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魏延“子午谷奇謀”争論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嗎?毛主席五個字總結

什麼是“子午谷奇謀”?為何熟讀三國之人對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争論紛紛,它究竟有何魅力?作為蜀漢丞相的諸葛亮又為何對手下大将魏延提出的“奇謀”棄之不用?這其中又有哪些原因呢?對于“子午谷奇謀”毛主席用了五個字進行概括。本文将從“提出者”和“拒之者”的角度切入帶您一起了解争論了千年之久的“子午谷奇謀”,在探索和發現曆史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曆史的獨特魅力。

一、子午谷奇謀

子午谷奇謀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國時蜀國大将魏延提出的,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小說中都有叙述。魏延提出願領精兵五千,負糧兵五千,十日通過子午谷奇襲長安,控制潼關,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斜谷共同會師長安,以控制關中地區。但諸葛亮平生用兵謹慎,認為此計過于兇險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

魏延“子午谷奇謀”争論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嗎?毛主席五個字總結

子午道,南北縱向,北起長安縣西南秦嶺山中,南至石泉縣,長約三百三十公裡左右。北方出口稱“子口”,南方出口稱“午口”,故稱子午谷。子午谷懸崖絕壁,山勢險峻,途徑惡劣,棧道無數,原本為秦國時期打通的前往漢中的重要通道,在對其進行開鑿時就很不容易,後來因為通過過于艱難,逐漸被放棄。

在巴蜀和漢中通往關中的幾條通道中,子午道是通行率最低的通道,沒有之一,雖近但路途太過艱險,是以被放棄是很容易了解的。

二、魏延的想法

魏延提出的“出子午道”想法本是參考韓信的計謀“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奇制勝。魏延作為鎮守漢中的大将,對于當時曹魏在關中的布防的情況該說是很清楚,而“子午道”的通過性他也有相應的了解和掌握,蜀中軍士擅長山地作戰,有出兵成功的條件。同時魏延敢賭,雖然風險很高,但成功的機率也很大,是以才敢提出奇襲的計謀。

魏延“子午谷奇謀”争論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嗎?毛主席五個字總結

此計的成功前提是:第一長安守将夏侯楙确實是如魏延所言: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對于突然出現在長安城下的魏延能夠即刻投降或逃跑放棄抵抗。第二諸葛亮兵出斜谷後能夠快速擊敗曹真率領的守軍,西拒馳援的郭淮部,并能火速派兵同魏延會師于長安,進而控制潼關,實作“關門”。第三天時地利都有利于魏延,子午道位于秦嶺内,深山裡天氣多變不定,魏延要想達到奇襲的目的,天氣必須是有利于行軍的天氣,另外子午谷棧道儲存情況較好,不需要大量修複,而且糧草補給能夠及時跟上。

魏延“子午谷奇謀”争論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嗎?毛主席五個字總結

三、諸葛亮的考慮

對于魏延提出的“出子午道”,諸葛亮認為此計太過兇險,故棄而不用。諸葛亮平生用兵謹慎,除“空城計”外基本沒有險招,空城計還是被逼無奈之舉。

首先在諸葛亮看來作為溝通漢中和關中的通道之一與陳倉道,褒斜道和傥駱道相比子午道有個顯著的特點--難走。畢竟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子午道修時就很不易,更不用說幾百年之後三國時期了。是以諸葛亮認為十日穿過子午谷到達長安是不确定的,或許是不可能的。

第二,打仗說到底拼的是國力。蜀漢立國本就時間不長,國内經濟建設方面肯定是不如曹魏的,其次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補給對于前線作戰部隊來說就是生命線,一旦補給不及時是非常危險的。蜀軍出蜀作戰糧食補給本來就很艱難,對于奇襲部隊來說沒有健全的補給是很危險的。

魏延“子午谷奇謀”争論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嗎?毛主席五個字總結

第三,諸葛亮非常清楚曹魏經營關中地區已久,想要一戰或者奇襲拿下關中不是很現實,穩紮穩打才是穩妥之舉。後來的事情也證明了諸葛亮的想法,陳倉易守難攻,在蜀軍北伐中曾一度緻使蜀軍舉步維艱,難以前進。

第四對于北伐曹魏,興複漢室,還于舊都,諸葛亮有着自己的計劃和規劃。即先取隴右,後取關中,連吳制魏。可以說這是諸葛亮後續北伐的指導思想,既然大的方針戰略已經确定,後面就是精心準備按計劃實施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其實已經實作了先取隴右的戰略,可惜馬谡失街亭導緻了功虧一篑。

魏延“子午谷奇謀”争論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嗎?毛主席五個字總結

四、失敗的高迎祥

高迎祥,作為明末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便隕落在了子午谷的谷口。在屢戰屢敗之後,高迎祥想出了和魏延一樣的計策:出子午谷直取長安,但是由于缺乏農民起義軍配合,在沒有友軍牽制的情況下孤注一擲,又因子午谷中天氣原因行軍緩慢,糧草不支,最終被孫傳庭在谷中生擒。

高迎祥出子午谷取長安的失敗是可以預見的。第一高迎祥在确定出子午道的戰術後放棄了繼續和孫傳庭軍進行對峙,使得孫傳庭能夠很容易猜出他的想法,導緻了自己的奇襲目的暴露,奇襲便無法奏效了。

魏延“子午谷奇謀”争論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嗎?毛主席五個字總結

第二天時不利,高迎祥進入子午道之時恰逢七月秦嶺雨季,加之高迎祥部隊全軍入子午谷,重裝部隊在谷内行動不便,且部隊人數多,行進隻能一字排開,補給困難。糟糕的天氣加之本就艱難的子午道環境導緻高迎祥的部隊在谷中行進就更加困難了。

第三孫傳庭識破高迎祥的政策後及時調整以逸待勞,最終一舉擊潰了高迎祥。孫傳庭率領的秦軍本就戰鬥力很強,加之以逸待勞,雖然人數不敵高迎祥部,但依然能夠擊潰高迎祥部并将其俘獲生擒。

魏延“子午谷奇謀”争論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嗎?毛主席五個字總結

高迎祥的失敗也從側面印證了“出子午道”的計謀在實施的過程中确實存在着一定的困難,也能夠幫助我們去了解當初諸葛亮為何果斷拒絕魏延之計的原因,這也讓子午道成為了從未被兵家成功通過的秦嶺通道。子午道之是以難以通行真的不是說說而已,尤其是在古代。

五、總結

對于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毛主席用“此計太過懸危”進行評價。雖然兵法中有出奇制勝的說法但是對于魏延的“奇謀”連毛主席這樣的軍事戰略家也認為太過冒險,可想對于謹慎的諸葛亮來說就更不會采用了。當激進富有冒險精神的魏延碰上了謹慎且行事穩妥的諸葛亮時,“兵出子午谷”的奇謀就隻能成為一個無盡的猜想了。

魏延“子午谷奇謀”争論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嗎?毛主席五個字總結

曆史沒有如果,曆史也沒有假設。我們可以用現代的眼光來假設,如果魏延的計謀成功了會怎樣?也許會改變兩個割據政權的對峙局面,也許會改變魏延、諸葛亮的命運,也許會推動曆史的程序更改其軌迹,但曆史是沒有假設的,正因如此,曆史往往能夠留給我們無盡的猜想和讨論,或許這也是曆史的魅力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