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你們聽說過“姨媽神”嗎?
或許是不在網上沖浪太久,頭一次聽說時屬實讓我大吃一驚。
起因是辦公室的小年輕間的神秘儀式,我才知道,現在還出了個姨媽神。
一拜求血氣,二拜沒痛經,三拜姨媽月月準。

女生天生就有兩種煩惱,一是來月經了,二是月經還沒來。
女生也都會有兩種釋然,一是月經終于走了,二是月經終于來了。
畢竟,大姨媽這個磨人的親戚面前,我們永遠都是卑微、弱小、無助。來了煩,不來更煩,真的是又愛又恨。
墊了衛生巾的時候,幹幹淨淨;沒墊衛生巾的時候,血流成河。随着一股暖流,又是一個需要洗床單的夜晚。
月經從12歲左右的初潮,到50來歲的停經,它會陪伴一位女性幾十年的時間。不得不承認,“月經焦慮”是困擾一個女性一生的生理困境。
無論年齡,說起月經,每位女性都有大把的辛酸淚。
很多人都把月經當做女性身體健康的“晴雨表”,覺得它能直覺反映身體健康:
月經不規律,量越來越少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嗎?
月經顔色特别深,裡面還總是有血塊,是宮寒嗎?
雖然很多未必準确,但月經也确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
今天就來談談我們這位“親戚”整出的那些幺蛾子。
正常的月經到底是啥樣?
随着卵巢的周期性變化,子宮内膜增厚,卵子排出後,若受精了則受精卵經輸卵管運送到子宮内發育,即妊娠;
若沒有受精,在排卵後14天左右,黃體萎縮,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時子宮内膜中的血管收縮,内膜壞死而脫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經。
我想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隻有一個,那就是我的月經到底正不正常?
月經是否正常要看3個方面:
01
周期
月經周期的長度指從月經到來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經第一天之間的天數,大多數人的周期長度為21-35天,平均月經周期在28天。
當然偶爾的周期波動也不需要擔心,畢竟月經受影響的因素太多了。
下面這些情況要引起重視:
周期長期大于35天,或連續3個月沒來月經;
周期小于21天;
周期突然增長或減短(連續3個月)。
周期過長或過短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體的狀況:
周期過短多見于異常子宮出血或子宮内膜異位等;周期過長通常是雌激素分泌不足或多囊卵巢綜合征等,是以,還是建議到醫院檢查下。
02
關于行經時間和月經量
大多數女性行經(來月經)時間一般為3-8天。
若是超過這個時間,有可能是子宮内膜息肉、盆腔發炎等婦科疾病;
若是行經時間少于3天,可能是卵泡發育不良、子宮内膜太薄,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每一次月經出血 總量為20-80ml。
國際婦産科聯盟将月經過少定義為每次少于5ml。醫學上将當月經量多于80ml則被認為血量過多。
這一點最讓老母親困擾了,這怎麼算呢?C媽給大家分享一個比較直覺的表格:
咱們以衛生巾/衛生棉條為參考,可以根據下表計算下哈。(表格建議收藏)
有人認為月經量大就是血氣旺盛,身體好的表現。
其實并不是,相反月經期間量過大的話,還容易引起貧血。是以量偏大的姐妹平時要多注意吃些富含鐵的食物啊。
那什麼情況下需要引起重視,甚至要看醫生呢?
月經量少于5ml,或多于80ml;
月經量突然大量增多或減少。
03
關于顔色
正常的月經血是紅色偏暗一丢丢的。
這是因為月經血大部分是動脈血,一小部分是靜脈血。
其中動脈血中血氧蛋白多,是以血的顔色要偏紅一些,而靜脈血中二氧化碳多一些,是以血的顔色就偏黑一些。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量大的時候,月經顔色會更紅,而後期量少的時候,月經顔色就慢慢變成咖啡色甚至是褐色了。
并且,有些姐妹可能月經量較少,如果月經量少,流出體外的時間較長,血裡面的血紅蛋白和含鐵血紅素會被氧化,進而經血顔色也會比較深。
但下面這兩種情況,則可能預示着身體有問題:
月經量較少,且顔色一直都是深褐色或咖啡色的;
首先排除因人流刮宮造成的内膜損傷引起的宮腔粘連。除此之外有可能是卵巢功能減退、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原因。
月經顔色變粉。
可能說明體内雌激素水準較低,子宮内膜沒法穩定增長或者宮腔或生殖道有感染。
是以,以上兩種情況都建議看醫生哦。
關于月經還有哪些我們特别關心的問題?
