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人都說狀元好,其實探花也不錯,究竟探花什麼地方吃香呢?

每當我們看古裝劇的時候總會有這麼一幕:窮書生日夜苦讀,背着書箱和盤纏進京趕考,然後一朝及第,衣錦還鄉。以前看不起的人統統都來巴結,然後主人公以德報怨一片和睦。

人人都說狀元好,其實探花也不錯,究竟探花什麼地方吃香呢?

我們今天就把進士三甲的之間的差別放到清朝來比較一下。

一甲:狀元、榜眼、探花;

二甲:二甲的人數不固定,二甲中的第一名叫“傳胪”;

三甲:人數照樣不固定,統稱為進士出生。

清朝時期,除了一甲三人跟傳胪之外,其餘的進士在殿試之後,還需參加由朝廷欽派大臣親自監考批閱的朝考。

人人都說狀元好,其實探花也不錯,究竟探花什麼地方吃香呢?

其實如果說能夠順利的通過朝考,那麼就可以獲得庶吉士的身份,進入翰林院學習,而在這個過程中,會根據之前的分數計算,是以二甲肯定是會比三甲更有優勢一些。(二甲出身的進士,他們在殿試的時候,就已經獲得了五分,是以會試以及朝考能夠拿一個二等,他的分數就能達标了。但是三甲出身的就比較不易,他們兩次考試成績都必須獲得一等才能達标,這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人人都說狀元好,其實探花也不錯,究竟探花什麼地方吃香呢?

而一甲進士則根本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是以人人都想做一甲,但又不是誰都想做狀元郎。有時候中了探花比中狀元還要令人高興,是因為什麼呢?

人人都說狀元好,其實探花也不錯,究竟探花什麼地方吃香呢?

原來,探花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唐朝,但當時不是指第三名。而是放榜時被選中作使者,專門為狀元獻花的英俊少年。這個意思流傳了下來,後來就指了第三名。

人人都說狀元好,其實探花也不錯,究竟探花什麼地方吃香呢?

由于狀元榜眼探花是皇帝根據自己喜好決定出來的,并不是說誰就一定比誰差。相反,探花一般會是個才情與外表兼具的翩翩少年。狀元一般是驸馬的人選,而探花則是各大皇親國戚争搶的對象。驸馬不好當,碰上個順眼的公主還湊合。遇上個醜的跋扈的不講理的那就是有苦不能說,還得天天給老婆行禮。探花的選擇則很多。看來能當上探花也是件很不錯的事情。

其實話說回來,能考上就已經是祖墳冒青煙的事兒了,誰還敢挑哈哈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