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哥哥太窮,妹妹太醜,兩人無奈結婚,生下的兒子天下聞名

導讀:

1838年,清朝道光十八年,京城舉辦了三年一次的科舉會試。在這屆科舉考試中,走出了兩位影響清朝乃至中國曆史程序的人,一位是湖南人曾國藩,一位是安徽人李文安。

曾國藩不用多說,高中進士後走上仕途,曆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等職,是洋務運動的發起者,湘軍的創始人。在鹹豐和同治年間,帶領湘軍剿滅了太平天國運動,被譽為清朝“中興第一名臣”。

哥哥太窮,妹妹太醜,兩人無奈結婚,生下的兒子天下聞名

與曾國藩不同,李文安的仕途并不順利,一生輾轉各地,所做的官都是司員、員外郎等小官。他之是以能夠影響曆史,主要是因為他生了幾個成就非凡的兒子。

據史料記載,李文安祖籍江西湖口,後因戰亂全家遷到安徽合肥。李家世代以耕讀為生,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李文安的父親李殿華時,家中已經是有田幾十畝的中等人家。可在讀書上,卻一直無人能夠高中進士。

李殿華一生志在考取功名,可惜他的科舉之路并不順利,屢試不第,最後為生活所迫,隻能回鄉行醫,成了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郎中。自己無緣功名,李殿華就将希望都寄托在了兒子身上,全力培養四個兒子讀書,希望将來他們能夠考取功名。

哥哥太窮,妹妹太醜,兩人無奈結婚,生下的兒子天下聞名

那時李家雖然小有田産,可要供兒子讀書,又要為兒子娶妻,生活過得仍然緊巴巴的,要是遇到災荒年,田地歉收,李殿華就隻能外出借錢度日。對于當時李家的窮苦生活,李殿華的一位孫子在日後回憶時含淚說道:“前吾祖父窮且困,至年終時,索債者如過江之鲫。”

雖然日子如此窮困,但心高氣傲的李殿華并沒有向命運妥協,他仍花重金聘請名師,教兒子讀書,以備考取功名。面對上門而來的催債者,他日複一日的下鄉行醫,隻為多掙些錢。

有一次,李殿華下鄉行醫時,在路邊撿到了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女嬰。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很多窮苦人家為生活所迫,會将家中的女嬰遺棄。李殿華醫者仁心,不忍小女孩死于荒郊野外,就将其撿回家中撫養。

這個小女孩哪裡都好,就是長相有些醜陋,臉上長了許多麻點。但家中隻有四個兒子的李殿華并沒有嫌棄,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後,将小女孩認作了女兒,從此他也算是兒女雙全了。

哥哥太窮,妹妹太醜,兩人無奈結婚,生下的兒子天下聞名

轉眼李殿華的兒子相繼長大成人,為了給前三個兒子娶妻,李殿華賣了家中能賣的一切,借遍了親友,才勉強湊足了彩禮錢。到了李文安該結婚時,李殿華真的拿不出一分錢了,最後走投無路之下,他隻能讓李文安迎娶撿來的小女兒李氏了。

好在李文安自小和李氏一起長大,并不嫌棄妹妹相貌醜陋,而李氏心中感激李殿華的收養之恩,自然毫無怨言。就這樣,在李殿華的主持下,李文安迎娶了“妹妹”李氏,算是完成了人生第一件大事。

李文安結婚之後,有了妻子的照顧,更加專心讀書,準備參加科舉考試。當時他的三個哥哥都沒能考取功名,李殿華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李文安的身上。好在李文安最終不負所托,在道光十四年(1834年)考中了舉人,又在四年後高中進士,成了李氏七代中第一個考取功名之人。

哥哥太窮,妹妹太醜,兩人無奈結婚,生下的兒子天下聞名

雖然李文安在仕途上并不順利,一生做的都是小官,可他與“妹妹”李氏婚後生了6個兒子,都是清朝晚期大名鼎鼎之人,其中以長子和次子的成就最高。

長子李瀚章出自曾國藩的門下,曾跟随湘軍剿滅太平天國,一生仕途順風順水,做過湖南巡撫、江蘇巡撫、浙江巡撫、湖廣總督、四川總督、兩廣總督等職,是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光緒年間加兵部尚書銜,賞太子太保,可謂人臣之極。

可李文安的二子李鴻章的成就和名聲,比大哥李瀚章的還要大,在清朝乃至中國近代史上都是天下聞名之人。作為淮軍的創始人,洋務運動的主要上司人,北洋水師的創始人,文華殿大學士,一等肅毅侯,李鴻章得到了人臣能夠得到的一切榮譽。被譽為清朝晚期的中興名臣之一,是慈禧口中“再造玄黃”之人,是清朝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争長短之人。

哥哥太窮,妹妹太醜,兩人無奈結婚,生下的兒子天下聞名

除了李瀚章和李鴻章外,李文安的另外四個兒子李鶴章、李蘊章、李鳳章、李昭慶也都曾入仕途為官,合肥李氏家族一下子從窮困的普通耕讀人家,變為地方望族,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李文安。史載,李文安考取功名之後,李家的生活一下子就變得好了起來,“始從科甲奮起,遂為廬郡望族”。

李家能夠崛起,李文安的妻子李氏同樣功不可沒。她雖然長相醜陋,但自幼吃苦耐勞,相夫教子,任勞任怨,并且為人處世的智慧很高,總能将家中之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讓丈夫、兒子在外闖蕩沒有後顧之憂。

結束語:

李文安和李氏的結合雖屬無奈,但婚後卻相親相愛,一起養育八個子女,并且都事業有成。李氏前半生苦難,後半生母憑子貴,享盡榮華富貴,活到八十三歲,比丈夫李文安多活了二十八年。死後朝廷追贈一品夫人,晉封一品伯夫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