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簡稱AFS)最新資料,截至12月19日,由于晶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産量為1027.2萬輛,其中,中國汽車市場累計減産量已達198.2萬輛,占總減産量的19.3%。雖然晶片短缺問題依然較為嚴重,但對汽車減産的影響已在不斷減少,市場已看到拐點在前方。

資料顯示,上周,全球汽車制造商的減産量大約為39,600輛。其中,歐洲遭受的沖擊最大,損失了約26,000輛汽車,約占上周總減産量的三分之二;其次是亞洲其他地區,損失了約12,500輛汽車的生産;南美地區削減了約450輛汽車;北美、中國、中東和非洲地區的減産量均未過百。
【表】全球各地區汽車累計減産量和預計減産量(機關:萬輛)
AFS表示,盡管目前全球晶片短缺現象仍然存在,但預期減産的汽車數量在減少,與去年不斷增加的減産量相比,汽車制造商的減産形勢正朝着好的方向發展。AFS預計,持續一年的晶片危機雖然仍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已經達到了最高點。該機構預期,由于晶片危機,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産量将達到1,131萬輛,這比12月12日預測的1,133萬輛有所改善。
記者留意到,豐田汽車近日再宣布工廠停産。該公司在12月20日表示,将于明年1月份暫停5家日本工廠的生産,此次停産會影響約2萬輛汽車的生産,但豐田稱此次減産不會影響其生産900萬輛汽車的年度目标。關于此次工廠最新停産的原因,豐田汽車稱是因供應鍊危機、晶片短缺和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同時,豐田汽車表示,該公司計劃明年1月在全球生産80萬輛汽車,比今年1月的産量增加6萬輛。
在此之前,豐田汽車在上周剛剛表示,零部件短缺正迫使其在12月暫停了日本的部分生産,導緻豐田當月損失了近1.4萬輛汽車的生産,而豐田原本計劃在12月提高産量彌補此前的損失。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鄧莉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鄧莉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光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