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里有伤,所以笑的很勉强

当一个人需要掩饰自己的情绪时,那么他心底所承受的痛苦,

往往是外人难以理解的。

快节奏、高频率、多欲望的生存环境,让人们无暇顾及自己心底的感受,刷着短视频,看着那些如同幻灯片一般的嬉笑怒骂,爱恨情仇,情绪的转化,感情的触动,在反反复复的摧残之中变得疲惫不堪,

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会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去让自己放松下来,是因为生存环境的复杂让人们难以用理性的方式去看待身边的种种矛盾,

比如难以改善却又无法决绝的人际关系,勉为其难却又不可逃离的工作压抑,所有的悲观都和金钱有关,情绪的起落似乎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于是,大多数人的内心,便在这样的生活之中慢慢被刻下许许多多不可挽回的伤痕,诚然,这些伤痕并不会彻底让一个人停止呼吸,

但这样的伤痕,却能够以更为严重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他们开始表现的满不在乎,但内心深处,

却悄悄多了好几道心理防线。

心里有伤,所以笑的很勉强

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似乎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因为我们每一次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都可以总结出不同的经验与体会。

如同做菜一般,同一道菜,新厨子和老厨子的差别,不会做饭和经常做饭的差别,不同口味,甚至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对于这道菜的理解,

都会促使原本同样的东西,在不同人的手中变换出多样化的展现。

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在今天这个标题下的解读,

会有些酸涩,还会微微带着一丝苦咸。

在我们生活的大环境下,充斥着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所带来的影响,最为现实的表现,便是让我们需要接受一些我们不认同的观点和行为,

甚至这些观点和行为,有悖于道德,脱离了常理。

比如有时候,你会发现你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亦或是一些非常亲密的关系,他们的观点之中总会有些令人刺耳或是瞎眼的观点出现,

一些极端言论成为了对方表达自我的信号,或是一些反智观点让你们的沟通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处境,

当然,这只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往往更让你感到难堪,

为了维护你们之间的关系,你可能要一直忍受,当你试图去纠正他们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满满的敌意,仿佛在告诉你,

“你凭什么反驳我的观点,难道你说的一定是对的吗?”

“我就是这样认为的,既然你是我的XX,难道你就不能支持我吗?”

你点了点头,强忍着一些试图爆发的念想告诉对方,

“对对对,你说的都对!”

但此刻,你知道你的心在滴血,你的内心在被一种你从未想过的方式摧残着,

你以为,只有那些陌生的,或是与你敌对的关系才能伤害到你,

但你从未想过,原来伤你最深的,却是你最信任的人。

心里有伤,所以笑的很勉强

用微笑来掩饰自己的痛苦,已是当今社会默认的,必备的生存技能,

只不过这样的技能,往往会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留下永久的伤痕,

人们总是说,很多事情是习惯了就不会在乎了,

但是,那些因为习惯而不在乎的事情,其实往往原本就不值得在乎,

反之,人们总会有一些自己特别在意,特别珍惜的存在,

而那些最痛的,最突如其来的伤痕,往往也源自于此:

我在网上经常看到一些让人心理破防的图,

这些图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揭示了人们最在乎的东西,

比如一个人在外漂泊,打工的时候被老板骂,被客户骂,他都无所谓,

但是一个人回到家,接到妈妈安慰的电话时,那种泪水决堤的感觉,

特别能够引起共鸣,

为什么?

人可以冷漠,可以为了生存化作坚硬的石头,

但,人非草木,

终会有情殇。

心里有伤,所以笑的很勉强

这是一篇很短的后记。

昨天冬至,回家路上经过一个卖饺子的小饭馆,来来往往的外卖骑手络绎不绝,我走过时,看到窗边的角落里坐着一位年轻的女士,

这位女士穿着一件略感素雅的毛衣,手边的手机黑着屏幕,仔细一看,原来是把屏幕朝下扣着,

我看她两口一个饺子,吃的不快也不慢,与邻桌几个边喝酒边熙攘的人们不同,她的眼神里透露的安静,是一种透过橱窗传来的心酸。

突然,她回头看我,她看到了我在看他。

我有些尴尬,遂拿起手上的咖啡举了举,她愣了一下,赶忙拿起手边的可乐回应。

在这短短的瞬间,我看到她的眼眶似乎有些湿润,我也许是看错了什么,

也许,是这人间烟火的味道,让思绪蔓延的有些仓促。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而伤心,如同她也不知道我为何要隔着橱窗,朝着自己这个陌生人举杯。

但是,我们此刻呼应着彼此的礼节,

这份礼节,也许是一种默不作声的理解。

在网络上,我看到一些人在为了冬至究竟该不该吃饺子这件事产生了争执,而对于我来说,节日吃什么,怎么吃,并不是一件值得投入精力去反复思考的事情,

人有乡愁,尤其是那些常年在外的游子,一个节日,一顿饭,

话留在嘴里,随着饭菜温热的暖意,

沉淀了心情,也勾起了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