭到羞辱的意思。這些武士有氣沒處撒,是以日本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如果一個衣衫褴褛的足輕武士遇到一位錦衣玉帛的商人,商人要是不讓路,武士就會拔刀斬殺。許多剛剛拿到佩刀的武士圖新鮮,就跑到大街上拿那些地位卑微的平民和流浪漢試刀。就算官差接到報案調查,得知是武士所為後,這樣的案子十有六七會不了了之。

并非每一名武士都那麼風光:生下來是炮灰,一輩子注定是炮灰

不過,随着時代的更疊,日本社會很難供養愈發龐大的武士群體,中下層武士們的生活愈發窮困。他們的境遇有點像清朝末年的八旗子弟,許多下層武士不得不暫時丢掉尊嚴,穿戴整齊、腰上挂着佩刀跑到鄉間田野裡耕地。有些習慣了衣來伸手日子的武士則幹脆給富商當保镖或者嫁給富商的女兒當上門女婿。對于這種情況,那些位于武士階層頂端的大佬們十分惱火,他們認為,武士走投無路時應當剖腹自盡,不該抛下尊嚴去吃軟飯。是以,許多嫁入豪門或是給富商當保镖的武士很快便突然失蹤了,再也沒有出現過。

中下層武士的貧窮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上層武士則對此充耳不聞,彼此之間的沖突驟然增大。一方面,下層武士已經遠不像自己的父輩和祖輩們那麼忠誠,另一方面,這也直接影響到了日本“下克上”思想。19世紀60年代,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沖擊,日本開始了一場針對幕府集團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天皇的号召下,落魄的中下層武士發起了緻命的反戈一擊,他們沖進大名們的家中,瘋狂掠奪和屠殺。大量浪人組成的雇傭軍被用來對付幕府軍隊,有趣的是,兩夥秉持着同樣的武士道精神的人,卻打得你死我活。

并非每一名武士都那麼風光:生下來是炮灰,一輩子注定是炮灰

這場改革運動很快就成了落魄武士們洩憤的好機會,統治了日本長達數世紀的幕府很快就被燃燒的怒火燒為焦墟了。然而充滿嘲諷意味的是,幕府倒台不久後,天皇決定廢除武士階層,這些倒黴的中下層武士在自己生涯的末端又充當了一次炮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