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永樂仁宣(五章)徐輝祖是明軍唯一抗衡朱棣的,卻不被朱允炆信任

衆所周知,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擊敗明朝朝廷的軍隊,攻破南京城,最終登基做了皇帝。在此過程終并非一帆風順,戰争持續了三年,朱棣多次面臨危機,才有了最後的成功。明朝軍隊并非如教科書上說得一無是處,而是給燕軍造成了巨大的殺傷,使得燕軍多名大将戰死,也讓朱棣損失慘重。其中不得不提的是魏國公徐輝祖,他在靖難之役中多次扭轉敗局,讓朱棣吃盡了苦頭。從戰争的發展來看,他幾乎就成了朱棣的克星,明軍中對燕軍唯一保持不敗的将領。然而他卻不受建文帝朱允炆的信任,多次被調離戰場,也讓明軍喪失了取勝的機會。

永樂仁宣(五章)徐輝祖是明軍唯一抗衡朱棣的,卻不被朱允炆信任

魏國公徐輝祖是明朝開國元勳中山王徐達的兒子,其個人能力堪稱明朝勳貴子弟中的第一人。從朱元璋晚年的文獻看,他是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重要幫手之一。尤其是在軍事上的布置,徐輝祖起到了統領明軍,制衡九邊塞王軍隊的作用。實際上這個布置從徐達去世時就開始了,到朱元璋去世的時候已經對九邊塞王的軍隊形成了強有力的壓制。朱元璋重用徐輝祖,一方面是因為徐達作為開國元勳第一人,在軍政兩界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徐輝祖能力出衆,是勳貴子弟中的标杆。

永樂仁宣(五章)徐輝祖是明軍唯一抗衡朱棣的,卻不被朱允炆信任

徐輝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署理左軍都督府事,成為明朝衛所軍事體系的進階将領之一。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廢大都督府,改設五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便是其中之一。五軍都督府管理整個明朝的衛所軍事體系,是明朝最高軍政機關。徐輝祖能署理其中之一,可見他當時的地位在明軍中已經是排名前十的将領。後來他又承擔了在陝西、四川練兵,浙江沿海防禦倭寇等重責,其軍事履曆非常全面。在幽燕戰線上,徐輝祖曾經是和朱棣并肩戰鬥的戰友。兩人聯手屢次打破被元軍隊,将北元将領抓到南京獻俘,戰績非常顯赫。

永樂仁宣(五章)徐輝祖是明軍唯一抗衡朱棣的,卻不被朱允炆信任

朱元璋對徐輝祖很信任,在徐達去世後對其委以重任。徐輝祖不但掌管中軍都督府事務,還成為皇太孫朱允炆的屬官。在明朝中軍都督府是五軍都督府中排名第一的機關,徐輝祖事實上成為明軍第一人。朱元璋這麼安排的意圖很明顯,他将徐輝祖作為扶持朱允炆上位的重要幫手。徐輝祖在幽燕戰線上戰功顯赫,軍事和政務經驗豐富,是為朱允炆保駕護航的最佳人選。而且徐輝祖與朱棣共同作戰多年,對其知根知底,能夠最大限度的壓制朱棣的優勢。可以說朱元璋的這種安排已經完美的克制了朱棣,能夠確定朱允炆政權的穩定。

永樂仁宣(五章)徐輝祖是明軍唯一抗衡朱棣的,卻不被朱允炆信任

然而朱允炆即位後卻不信任徐輝祖,雖然按照遺诏将徐輝祖任命為太子太傅,卻沒有讓徐輝祖參與朝政。朱允炆更信任文官集團,尤其是兵部尚書齊泰和太常寺卿黃子澄。在軍事方面,朱允炆又寵信曹國公李景隆,對其賦予了軍政大權。而朱元璋遺诏中安排輔政徐輝祖和驸馬梅殷都沒有進入朱允炆的核心團隊,這也成為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中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靖難之役的過程來看,朱允炆對徐輝祖是極端不信任的。作為明軍第一人,徐輝祖竟然沒有平燕軍的最高指揮權,隻能作為方面将領參加作戰。而李景隆這種隻幹過後勤和茶馬貿易的将領,靠着紙上談兵居然成為平燕軍最高統帥。

永樂仁宣(五章)徐輝祖是明軍唯一抗衡朱棣的,卻不被朱允炆信任

除了在軍事任命上不信任以外,在日常事務上朱允炆也多次表現出對徐輝祖的猜疑。其中重要的原因便是徐輝祖的姐姐是朱棣的老婆,是以在削藩開始後朱允炆便對徐家嚴加防範。由于徐達長期執掌幽燕戰線,徐家和朱棣是姻親關系,徐輝祖和朱棣又長期共同作戰,這些都成為朱允炆猜忌徐輝祖的根源。徐輝祖不但沒法在朝廷中擔任重要職務,而且還多次被朱允炆派人試探。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朱棣裝瘋事件,朱允炆借此試探徐輝祖對朱棣的态度。徐輝祖雖然提出了正确的建議,結果卻加深了朱允炆的懷疑。

