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蔣介石,就不禁想起周恩來對于他的評價:“拙劣的戰術家,合格的戰略家”。僅僅12個字,句句在理,将蔣介石的一生概括得淋漓盡緻。作為國民黨的最高領袖,他的一生波瀾起伏。從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到被孫中山賞識,逐漸崛起于政壇,再到與汪精衛分庭抗禮,與中國共産黨鬥智鬥勇,最後退敗台灣,老蔣的一生可謂是精彩紛呈。
在他晚年退居台灣,終于有時間回憶其一生時,他在晚年日記中曾反複提到:那就是自己曾信錯一人,想殺一人,放錯一人,愛錯一人。偉人的一生不知要遇見形形色色多少人,能讓他感到後悔,直至晚年都無法忘懷的,到底都是些什麼人?他們與蔣介石之間,到底有着怎樣的淵源與故事?

這信錯一人,便指的是“小六子”——少帥張學良。蔣介石本人曾這樣評價張學良:“小事精明,大事糊塗,把握不堅,心志不定,殊可悲也。”
作為号稱“東北王”的張作霖的長子,張學良從小就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從小家世優越的他卻身體羸弱,長時間吃藥治病的過程讓他萌生了學醫,濟世救人的想法,但父親張作霖卻想讓他繼承自己的事業,于是送他去自己軍中服役,深知自己拗不過父親的張學良隻得認命,而後東北講武堂。19歲便以炮兵科第一名的成績順利畢業。從此開始跟随父親四處征戰,成為張作霖的得力幹将。
直至1928年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軍密謀炸死以後,這位年輕的将領開始接過父親的旗幟,接替張作霖,繼續擔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以一份《絕不妨礙統一電》的聲明,開始效忠南京國民政府。随着南京國民政府的分裂,蔣介石與汪精衛的沖突不斷加深。張學良開始進退兩難,自己手中的兵力以及父親張作霖的遺産使得自己成為了雙方拉攏的對象。為明哲保身,張學良以養病為由,避居葫蘆島長達一個多月,明則養病,暗地裡卻觀察形勢。随着1930年蔣軍攻取濟南,加上張學良自己又本就傾向蔣介石,此時的他深感時機已到,便在北陵主持召開東北最高會議,随即決定擁蔣入關。
得益于張學良對于時局的準确把握,在對抗激烈的中原大戰中,他未傷分毫,反而因為此舉,成功讨好了蔣介石,獲得了更多的軍隊,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的職位,随之而來的還有僅次于蔣介石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此後的蔣介石與張學良無疑就像親密無間的親兄弟一樣,這種關系首次出現裂痕是在1931年的9月18日,對東北早就虎視眈眈的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而張學良卻絲毫沒有抵抗,嚴格執行了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退入了山海關。張學良被迫放棄了自己的老地盤,在之後更是遭受了來自多方的指責,這更使他内心不平衡。而後,蔣介石更是派他去剿共,彼時全國呼籲抗日的熱情高漲,張學良也曾多次勸谏蔣介石停止内戰,共同聯合起來抗日,卻都遭到了拒絕。
可這位年輕的将領并沒有放棄,在1936年的10月到12月,他又多次向蔣介石寫信并提出見面,希望蔣介石停止剿共,兩人為此甚至出現了多次争辯。為了阻止蔣介石對共産黨的迫害,張學良和楊虎城決定采取非常手段——用武力扣押蔣介石,逼迫其進行抗日。經過多方的共同努力,終于讓蔣介石做出了聯合共産黨共同抗日的承諾。而張學良卻從此開始了長達50年的軟禁生活。
晚年蔣介石曾對蔣經國說:“張學良可幫了共産黨和日本人太多忙了。”更直言是自己信錯了張學良,毀掉了自己的一盤好棋。
這想殺一人,卻殺不掉,便指的是孫中山先生的夫人——宋慶齡。從1915年開始,宋慶齡便與孫中山結婚,堅決地跟随孫中山先生,開始了維護共和,堅持革命的艱苦生涯。她和中山先生一道,勾勒了中國的嶄新藍圖,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她便繼承了中山先生的遺志,繼續以“和平,奮鬥,救中國”的目标四處奔走,尋求新的方法拯救中國。然而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卻違背了中山先生的革命路線,甚至大肆屠殺國民黨左派人士。從此,蔣介石與宋慶齡的關系開始惡化。
