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裡有傷,是以笑的很勉強

當一個人需要掩飾自己的情緒時,那麼他心底所承受的痛苦,

往往是外人難以了解的。

快節奏、高頻率、多欲望的生存環境,讓人們無暇顧及自己心底的感受,刷着短視訊,看着那些如同幻燈片一般的嬉笑怒罵,愛恨情仇,情緒的轉化,感情的觸動,在反反複複的摧殘之中變得疲憊不堪,

很多時候,人們之是以會選擇用這樣的方式去讓自己放松下來,是因為生存環境的複雜讓人們難以用理性的方式去看待身邊的種種沖突,

比如難以改善卻又無法決絕的人際關系,勉為其難卻又不可逃離的工作壓抑,所有的悲觀都和金錢有關,情緒的起落似乎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于是,大多數人的内心,便在這樣的生活之中慢慢被刻下許許多多不可挽回的傷痕,誠然,這些傷痕并不會徹底讓一個人停止呼吸,

但這樣的傷痕,卻能夠以更為嚴重的方式影響着人們的生活:

他們開始表現的滿不在乎,但内心深處,

卻悄悄多了好幾道心理防線。

心裡有傷,是以笑的很勉強

人與人之間的不了解,似乎成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因為我們每一次讨論這個話題的時候,都可以總結出不同的經驗與體會。

如同做菜一般,同一道菜,新廚子和老廚子的差别,不會做飯和經常做飯的差别,不同口味,甚至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對于這道菜的了解,

都會促使原本同樣的東西,在不同人的手中變換出多樣化的展現。

人與人之間的不了解,在今天這個标題下的解讀,

會有些酸澀,還會微微帶着一絲苦鹹。

在我們生活的大環境下,充斥着不同的聲音,這些聲音所帶來的影響,最為現實的表現,便是讓我們需要接受一些我們不認同的觀點和行為,

甚至這些觀點和行為,有悖于道德,脫離了常理。

比如有時候,你會發現你身邊的同僚和朋友,亦或是一些非常親密的關系,他們的觀點之中總會有些令人刺耳或是瞎眼的觀點出現,

一些極端言論成為了對方表達自我的信号,或是一些反智觀點讓你們的溝通陷入了十分尴尬的處境,

當然,這隻是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往往更讓你感到難堪,

為了維護你們之間的關系,你可能要一直忍受,當你試圖去糾正他們的時候,你會感覺到一種滿滿的敵意,仿佛在告訴你,

“你憑什麼反駁我的觀點,難道你說的一定是對的嗎?”

“我就是這樣認為的,既然你是我的XX,難道你就不能支援我嗎?”

你點了點頭,強忍着一些試圖爆發的念想告訴對方,

“對對對,你說的都對!”

但此刻,你知道你的心在滴血,你的内心在被一種你從未想過的方式摧殘着,

你以為,隻有那些陌生的,或是與你敵對的關系才能傷害到你,

但你從未想過,原來傷你最深的,卻是你最信任的人。

心裡有傷,是以笑的很勉強

用微笑來掩飾自己的痛苦,已是當今社會預設的,必備的生存技能,

隻不過這樣的技能,往往會在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留下永久的傷痕,

人們總是說,很多事情是習慣了就不會在乎了,

但是,那些因為習慣而不在乎的事情,其實往往原本就不值得在乎,

反之,人們總會有一些自己特别在意,特别珍惜的存在,

而那些最痛的,最突如其來的傷痕,往往也源自于此:

我在網上經常看到一些讓人心理破防的圖,

這些圖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揭示了人們最在乎的東西,

比如一個人在外漂泊,打工的時候被老闆罵,被客戶罵,他都無所謂,

但是一個人回到家,接到媽媽安慰的電話時,那種淚水決堤的感覺,

特别能夠引起共鳴,

為什麼?

人可以冷漠,可以為了生存化作堅硬的石頭,

但,人非草木,

終會有情殇。

心裡有傷,是以笑的很勉強

這是一篇很短的後記。

昨天冬至,回家路上經過一個賣餃子的小飯館,來來往往的外賣騎手絡繹不絕,我走過時,看到窗邊的角落裡坐着一位年輕的女士,

這位女士穿着一件略感素雅的毛衣,手邊的手機黑着螢幕,仔細一看,原來是把螢幕朝下扣着,

我看她兩口一個餃子,吃的不快也不慢,與鄰桌幾個邊喝酒邊熙攘的人們不同,她的眼神裡透露的安靜,是一種透過櫥窗傳來的心酸。

突然,她回頭看我,她看到了我在看他。

我有些尴尬,遂拿起手上的咖啡舉了舉,她愣了一下,趕忙拿起手邊的可樂回應。

在這短短的瞬間,我看到她的眼眶似乎有些濕潤,我也許是看錯了什麼,

也許,是這人間煙火的味道,讓思緒蔓延的有些倉促。

我不知道她為什麼而傷心,如同她也不知道我為何要隔着櫥窗,朝着自己這個陌生人舉杯。

但是,我們此刻呼應着彼此的禮節,

這份禮節,也許是一種默不作聲的了解。

在網絡上,我看到一些人在為了冬至究竟該不該吃餃子這件事産生了争執,而對于我來說,節日吃什麼,怎麼吃,并不是一件值得投入精力去反複思考的事情,

人有鄉愁,尤其是那些常年在外的遊子,一個節日,一頓飯,

話留在嘴裡,随着飯菜溫熱的暖意,

沉澱了心情,也勾起了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