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吗?毛主席五个字总结

什么是“子午谷奇谋”?为何熟读三国之人对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争论纷纷,它究竟有何魅力?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又为何对手下大将魏延提出的“奇谋”弃之不用?这其中又有哪些原因呢?对于“子午谷奇谋”毛主席用了五个字进行概括。本文将从“提出者”和“拒之者”的角度切入带您一起了解争论了千年之久的“子午谷奇谋”,在探索和发现历史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的独特魅力。

一、子午谷奇谋

子午谷奇谋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国时蜀国大将魏延提出的,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小说中都有叙述。魏延提出愿领精兵五千,负粮兵五千,十日通过子午谷奇袭长安,控制潼关,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斜谷共同会师长安,以控制关中地区。但诸葛亮平生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

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吗?毛主席五个字总结

子午道,南北纵向,北起长安县西南秦岭山中,南至石泉县,长约三百三十公里左右。北方出口称“子口”,南方出口称“午口”,故称子午谷。子午谷悬崖绝壁,山势险峻,途径恶劣,栈道无数,原本为秦国时期打通的前往汉中的重要通道,在对其进行开凿时就很不容易,后来因为通过过于艰难,逐渐被放弃。

在巴蜀和汉中通往关中的几条通道中,子午道是通行率最低的通道,没有之一,虽近但路途太过艰险,所以被放弃是很容易理解的。

二、魏延的想法

魏延提出的“出子午道”想法本是参考韩信的计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奇制胜。魏延作为镇守汉中的大将,对于当时曹魏在关中的布防的情况该说是很清楚,而“子午道”的通过性他也有相应的了解和掌握,蜀中军士擅长山地作战,有出兵成功的条件。同时魏延敢赌,虽然风险很高,但成功的概率也很大,因此才敢提出奇袭的计谋。

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吗?毛主席五个字总结

此计的成功前提是:第一长安守将夏侯楙确实是如魏延所言: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对于突然出现在长安城下的魏延能够即刻投降或逃跑放弃抵抗。第二诸葛亮兵出斜谷后能够快速击败曹真率领的守军,西拒驰援的郭淮部,并能火速派兵同魏延会师于长安,进而控制潼关,实现“关门”。第三天时地利都有利于魏延,子午道位于秦岭内,深山里天气多变不定,魏延要想达到奇袭的目的,天气必须是有利于行军的天气,另外子午谷栈道保存情况较好,不需要大量修复,而且粮草补给能够及时跟上。

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吗?毛主席五个字总结

三、诸葛亮的考虑

对于魏延提出的“出子午道”,诸葛亮认为此计太过凶险,故弃而不用。诸葛亮平生用兵谨慎,除“空城计”外基本没有险招,空城计还是被逼无奈之举。

首先在诸葛亮看来作为沟通汉中和关中的通道之一与陈仓道,褒斜道和傥骆道相比子午道有个显著的特点--难走。毕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子午道修时就很不易,更不用说几百年之后三国时期了。所以诸葛亮认为十日穿过子午谷到达长安是不确定的,或许是不可能的。

第二,打仗说到底拼的是国力。蜀汉立国本就时间不长,国内经济建设方面肯定是不如曹魏的,其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补给对于前线作战部队来说就是生命线,一旦补给不及时是非常危险的。蜀军出蜀作战粮食补给本来就很艰难,对于奇袭部队来说没有健全的补给是很危险的。

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吗?毛主席五个字总结

第三,诸葛亮非常清楚曹魏经营关中地区已久,想要一战或者奇袭拿下关中不是很现实,稳扎稳打才是稳妥之举。后来的事情也证实了诸葛亮的想法,陈仓易守难攻,在蜀军北伐中曾一度致使蜀军举步维艰,难以前进。

第四对于北伐曹魏,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有着自己的计划和规划。即先取陇右,后取关中,连吴制魏。可以说这是诸葛亮后续北伐的指导思想,既然大的方针战略已经确定,后面就是精心准备按计划实施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其实已经实现了先取陇右的战略,可惜马谡失街亭导致了功亏一篑。

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吗?毛主席五个字总结

四、失败的高迎祥

高迎祥,作为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便陨落在了子午谷的谷口。在屡战屡败之后,高迎祥想出了和魏延一样的计策:出子午谷直取长安,但是由于缺乏农民起义军配合,在没有友军牵制的情况下孤注一掷,又因子午谷中天气原因行军缓慢,粮草不支,最终被孙传庭在谷中生擒。

高迎祥出子午谷取长安的失败是可以预见的。第一高迎祥在确定出子午道的战术后放弃了继续和孙传庭军进行对峙,使得孙传庭能够很容易猜出他的想法,导致了自己的奇袭目的暴露,奇袭便无法奏效了。

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吗?毛主席五个字总结

第二天时不利,高迎祥进入子午道之时恰逢七月秦岭雨季,加之高迎祥部队全军入子午谷,重装部队在谷内行动不便,且部队人数多,行进只能一字排开,补给困难。糟糕的天气加之本就艰难的子午道环境导致高迎祥的部队在谷中行进就更加困难了。

第三孙传庭识破高迎祥的策略后及时调整以逸待劳,最终一举击溃了高迎祥。孙传庭率领的秦军本就战斗力很强,加之以逸待劳,虽然人数不敌高迎祥部,但依然能够击溃高迎祥部并将其俘获生擒。

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吗?毛主席五个字总结

高迎祥的失败也从侧面印证了“出子午道”的计谋在实施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也能够帮助我们去理解当初诸葛亮为何果断拒绝魏延之计的原因,这也让子午道成为了从未被兵家成功通过的秦岭通道。子午道之所以难以通行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尤其是在古代。

五、总结

对于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毛主席用“此计太过悬危”进行评价。虽然兵法中有出奇制胜的说法但是对于魏延的“奇谋”连毛主席这样的军事战略家也认为太过冒险,可想对于谨慎的诸葛亮来说就更不会采用了。当激进富有冒险精神的魏延碰上了谨慎且行事稳妥的诸葛亮时,“兵出子午谷”的奇谋就只能成为一个无尽的猜想了。

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吗?毛主席五个字总结

历史没有如果,历史也没有假设。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眼光来假设,如果魏延的计谋成功了会怎样?也许会改变两个割据政权的对峙局面,也许会改变魏延、诸葛亮的命运,也许会推动历史的进程更改其轨迹,但历史是没有假设的,正因如此,历史往往能够留给我们无尽的猜想和讨论,或许这也是历史的魅力之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