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亡已成定局,為何他會說:我死,大清必亡,隻因他能擊退革命軍

清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由于清朝奉行“閉關自守”,完美的錯過西方的工業革命,導緻晚清時期吃盡了苦頭,但随着西方文化的傳入,先進的西方思想也塑造了一批走在時代前端的革命者。

清亡已成定局,為何他會說:我死,大清必亡,隻因他能擊退革命軍

他們深切的認識到隻有革命才能救國于水火當中,雖然清朝官員同樣掀起了洋務運動,不過依舊擋不住時代的洪流,然而有一個人卻試圖阻止這滔天的洪流,而他也早已算出了大清滅亡的局面。

此人就是愛新覺羅·良弼,滿洲鑲黃旗人,1877年出生,他是滿清大學士伊裡布之孫,第一次鴉片戰争之後,大學士伊裡布就意識到固守國本是行不通了,于是就将良弼送到日本留學。

清亡已成定局,為何他會說:我死,大清必亡,隻因他能擊退革命軍

良弼在家庭的影響下,刻苦讀書,先後考入成城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03年良弼以優異的成績從步兵科第二期畢業,日本方面想要留住良弼,提出了許多優厚的條件,不過良弼是一個孝子,他已經許久都沒有回國,自然不能留下。

回國之後,他任職補軍學司副使,袁認為他是良才,就調任他為陸軍第八标統帶官,1906年,清廷為了統一兵制,将兵權收回中央,設立陸軍部,建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保定軍校),良弼負責軍校校務。

清亡已成定局,為何他會說:我死,大清必亡,隻因他能擊退革命軍

良弼辦理校務時,就已經察覺到袁野心勃勃,辛亥革命爆發之後,良弼為反對革命,成立了宗社黨,宗社黨都是清朝皇室當中的頑固分子,以良弼﹑溥偉﹑鐵良為首組成的反對清帝退位與革命的議和黨。

良弼的極力反抗,自然引起了同盟會注意力,袁又跟同盟會來往密切,良弼就進入了暗殺名單,良弼力圖“立憲彌革命,圖救大局”,然而他這個禁衛軍協都統還是太年輕了,他的職位被馮國璋取代。

清亡已成定局,為何他會說:我死,大清必亡,隻因他能擊退革命軍

良弼心有不甘,雖然禁衛軍協都統一職被撤,但在禁衛軍當中還有不少的人脈,鐵良更是久曆行伍,在軍中的影響力僅次與袁,宗社黨勢力依舊不小,同盟會自然十分擔心,若是良弼發起兵變,必然有一場血戰。

同盟會就立刻任命彭家珍行刺良弼,1912年1月26日,良弼跟鐵良等人商議完後,坐着馬車傳回光明殿胡同家,在門口時,良弼走下馬車,彭家珍看準良弼下車的那一刻,丢出準備好的炸彈。

清亡已成定局,為何他會說:我死,大清必亡,隻因他能擊退革命軍

由于距離太近,彭家珍被彈片飛傷後腦,當場死亡,至于良弼被炸傷了左腿,他讓日本軍醫做了截肢手術,救治了整整兩天,但由于傷勢過重,還是去世了,在臨終前,良弼歎言: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

清亡已成定局,為何他會說:我死,大清必亡,隻因他能擊退革命軍

1912年2月1日,清廷以副都統陣亡例從優賜恤,良弼死後十餘天,清帝遜位,良弼早已經看透清廷,若是他在世,還有一絲挽回的餘地,他一死,宗社黨無人帶領,大清根本沒有一戰之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