宋慶齡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過對于蔣介石的不滿,這讓蔣介石十分尴尬,公開場合的指責在蔣介石違背孫中山革命路線後更甚,宋慶齡作為孫中山的夫人,影響力可想而知,她的不滿對蔣介石造成了很大影響,蔣介石曾派人去遊說宋慶齡,希望可以促成兩人的合作,少發表一些對于自己不理的言論 ,宋慶齡卻狠狠拒絕了。這成了蔣介石心裡的一根刺,甚至動了殺心。
1949年三大戰役的結束,就已經注定了蔣介石已經在大陸掀不起什麼波浪了,在退守台灣之前,經過長時間的思前想後,他叫來了毛人鳳,毛人鳳是誰?民國著名四大特務之一,被稱為軍統的笑面閻羅,蔣介石的殺人機器。蔣介石随即遞給毛人鳳一份暗殺名單,毛人鳳看了一眼上面的人名,大吃一驚,甚至冒出了冷汗,他猶豫了許久,終于下定決心向宋美齡,蔣介石的夫人撥通了電話,告訴她這件事情。原來,蔣介石要毛人鳳暗殺的,竟是宋美齡的親姐姐,宋慶齡!毛人鳳自己也清楚,如果宋慶齡死于自己手下,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宋美齡聽聞這個消息,立刻打電話給蔣介石,明确表示,如果蔣介石要動宋慶齡,自己第一個不答應。迫于對枕邊人的疼愛,蔣介石隻得作罷。
這放錯一人,指的是蔣介石同父異母的哥哥——蔣介卿。蔣介卿比蔣介石年長12歲,此人對蔣介石并不好,在父親蔣肇聰去世後,蔣介卿作為長子主持分家,他仗着蔣介石年紀尚小,就将大部分家産據為己有,隻分給蔣介石母子三間房和38畝地。
後來蔣介石跟随孫中山先生鬧革命,自己發奮圖強當上了黃埔軍校的校長後,蔣介卿一改以前的做派,開始巴結蔣介石和他的母親王采玉,蔣介石雖心裡不舒服,但因為到底是自己的親兄弟,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還提攜他。
在蔣介石與宋美齡成婚之際,蔣介卿極力勸說蔣介石的原配夫人毛福梅與蔣介石離婚,這讓宋美齡對蔣介卿頗有好感,此後,宋美齡還力薦蔣介卿擔任浙江海關監督這一職位。這可是多少人心心念念的肥差。蔣介卿本來就愛好嫖妓,賭博,俗話說就是爛泥扶不上牆。在任職期間,他中飽私囊,徇私舞弊,讓蔣介石的名聲都收到了不少影響,終于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派他去了溪口任職,當一個土皇帝。
然而西安事變發生後,蔣介卿聽聞後如晴天霹靂,竟然中風倒地,不省人事,後來竟然一病不起,一命嗚呼。蔣介石後來在家鄉為他主持了葬禮,将他風光大葬。蔣介石曾多次感歎,如果自己不放蔣介卿回去,是否結局會有所不同呢。
這愛錯一人指的是蔣介石的紅顔知己——津淵美智子。蔣介石早年在日本留學時,不僅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友戴季陶,還有樣貌出衆的津淵美智子。兩人都對美智子一眼鐘情,可蔣介石的性格本就沉默寡言,不如戴季陶能言善道,讨女生歡心,很快戴季陶便與美智子墜入愛河,走到了一起。
蔣介石作為好友,也隻能祝福二人。不久以後,蔣介石便與戴季陶回國了,開始共同謀劃,打算幹一番事業。不料,此時,美智子竟然來了中國,跟随她來的,還有一個男嬰。無需過多猜測,這就是戴季陶的孩子。可惜戴季陶在中國早有家室,而且他的妻子還是出了名的善妒,戴季陶根本不敢讓老婆知道。隻得請蔣介石幫忙,蔣介石出于兄弟情誼,就收留了這個孩子,并給他取名蔣緯國,從此視如己出,悉心培養。
相比對于大兒子蔣經國的嚴格要求,蔣介石對于小兒子蔣緯國更是寵愛有加。因為蔣介石與原配毛福梅的關系惡化,很少回家鄉,便與蔣經國相處時間不長,父子二人更是冷淡。相比之下,蔣緯國則與父親朝夕相處,情感自是深厚。
在大兒子蔣經國蘇聯留學回國以後,蔣介石對蔣偉國委以重任,前期主要負責内政外交,後來蔣經國便成了蔣介石的得力助手,始終侍奉左右。由于蔣經國的能力出衆,父子二人的關系也日益親厚,蔣介石便有了讓蔣經國繼承自己事業的想法。
蔣介石在培養蔣經國的同時,也不忘自己寵愛的小兒子蔣緯國,安排他去德國學習進修,回國後安排他擔任裝甲兵司令。兄弟二人都在軍中長期擔任要職,蔣經國對弟弟有了戒備之心,并時時阻止其勢力的進一步擴張。蔣緯國利用自己裝甲兵司令的身份,讓裝甲兵上下對自己唯命是從,馬首是瞻,嚴重威脅到了蔣經國的政治地位。
這讓蔣介石不禁懷疑,是不是自己年輕時候愛錯了人,才讓自己的兒子們互相争鬥,勾心鬥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