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蕭何一直瞧不上劉邦,為何在起義時,要極力推舉劉邦為首領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後,沛縣也準備發動起義。當時蕭何、曹參等文吏勸沛縣縣令把流亡在外的人召回來,一來可以避免這些人作亂,二來可以由這些人組建軍隊,在起義中發揮作用。

于是沛縣縣令便派人出去,召集那些流亡在外的人。當時派樊哙去召集劉邦。等到劉邦帶着手下的一百多個兄弟回來的時候,沛縣縣令看見劉邦人多勢衆,有些害怕,便關了城門,把劉邦等人關在外面,不讓他們進城。還準備把蕭何、曹參抓起來。

蕭何、曹參趕緊逃到城外。于是,劉邦寫了一封信射進城裡。最終,城中百姓殺掉縣令,劉邦等人得以進入城中。

當時,城中無主,蕭何主張推舉劉邦為新的沛縣縣令,上司大家起義。衆人在蕭何的主張下,同意了這個建議。

蕭何一直瞧不上劉邦,為何在起義時,要極力推舉劉邦為首領

(劉邦劇照)

那麼,劉邦當時隻不過是個亭長,而且是出了名的小混混,蕭何為什麼會推薦劉邦當頭領呢?

再說了,蕭何其實對劉邦并沒有什麼好感。當年沛縣縣令為呂太公接風洗塵的時候,蕭何是宴會的主持人。他設定了一個标準,凡是賀錢不到一千的,統統坐到堂下。從這裡可以看出,蕭何這個人,其實是有一點勢利的,并不是那種瞧得上底層英雄的樣子。

當時,劉邦随口說了一句“賀錢一萬”,呂太公聽說後,出來把他親自迎到堂上去坐。當時蕭何還在一邊阻止呂太公說,這個劉邦,從來就是滿嘴跑火車的。他說的話,千萬别信。但呂太公不聽蕭何的,還是把劉邦迎了進去。

由此可見,實際上,呂太公是比蕭何更有眼光的。

蕭何一直瞧不上劉邦,為何在起義時,要極力推舉劉邦為首領

(蕭何劇照)

那麼,蕭何為什麼最終要極力推舉劉邦來當沛縣縣令呢?

有人說,是因為劉邦有異相。《史記》記載:“(劉邦)隆準而龍顔,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也就是說他的額頭高高隆起,胡須很漂亮,左大腿上有72個痦子。

又有人說,劉邦那時候曾表現出自己胸有大志。同樣據《史記》記載,有一次,劉邦在路上看見秦始皇出行的隊伍,盛大而華貴,不僅感歎道:“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古代是很迷信的,劉邦有異相,同時又言語不凡,胸有大志,确實能表現出劉邦不是一般的人。不過,劉邦那個異相,是生來就有了。蕭何肯定是早就知道了的。還有劉邦說的那句話,蕭何和劉邦平常很熟,也是知道的。蕭何知道了這些,但在呂太公的宴會上,還那麼看不上劉邦。由此可見,蕭何并沒有把劉邦的那個異相、那些特異表現當成一回事。

蕭何一直瞧不上劉邦,為何在起義時,要極力推舉劉邦為首領

(劉邦斬白蛇雕像)

既然并沒有把劉邦當成一回事,為何還要推舉劉邦為縣令呢?

又有人說,劉邦在押送囚徒的過程中,曾經斬殺過大白蛇,而且當時還有個老太婆哭着說,劉邦把她的兒子殺死了。蕭何肯定聽到這點後,才看出劉邦不是一般的人。

不過,我對劉邦斬白蛇的這個故事,是表示懷疑的。劉邦當時是不是殺過一條白蛇?那條白蛇是不是很大?這個是有可能的。但是,一個老太婆哭着說,劉邦把他兒子殺了,這個肯定不是真的。很像是後來劉邦起事以後,大家為了神話劉邦,有意附會到他身上的。《史記》也記了這件事。劉邦起事後,“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而釁鼓旗,幟皆赤。由所殺蛇白帝子,殺者赤帝子,故上赤”。由此可見,這确實是大家起事以後,為了表明劉邦這支起義軍的不同凡響,才故意這麼說的。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蕭何要立劉邦為沛縣縣令呢?

其實,關于這個問題,《史記》上也有明确的記載:“衆莫敢為,乃立季(劉邦)為沛公。”也就是說,衆人本來都想承頭,但是,都害怕失敗以後,會遭到處罰,于是才立劉邦為“沛公”。而劉邦呢,因為膽子很大,同時又從小有大志,是以也就順水推舟。

實際上,劉邦還是主動要承這個頭的。因為當時沛縣縣令被殺了,大家肯定想到的,就是立劉邦為“縣令”。但是劉邦一開始就看得很高,他不隻是當縣令,他要當“公”,是以叫做“沛公”。

(參考資料:《史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