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Rivian仍在“掙紮”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徐進凱

編輯丨朱錦斌

縱觀當下美國本土的新能源市場,依然是特斯拉一家獨大,牢牢占據着終端市場的半壁江山。而駐紮底特律的傳統三巨頭們,也在虎視眈眈地進行戰略布局。最終,留給美國本土新勢力造車的機會與風口,少之又少。

Rivian仍在“掙紮”

殊不知,生存在這樣的“夾縫”中,Rivian作為其中的代表,美國東部時間11月10日淩晨,正式位于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敲鐘上市,股票代碼為“RIVN”,以每股78美元的價格,發行1.35億股股票。

當日開盤,股價最高漲幅超過50%,市值一度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雖然之後略有回落,但截至收盤仍報收于100.73美元,漲幅達到29.14%,市值為859.08億美元。

上述操作,也令其在上市首日,市值層面超越福特,同時逼近通用,成功拿下“美國曆史第六大IPO”的名号。顯然,華爾街的投資人們,真真切切需要這樣的新鮮血液加入。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樣的熱情并未持續太長時間,就已漸漸趨于平淡。

Rivian仍在“掙紮”

此刻,距離Rivian正式上市,僅僅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2月17日收盤,其股價報收于97.700美元,跌幅達到0.26%,總市值也回落到870.73億美元,甚至即将“逼近”開盤首日。

至于造成頹勢的根本原因,還是作為後來者,Rivian依舊無法跳脫出新造車必然遇到的幾大“泥潭”。

一份尴尬的财報

試問,為何Rivian一經敲鐘市值就能超越本土百年汽車巨頭福特?

“估值前置”或許就是答案之一。換言之,當下資本市場對于一家企業的評判标準,相比從前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們更看重的不是你過去做了什麼、現在正在做什麼,而是未來你将要做什麼。

Rivian仍在“掙紮”

反觀Rivian,2018年11月舉行的洛杉矶車展,其一次性釋出兩款原型車:R1S與R1T。前者為7座電動SUV,起步價70000美金,後者為電動皮卡,起步價67500美金。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産品布局,令投資人在它身上嗅到了與特斯拉之間的差異性、稀缺性。是以,受到追捧,并不奇怪。更為重要的是,得到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的背書與力挺,也是Rivian能夠獲得高市值的關鍵。目前,前者已經持有後者20%的股票。

Rivian仍在“掙紮”

今年7月,在亞馬遜CEO貝索斯搭載火箭奔赴太空的直播中,其前往發射場地的座駕,恰恰就是R1T和R1S。而在貝索斯與馬斯克愈演愈烈的多元度競争中,Rivian俨然成為亞馬遜試圖抗衡特斯拉的最大“底牌”。

隻不過,需要警惕的是,從這家美國新勢力造車近日公布的Q3财報來看,季度總營收為100萬美元,淨虧損則達到12.33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淨虧損為2.88億美元,同比上升明顯。其中,營運虧損達到7.76億美元。

Rivian仍在“掙紮”

而在祭出一份略顯尴尬的階段成績單後,Rivian繼續證明着其所講的,仍是一個“投資未來”的故事。并且根據華爾街諸多證券分析師的預測,該公司的營運利潤至少要到2025年,才有可能回正。

也就是說,持續燒錢造車,接下來三年間無法避免。采取怎樣的手段,源源不斷的拿到融資,将決定Rivian能否“續命”。

産能地獄,還是來了

實際上,對于現階段除去特斯拉外的所有新勢力而言,“尚未盈利”都是大家共同需要面對的現狀。在此過程中,隻要商業模式能夠自圓其說,終端能夠源源不斷的進行新車傳遞,觸及關鍵節點,依然具有可能。

Rivian仍在“掙紮”

“我們是一家處于發展中的公司,到目前為止尚未獲得實質性收入,車輛的生産和傳遞從2021年9月份開始。”

這樣一段闡述,來自其CEO的R.J.斯卡林格。好在,值得慶幸的是,實作量産傳遞不久的Rivian,手中握有的訂單還算充沛。

截至目前,該公司在美國和加拿大已經收到55,400份R1T與R1S的預購訂單。作為最大“金主”的亞馬遜,還為Rivian抛來10萬輛純電動貨車EDV訂單。

而根據原有計劃,到年底之前,該公司将生産大約1,200 輛R1T,并傳遞其中的1,000輛。

Rivian仍在“掙紮”

随着産能的逐漸爬坡,看似一切都在慢慢進入正軌。可未曾料到的是,不利消息迅速傳來。

近日,Rivian官方表示,由于供應鍊的嚴重限制,可能已經無法達到其自己設定的2021年生産目标。并且還透露,預計将在2021年傳遞以“幾百輛”車,而不是此前計劃的1200輛。該消息公布後,随即引發資本市場的震蕩,其股價跌至作為上市公司開始交易以來的最低點。

毫無疑問,産能地獄,還是來了。

Rivian仍在“掙紮”

“我建議先讓他們的第一個工廠運轉起來,以可承受的機關成本實作量産,是極其困難的。而與擴大生産和供應鍊的規模相比,汽車原型是微不足道的。如果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實作正毛利率就是下一個噩夢。”

平心而論,正是因為曾經特斯拉遭遇過類似的處境,馬斯克才能如此語重心長的給出警告,而Rivian則陷入了同樣的泥潭。

作為參考,這家新勢力造車僅擁有一座工廠,位于美國伊利諾伊州,年産能為15萬輛,遠不能滿足訂單需求。根據後續規劃,Rivian将繼續追加50億美元左右的投資,在德克薩斯州建造第二工廠,目标于2023年第二季度正式投産。

Rivian仍在“掙紮”

但必須知曉的是,規劃産能,始終還是一個“數字”,究竟能夠落地多少,仍存巨大的變數。而在痛苦的爬坡過程中,Rivian還需克服全球汽車市場因晶片短缺,所帶來的極限壓力測試。

況且,作為最大的競争對手,随着福特F-150 EV與HUMMER EV的如期傳遞,美國本土電動皮卡細分闆塊中,一場不留情面的厮殺已然打響。而作為真正的“魔王”,特斯拉Cybertruck也已開始走向量産的一輪輪測試。

綜上,留給仍在“掙紮”中Rivian的時間,可能真的不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