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應該叫司馬光砸weng,在這個故事的原文裡是可以看到的,司馬光和幾個小孩在一起玩耍,其中一個小孩很調皮爬到缸上去了,結果一不小心失足掉到大甕裡了。

大甕裡頭有水,眼看着孩子就要淹死了,其他小孩一看都吓跑了,唯獨司馬光撿起一塊石頭就把這個大缸砸爛了,水一下就洩出來了,大甕裡的孩子就得救了。這就成了一段佳話了,流傳千古。
這個時候的司馬光隻有7歲,他的勇敢和機智超乎常人,為了感謝這位機智勇敢的小英雄,被救孩子的家裡人就建造了一座亭子,名叫感恩亭。由此可見被救孩子的家族也不一般,的确不是一般,這孩子的家族是當地的望族複姓上官,這孩子的名字叫上官尚光。
司馬光砸的明明是個weng,結果這個故事在流傳的過程中weng就變成了缸了。其實在北宋的時候,還無法燒制出那麼大的缸,這要到了明朝才能做到。
但是這個跟故事就變了,估計是這個weng不太好看,而且發音也比較的沉悶。這個故事是個節奏明快的故事,用翁這樣的器物有點太簡陋,用翁這個字有點太沉悶。可能後世的人覺得用缸比較好,于是就有了這樣的一個轉變。
再看這個被救的上官尚光,此人沒有進入正史,隻是在家譜中有記載。
司馬光後來官拜北宋宰相,而且還編著了一部史學巨著——《資治通鑒》。佛家有一句話叫做“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佛認為救人一命的功德是非常大的,勝過建造七層的佛塔。
司馬光小時候的一次勇敢的行動救了小朋友的生命,這是積累了很大福德的,是以他的命運也改變了。
古代也有很多這類故事,我們今天就講一個這類故事。唐朝宰相裴度窮困潦倒,是個私塾先生,有一次找一個和尚——一行禅師看相,和尚熟視裴度良久,然後說,你天生賤像,而且縱紋入口,不但考取不了功名還會餓死。
裴度聽了極為沮喪,教書都沒心情了。有一天,裴度就到香山寺閑逛,結果看到一個婦女在佛前祈禱,然後站起來就走了。裴度看到供桌上放着一個包袱,于是就打開看了一下,都是貴重财物,裴度想肯定是這個婦女丢的,于是就在廟裡等。
結果這個婦女真的回來了,但是看到包袱不見了就放聲大哭。裴度就問其緣由,原來是這個婦女的父親生了重病,為了治病這個婦女去親戚家借的這些财物準備典當的。現在這個包袱丢了是以就哭。裴度把這個包袱拿了出來,這個婦女一看簡直是如獲重生一般,對裴度是千恩萬謝。
離開香山寺,裴度又遇見了一行禅師,禅師眼前一亮拉住裴度說你的相貌變了,不但不會餓死還有大富大貴。你的眼神不浮了,入口的縱紋成了玉帶紋了,你一定是做了大善事,裴度就把這件事說了。一行禅師頻頻點頭,當年裴度就考上進士了,十年之後成為宰相。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時機一到,全都要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