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由中國初創公司DeepSeek引發的對美國AI巨資投入的廣泛擔憂震動華爾街。美股科技公司當天市值蒸發超過1萬億美元,出現了史詩級的“崩盤”。
當天,英偉達股價暴跌17%,市值蒸發近6000億美元。博通公司股價也下跌超17%,市值蒸發近2000億美元。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跌幅超9%,創下2020年3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此外,台積電美股跌幅也達到13%,總市值回落至萬億美元以下。
據悉,目前矽谷AI巨頭已經開始認真地研究DeepSeek的技術,以搞明白它是否為一項獨立的研究突破,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依賴了西方現有的基礎模型。
另一方面,美國為遏制中國人工智能發展而采取的先進晶片出口管制措施是否産生足夠的限制力,也引發業内關注。

特朗普也大力稱贊“超省錢”
DeepSeek當晚“乘勝追擊”,在淩晨釋出了最新視覺模型Janus-Pro。Janus Pro是基于之前的Janus開發的進階版,在多模态了解和文生圖指令遵從能力都收獲了顯著提升,并在多個基準上超越了DALL-E 3與Stable Diffusion。
DeepSeek的“現象級崛起”也驚動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特朗普周一稱贊該模型是一種“積極的發展”,可以讓人工智能全面進步的成本更低。他還表示:“R1的釋出應該給我們的行業敲響警鐘,我們需要全神貫注于競争才能取勝。”
自2023年底OpenAI推出生成式AI應用ChatGPT以來,掀起了全球的一輪AI投資狂潮。美國科技巨頭對AI的投入越大,越能吸引資本市場追捧。這也令矽谷的AI企業“躺在金礦上”——OpenAI估值已超1500億美元,科技富豪馬斯克的xAI最新一輪融資的估值也達到500億美元。但這些企業仍在持續燒錢,看不到明顯的盈利途徑。
在去年的一次矽谷私人晚宴上,一家美國人工智能頭部公司的創始人被問及他的公司與其他建構“基礎模型”的公司相比有何不同、是否有“護城河”時,在場的另一家人工智能企業的創始人開玩笑說:“他有’護城河’,沒有人像他一樣籌集了數十億美元。這就是他的’護城河’。”
DeepSeek的出現之是以震懾了市場,因為它正在試圖打破矽谷信奉的“用金錢堆砌出來的護城河”,給了“大力出奇迹”的巨頭們當頭一棒。這種認為僅靠巨額資金就能遏制競争的經營方式正在經受考驗。
業界此前一直認為,通往更好人工智能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量投資購買英偉達等公司更先進的晶片,以及大量建設用于容納這些晶片的規模龐大的資料中心。
但DeepSeek上周釋出的R1推理模型僅靠不到600萬美元的原始算力以及快被市場淘汰的上一代AI晶片建構而成。600萬美元甚至不夠支付美國科技巨頭公司一個高管一年的薪酬。
AI“權力遊戲”再平衡
“AI的權力遊戲正在重新平衡,巨頭公司未必就是人工智能的必勝者。”一位投資人對第一财經記者這樣說道。
資本市場的崩潰也暴露了美國AI領域對于中國技術存在“盲區”,很少有人關注到DeepSeek這家公司。過去一年多來,矽谷的巨頭過于沉迷于自我為導向的“bigger than bigger”(我比你大)的大模型競賽中,而沒有投入太多精力将這些創新轉化為真正能為企業和消費者所用的精心設計的産品。DeepSeek的脫穎而出可能成為AI行業競争格局更替的轉折點。
“直到R1的釋出才真正開始引起矽谷的重視,它不僅在備受關注的AI模型能力排名中與ChatGPT并列,而且可以執行思維鍊推理,在公衆中也大受歡迎。”一位美國投資人對第一财經記者說道。
現在在矽谷,AI行業的高管和技術人員正在緊急分析DeepSeek的論文和技術,以試圖弄清楚DeepSeek究竟是如何釋出這種模型的。目前,他們聚焦的核心在于DeepSeek的研究成果是否代表了一項獨立的技術新突破,以及該公司在多大程度上依賴了美國大公司的基礎模型。
據業内人士稱,OpenAI、Meta等AI巨頭正系統性地研究DeepSeek,他們感覺需要非常認真地對待中國公司的發展,因為這同樣能給美國公司創新和改進現有模型提供機會。
谷歌DeepMind首席執行官Demis Hassabis上周在達沃斯論壇上稱,DeepSeek模型有些“出人意料”,但他表示,對DeepSeek模型的工作原理并不确定,包括它在多大程度上依賴其他美國公司模型的結果。
在市場擔憂的同時,業内對于DeepSeek的創新大部分仍持認可态度。因為它的成功為“卷尺定律”的繼續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就在幾個月前,所謂的“卷尺定律”遭遇挫折,科技行業擔心人工智能的能力即将達到瓶頸。但DeepSeek的經驗已經表明,它有辦法解決這些限制。
英特爾前CEO帕特·基辛格(PatGelsinger)就認為,美國的晶片出口法案限制了可用資源,是以中國工程師需要發揮創造力。“他們也确實做到了。”基辛格說道,“工程的問題會是一種制約。”
這也意味着,未來的人工智能的赢家既需要原始算力,也需要在有限的資源下,對提升效率的創新方式進行開發。這也是矽谷的巨頭們未引起重視的。目前,美國包括谷歌、Meta在内的科技巨頭仍在斥巨資購買英偉達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晶片。
“大模型的未來屬于那些專注于更高效技術而不是更多算力的人。”人工智能初創公司Cohere創始人CEO艾丹·戈麥斯(Aidan Gomez)表示,“我們一直堅信這一點,DeepSeek成為了導火索,終于在整個行業引起了巨大反響。”
晶片行業影響幾何?
DeepSeek成功打破了“算力枷鎖”,是否能說明它可以真正繞開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出口限制,實作“算力自由”?這也引發了美國業内的高度關注。
美國當地時間周一,美國議員呼籲特朗普新政府實施更嚴格的出口限制,以阻止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進一步進展。美國密歇根州共和黨衆議員約翰·莫勒納爾(John Moolenaa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必須努力迅速對DeepSeek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關鍵技術實施更嚴格的出口管制。”
DeepSeek使用了不太先進的符合美國出口管制的英偉達H800晶片建構R1模型,這些晶片在2023年10月之前仍被允許出口至中國。
英偉達則回應稱,DeepSeek的這項工作代表了“卓越的AI進展”。
英偉達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DeepSeek的研究展示了如何運用該技術,借助廣泛可用的模型以及完全符合出口管制規定的算力,建立新模型。”
英偉達認為,推理過程需要大量的英偉達GPU和高性能網絡。“如今我們有三條擴充定律:持續适用的預訓練和後訓練定律,以及新的測試時擴充定律。”英偉達方面稱。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瓦德瓦尼人工智能中心主任格雷格·艾倫(Greg Allen)表示,DeepSeek突破了所謂的晶片“互連速度障礙”,建構了其模型,這是“第一輪出口管制失敗的滞後影響”。他認為,在2023年10月出台的一輪更嚴厲的晶片出口管制後,将會對DeepSeek擴充和繼續開發模型需要大規模計算能力形成更大的限制。
DeepSeek創始人CEO梁文峰去年在接受采訪時也強調:“錢從來都不是我們的問題。美國對先進晶片的限制才是問題所在。”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