1、月經總是不準時,就是月經失調\不規律嗎?
來月經并不是最難的,所有女性或多或少都會涉及一個詞:月經不調。
幸運的人都相似,那就是“月經規律”。而不幸的姐妹就各有各的煩惱。
有些人是一直不來,有些人的大姨媽是來了就不肯走。
但其實,由于大姨媽這個親戚陰晴不定,個體差異大,有時候壓力太大,或和老公吵架等都會影響到月經(男同胞們請對老婆好一些)。
是以,偶爾幾次的不規律都是沒事的,不用過于擔心。
那到底什麼情況才能被稱之為月經失調呢?
月經周期>35天,或一年月經次數少于6次。
半年内連續3次,月經不規律。
經期出血時間不定,頻繁且沒規律。
出血量\經期時間異常:月經量增多且經期時間過長;月經量較少且伴有經期過短。
導緻月經失調的原因很多,外界壓力、内分泌、子宮内膜發炎等,但常見的可能還是多囊卵巢綜合征,這種情況是很可能影響受孕的。
是以,不管原因如何,如果你符合以上症狀,都建議到醫院挂婦科看一下哦。
注意:
月經不調是長期的過程,若是隻是最近一段時間,首先排除生活壓力過大,作息不規律或運動量過大等原因。
排除原因後,嘗試改變生活後看月經是否恢複規律,若是依舊連續幾個月都不規律,則建議及時到醫院挂婦科看看哦。
其次哺乳期間的月經不太規律也很正常哈,剛生完孩子,體内的激素波動較大,卵巢需要一段時間恢複。
2、月經裡有血塊,是身體不好嗎?
并不是。
首先,月經中除了血液外,還有子宮内膜碎片、宮頸粘液和脫落的陰道上皮組織等。而子宮内膜中含有大量的纖維蛋白溶酶,它們可以讓離開血管的血液發生凝結。
其次,月經期間,人的身體會釋放出抗凝血物質,防止血液凝固,進而讓經血順利從體内排出。但若是經血量較大時,血流出時的速度較快,抗凝血物質來不及發生作用,就可能會出現血塊。
是以,血塊一般會出現在月經期間的第2、3天,也就是量大的那幾天。
還有的姐妹久坐,經血不能順暢流出,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經血結成塊囤積在宮腔,等到一站起來,額,大家都懂的。
除此之外,若是存在大量血塊,或伴有嚴重的痛經、過量出血等狀況,則很可能是子宮肌瘤、子宮内息肉、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等原因,需要去看下醫生,讓醫生綜合判斷哦。
3、痛經能不能吃止痛藥?
可以。
其實,痛經在女性群體中還是很普遍的。據調查,每10個經期女性中,就至少6位有過痛經的經曆。
而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因為子宮内膜前列腺素分泌過多帶來的痛經,即原發性痛經,是正常的生理性疼痛。
而這種情況通過吃布洛芬等止痛藥,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進而解決痛經問題。
很多人以為吃止痛藥會上瘾,其實真正讓人上瘾的是“阿片”類藥物,這類屬于處方藥,在我們生活中其實是不太會接觸到的,大家可以放心。
而布洛芬等止痛藥,是目前比較安全的止痛藥物,吃上一粒效果就會非常明顯。是以,不用一直忍着,你值得讓自己舒服一些。
最後,想提醒各位姐妹,一定要關注自身健康。很多人覺得來月經不舒服或有點問題挺正常的,忍忍就過去了。
但偶爾不舒服和一直不舒服是有很大差別的,如果你的月經一直不舒服或存在些小問題,聽話,咱該去醫院就去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