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動症:“機靈鬼”怎就變成了“笨小孩”!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這句話簡直是廣大老母親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還真有這麼一群“笨”小孩,一寫起作業來,能讓爸媽扶額歎息,“這真的是我親生的嗎?怎麼這麼笨?他肯定不是我們的孩子......”

其實,校校是個聰明的孩子。

多動症:“機靈鬼”怎就變成了“笨小孩”!

三歲時,他把外婆的拖鞋藏起來一隻。媽媽問,哪兒去了?他拖長了聲音說,“聽說,它好像,和外公的一隻拖鞋跑出去,結婚了。”

六歲時,校校想和媽媽一起睡覺。躺在床上,一臉幽怨:媽媽,我覺得自己一個人在一個黑黑的村莊,很孤獨。媽媽,我覺得自己一個人在大海上,沒有亮光。媽媽終于禁不住兒子的碎碎念,讓校校爬上了床。

六歲時,英語老師跟校校說,這個叫散元音。“老師!”校校打斷了課堂:“為什麼叫散元音?”

“因為它單獨在詞尾,和朋友走散了。”

“老師!它為什麼走散了呢?它跑哪兒去了?警察叔叔能找到它嗎?”

回到家,平時一篇150字的作文,他從口頭語音輸出,謄抄到草稿紙,再抄到作文紙上,要花5~6個小時。

在全班大多數孩子常得雙百,沒人考試分數低于90分的一年級,校校卻經常不及格。

校校媽媽怎麼也想不明白,這個曾人見人誇、貧嘴機靈的男孩,為什麼從一年級開始成績就墊底。

她帶校校去了醫院,孩子被診斷出多動症,但智力正常。

01、多動症對孩子的影響

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指兒童出現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場合的過度活動和情緒沖動,發病通常在12歲以前,是兒童期最常見的發育行為問題之一。

ADHD給家長、老師、患兒本人、同伴帶來非常多的困擾。

家長感到孩子整天控制不住地動個不停、做事情不專心;每天花很多時間輔導作業,需要不斷提醒孩子才能集中注意力。時間長了家長也可能失去耐心,沖孩子發脾氣。

多動症:“機靈鬼”怎就變成了“笨小孩”!

老師反映孩子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小動作多、摸這摸那,學習成績不好。

同伴發現他們亂跑亂動、說話做事沖動、沒有耐心,在遊戲活動中不遵守規則,不願意和他們做朋友。

久而久之,ADHD的孩子自尊心會受到傷害,甚至自暴自棄。

據統計,全球約有6%~9%的學齡兒童患多動症,我國有6.8%的兒童符合ADHD的診斷,這也意味着,我國每14個兒童中,就會有1個患有ADHD,甚至有2/3的患兒會将這一疾病帶入成年。

成年後可能因為受教育年限短、學曆低,不能從事理想的職業,社會經濟水準低。由于工作表現差,容易被解雇或更頻繁地換工作。

學曆和工作的問題會進一步影響擇偶、婚姻和家庭關系。ADHD還可導緻患者出現酗酒、反社會行為、物質濫用甚至犯罪行為。

02、多動症的具體診斷标準

要想準确地判斷孩子是否患多動症,就要了解真正的多動症患兒需要滿足的條件有哪些?

1. 注意力不集中(至少具備下列6條):

(1)常常不能仔細地注意細節或在做功課、工作或其他活動中出現漫不經心的錯誤;

(2)在完成任務或做遊戲時常常無法保持注意力,往往有始無終;

(3)别人對他講話時常常顯得沒在聽;

(4)常常無法始終遵守指令,無法按時完成功課;

(5)常常遺失生活必需品,如作業本、書、筆、玩具等;

(6)常回避或極其厭惡家庭作業;

(7)易被外界刺激吸引過去;

(8)組織任務和活動的能力常常受損。

2. 活動過度(至少具備下列3條):

(1)雙手或雙足常常不安穩或坐着時蠕動;

(2)不能靜坐于自己的座位上;

(3)常在不适當的場合奔跑或登高爬梯;

(4)難以安靜地參與娛樂活動;

(5)表現出持久的過分運動,社會環境或别人的要求無法使其顯著改觀。

3. 沖動任性(至少具備下列1條):

(1)常在提問未完時答案即脫口而出;

(2)在遊戲或有組織的場合不能排隊或按順序等候;

(3)經常打擾或幹涉他人;

(4)常說話過多,不能對社會規則做恰當的反應。

4. 7歲前起病。

5. 排除其他精神發育障礙性疾病,如孤獨症等。

03、多動症需要治療嗎?

需要治療。

部分家長認為ADHD的孩子僅僅是調皮、貪玩,不認為ADHD需要治療。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

如果不治療,如前所述,ADHD會對兒童的現在和将來可能會産生多種負面影響。是以,及時、正規地治療ADHD非常重要。

多動症:“機靈鬼”怎就變成了“笨小孩”!

ADHD采用藥物治療和行為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藥物治療是基礎,在此基礎上聯合行為療法。

1、藥物治療

藥物是針對ADHD非常有效的醫療幹預手段。

在我國的臨床上,針對成人ADHD的用藥隻有兩種:

一種是中樞神經刺激劑,通過藥物進入神經元刺激多巴胺和去腎上腺素的分泌,進而提升個體對注意力和情緒的控制能力;

另一種則是抑制劑,抑制神經元對于去腎上腺素的再攝取,以此達到提高神經遞質濃度的效果。

2、行為治療

行為療法是指通過采取恰當的獎懲措施,幫助兒童建立良好的行為,消除不良行為。

通過獎勵幫助建立良好行為:當兒童表現出良好行為時,給予獎勵或優惠(例如,兒童在規定時間完成作業後,獎勵玩喜歡的遊戲、食物、代币等)。

通過适當的懲罰幫助消除不良行為:當問題行為出現時,取消已獲得的獎勵和優惠(例如,沒有完成整理書包的任務,取消自由活動時間或扣除獎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