永樂仁宣(五章)徐輝祖是明軍唯一抗衡朱棣的,卻不被朱允炆信任

當時朱元璋去世後祭祀,朱允炆召朱棣進京。朱棣擔心被誘捕,便以瘋病為由,派三個兒子前往南京。朱允炆派人試探徐輝祖,詢問對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的處理辦法。徐輝祖作為這三個人的舅舅,并沒有幫忙遮掩,而是如實相告。他認為這三個人都是英才,尤其是朱高煦軍事能力出衆,是朱棣造反的重要幫手。同時他建議朱允炆把這三人扣下來作人質,以防止朱棣起兵反叛。朱允炆不聽,又拿這個事情去問徐輝祖的弟弟徐增壽和驸馬王甯。而徐增壽早已與朱棣暗中勾結,在他與王甯包庇下,朱高熾三人安然傳回北平。

永樂仁宣(五章)徐輝祖是明軍唯一抗衡朱棣的,卻不被朱允炆信任

從這個事情就可以看出,朱允炆對徐輝祖的猜忌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正常的意見聽不進去,反常的意見卻信以為真。遇到這樣的皇帝,明軍再強大也不是燕軍的對手。更何況當時明軍元老相繼去世,勳貴二代還沒完全成長起來,能力上與朱棣對抗的就隻有寥寥數人。

靖難之役開始後,朱棣以八百死士奪取北平城,然後席卷周邊各衛所駐軍,打起了“清君側”的大旗,準備南下奪取皇位。朱允炆采納齊泰和黃子澄的建議,成立平燕軍,以李景隆為統帥北上攻打朱棣。而徐輝祖在其中隻是領兵三萬的将領,軍事才能得不到完全發揮。

永樂仁宣(五章)徐輝祖是明軍唯一抗衡朱棣的,卻不被朱允炆信任

盡管如此徐輝祖仍舊多次擊敗燕軍,營救李景隆于危難之中。白河溝之戰,李景隆五十萬大軍被擊敗,徐輝祖率領數萬人斷後,讓李景隆安然撤回德州。靈壁之戰中,徐輝祖與朱棣戰于齊眉山,明軍大勝,斬蔚州衛千戶李斌等。然後徐輝祖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利用暑熱天氣将燕軍逼到絕境。于是燕軍内部陷入分裂,一部分支援朱棣繼續南下,一部分想傳回北平劃江而治。然而朱允炆卻對徐輝祖的功績視而不見,以南京空虛為由把徐輝祖調離前線。徐輝祖離開後,燕軍很快緩過勁來,奪取了長江北岸的大量戰略要地。

永樂仁宣(五章)徐輝祖是明軍唯一抗衡朱棣的,卻不被朱允炆信任

然後朱允炆又重新起用徐輝祖守長江浦子口,防止燕軍過江攻打南京城。徐輝祖在這裡多次擊敗燕軍,朱棣沒辦法,隻能繞道攻打平燕将軍盛庸的率領的長江水師。結果長江水師戰敗,長江防線被突破,燕軍兵臨南京金川門。然後谷王朱穗和李景隆開金川門投降,朱棣取得了靖難之役的最後勝利。

可以說靖難之役的過程中,朱允炆就沒有完全信任過徐輝祖。戰争不利時便讓其帶兵出戰,戰事略有好轉,徐輝祖便被調離前線。如此反複的猜忌和折騰,明軍怎麼可能是燕軍的對手。而與徐輝祖相比,李景隆得到的卻是毫無保留的信任,甚至是迷信。

永樂仁宣(五章)徐輝祖是明軍唯一抗衡朱棣的,卻不被朱允炆信任

李景隆作為明軍的主帥,幾乎沒有打赢過一場勝仗。明軍占絕對優勢時,李景隆被朱棣牽着鼻子走,連戰連敗,丢失了大量有生力量。朝中大臣集體要求處置李景隆時,朱允炆居然出面作保,甯願将齊泰和黃子澄貶官,也也不願殺李景隆。隻要戰事稍有好轉,李景隆便官複原職,再次出現在靖難之役前線。

按照朱元璋去世時的安排,朱允炆本可以平穩的過渡政權,逐漸的化解朱棣對他的軍事威脅。然而他對李景隆的迷信和對徐輝祖的猜忌打破了軍事上平衡的局面,也就決定了靖難之役的結局。可以說朱允炆的剛愎自用才和任人唯親才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其它方面的原因隻是表象罷了。

永樂仁宣(五章)徐輝祖是明軍唯一抗衡朱棣的,卻不被朱允炆信任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别忘了點贊、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