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身體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狀況,比如經常發燒、咳嗽,或者很容易上火,這些小狀況很多都是因為同一個原因而引起,那就是體内積食。以前經常聽老人說孩子積食不好,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是究竟什麼是積食呢?哪些症狀說明孩子已經出現了積食?如果孩子真的積食了,又應該怎麼正确應對呢?

什麼是積食?
所謂的積食,其實是中醫裡面的一種常見兒科病症。由于飲食不節制或者吃得太多不消化而導緻脾胃的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引起身體其他方面出現症狀。最常見的表現有食欲下降,以及消化不良和腸胃脹痛,還有感覺惡心嘔吐或者胃腸道反酸等。
從西醫的角度分析,積食就是指食物在胃腸道中停留的時間過久,進而産生了大量的毒素和細菌,這些毒素無法及時排除體外,進而引發胃腸道的細菌失衡,引起腸胃不适。腸胃的不适又會伴随發燒、嘔吐、腹瀉等症狀。
導緻積食的主要原因
引起孩子積食的最主要原因,和平時的飲食習慣有直接關系。因為年齡較小的孩子對于饑餓和吃飽的概念并不清楚,他們常常會因為某種食物好吃而不停地吃,哪怕已經吃得很飽也不會停下來,這樣就非常容易導緻飲食過量。
還有就是家長覺得孩子在長身體,是以就會讓孩子吃過多肉類以及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進而引起消化不良和腸胃負擔。有的家長為了哄孩子多吃飯,會讓孩子邊看手機邊吃,這樣不知不覺就攝入了過多的食物,也會引起積食。
有些孩子由于體質較弱或者早産等原因,天生腸胃功能就很虛弱,消化和吸收的能力都比較差,是以稍微吃多或者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就非常容易引發積食。這類孩子會經常表現出食欲不振、腹瀉便秘等症狀。
有些家長看孩子平時吃飯比較少,就會額外給孩子加餐,而加餐的量又很難控制,常常是一有空就會讓孩子進食,這樣導緻孩子的飲食非常不規律,腸胃得不到足夠的休息,是以負擔也會加重。還有的孩子平時特别喜歡吃油炸和垃圾食品,喝飲料、吃冰棍,這些食物都非常難以消化,還會刺激腸胃,引起積食等其他腸胃問題。
孩子積食的表現有哪些?
想要判斷孩子是否積食,可以從多個方面來觀察。首先就是孩子的舌頭,因為脾胃功能的好壞可以直接反應到舌頭。如果孩子的舌苔發黃過厚,或者舌頭發紅,邊緣有齒痕的話,多半就已經出現了積食。
還有孩子的口氣也能判斷出是否積食,假如孩子的口氣出現酸腐味或者臭味,并且伴有惡心等症狀,那麼也可以判斷為積食。
脾胃功能健康的孩子,臉色會比較紅潤有光澤,身上的皮膚和肌肉飽滿有彈性。而經常積食的孩子,會表現出面色發黃發暗,甚至是面黃肌瘦,看起來沒有氣色。身體也會比較瘦弱,身高普遍較矮,生長緩慢。
孩子積食還會表現在腸胃和腹部,典型的症狀就是腹部發硬和脹氣。大便也會不正常,要麼特别幹,要麼總是腹瀉,并且味道惡臭或者有酸臭味。
積食的另一個表現就是食欲下降,總是感覺沒有胃口,吃不下飯或者吃的特别少。無論哪種食物,孩子都不願意吃,或者吃一點點就飽了,其實營養攝入根本不夠。
如果長期積食的話,孩子會經常發燒、咳嗽,發燒時腹部的溫度最高,并且反反複複非常難以消除。還有就是引起咳嗽、感冒,免疫力下降,外界的溫度變化非常容易導緻生病。
孩子出現積食應該怎樣應對?
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每天三餐要有規律,不要在正餐之外吃過多的零食。此外飲食的搭配也要科學合理,多讓孩子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适當吃蛋白質類和肉類,避免吃過多難以消化的油膩食物和油炸食品。
每餐吃飯不要吃得過飽,吃到七八分最好,這樣既能夠補充足夠的能量,又不會給腸胃帶來過重的負擔。盡量不吃垃圾食品,少喝含糖量高的飲料,不吃生冷食物。
不要讓孩子在睡前進食,吃完飯後也不要總坐着不動,可以适當散步和走路,能夠幫助脾胃更好地消化。孩子如果出現腹脹或者便秘時,可以經常給孩子按摩腹部,用雙手輕柔地按照順時針來按摩孩子腹部,能夠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平時可以多讓孩子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比如小米、山藥、南瓜等,這些食物能夠補脾胃并且容易消化。
孩子積食雖然不算非常嚴重的問題,但是家長也要引起重視,一旦積食時間過久,會導緻孩子身體出現各種狀況,嚴重影響健康。平時要注重孩子的飲食,幫助孩子改掉不良的習慣,多吃健脾胃的食物,這樣孩子的脾胃才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