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地理曆史資料彙編——德國達豪集中營

對二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趣頭條号會成為趣頭條裡面二戰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1933年3月,彼時職位還是慕尼黑警察局長的海因裡希·希姆萊,來到了德國東南巴伐利亞州上巴伐利亞地區,距離慕尼黑西北僅僅16公裡的古老小鎮達豪,對一處廢棄的軍工廠進行考察,其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勘察此地是否适用于安置日漸增多的“囚犯”。在希姆萊的親自督導之下,這座即将會成為德國集中營樣版的恐怖監獄,在1933年3月22日,就被投進去200名囚犯。而希姆萊則對這座新設立的監獄大家宣傳,聲稱可以容納5000名政治囚犯的監獄正式投入使用。

二戰地理曆史資料彙編——德國達豪集中營

(圖一:達豪集中營的航拍圖)

此時正在極力構築自己獨裁統治的希特勒,顯然對設立一座隻是關押異己的大容量普通監獄不感興趣,并表達了他不希望達豪監獄僅僅是一做普通的羁押地點的看法。善于鑽營的希姆萊對大獨裁者的想法表示出了極大的支援,第一批到達的囚犯很快就出現了非正常死亡的事件,由于此時納粹的獨裁統治并不牢固,這些非正常的死亡事件迅速得到了調查,雖然調查最終迫于納粹高層施加的巨大壓力而不了了之。但達豪監獄的負責人也是以被調往他處以平息時态發酵。

二戰地理曆史資料彙編——德國達豪集中營

(圖二:1936年3月8日對達豪集中營進行視察的希姆萊)

達豪監獄囚犯非正常死亡的事件雖然在納粹黨徒的掩蓋之下不了了之,對達豪監獄之中囚犯的迫害也暫時宣告停止,但看似平靜的表象之下,達豪監獄卻完成了由監獄向集中營的轉變。1933年6月,嗜血成性的大劊子手特奧多爾·艾克成為了達豪監獄的新任指揮官,在他的主持之下,達豪集中營制定了嚴密的管理制度,在這裡不僅囚犯被徹底與世隔絕,就連這裡的警衛也有着嚴格的紀律進行限制。特奧多爾·艾克的工作很快就得到了納粹高層的賞識,達豪集中營也由此成為了納粹德國設立集中營的樣闆。

二戰地理曆史資料彙編——德國達豪集中營

(圖三:達豪集中營的營房)

在最一開始,達豪集中營隻用于關押對納粹統治持不同意見的異己者,但是伴随着納粹德國血腥統治的日漸穩固以及對外擴張野心的膨脹,包括流浪漢、精神病人在内的大量納粹想要鏟除的無辜人群也被投入到了集中營之中。這些被投入到集中營的人群,不僅要接受嚴苛的勞動剝削,還随時可能被帶走成為醫學實驗的犧牲品。1937年,達豪集中營得到了改建,原有的建築被拆除,大批羁押在這裡的奴工,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在1938年8月,建成了一座包含有32棟囚房的新集中營,為了處理被殘害至死的大量屍體,達豪集中營于還配套建設有能夠高效運作的焚化區。

二戰地理曆史資料彙編——德國達豪集中營

(圖四:達豪集中營内的恐怖焚屍爐)

1933年至1945年,包括戰俘在内,達豪集中營關押的人數總計達到了18.8萬人,期中能夠确定的殺害事件就高達3.2萬起,但更多的虐殺事件卻永遠的不為人所知,根據記載,大量的蘇聯戰俘在送到達豪集中營沒多久,就在營房和食堂前面的廣場上被處決。達豪集中營于1945年4月29日獲得解放,到達集中營的美國軍隊震驚于大量還未來得及銷毀的屠殺證據,再也遏制不住心中的憤怒,當即處決了一批投降了的集中營看守。

二戰地理曆史資料彙編——德國達豪集中營

(圖五:達豪集中營蒙上的智語“勞動使人自由”)

1945年至1948年,這座集中營的作用得到了真正的發揮,大批黨衛隊分子被羁押在自己曾經作威作福的地方,等待着接受正義的審判,48年之後,達豪集中營被美國當做了軍事基地,并最終在1960年徹底關閉,在一些幸存者的支援之下,達豪集中營被重新開放為紀念館,以此來提醒後人不要忘記人類曆史上那道醜陋的傷疤。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二戰資料局的趣頭條号,更多二戰資料持續歸納、整理和放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