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聯解體出一國,剛獨立就爆發内戰,損失13%的國土,經濟崩潰

常言道,牽一發而動全身。從世界曆史的角度看,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蘇聯解體事件,無疑是國際秩序的一次大波動。

蘇聯的土崩瓦解,導緻東歐、中亞、高加索等地區陷入失控無序狀态,進而釀成一場又一場高烈度的内戰。

1992~1999年,僅在前蘇聯地區爆發的武裝沖突,就有車臣戰争、德左沖突、納卡沖突、高加索亂局、塔吉克内戰,等等。而其中一場内戰,讓某個前蘇聯國家損失13%的國土。

蘇聯解體出一國,剛獨立就爆發内戰,損失13%的國土,經濟崩潰

這場内戰,便是90年代格魯吉亞内戰。在蘇聯諸加盟國中,格魯吉亞雖然面積不大,但地位卻很特殊。首先,在緯度偏高的蘇聯大地上,格魯吉亞由于靠近黑海,而擁有為數不多的亞熱帶濕潤氣候區,進而成為全蘇重要的柑橘、茶葉、煙草生産基地。另外,

格魯吉亞還是斯大林的故鄉,并誕生過衆多享譽蘇聯政壇的其他名人,例如奧爾忠尼啟則、貝利亞、謝瓦爾德納澤等。

由此,格在蘇聯大家庭中也發揮重要作用。

格魯吉亞西北部,有一個名為阿布哈茲的自治共和國。近代以前,格、阿并非一國,隻是在1917年俄國革命後,

新興的蘇維埃政府出于戰略考量,才将阿布哈茲劃歸格魯吉亞,由此在鞏固南翼的同時,也可以讨好黨内的格魯吉亞族幹部。

然而,阿布哈茲人卻對這個措施相當不滿,認為這是“國家地位的降低”。于是,蘇聯為了平衡雙方利益,也隻得給予阿布哈茲人較高的自治權,以拉攏阿布哈茲族的知識分子。

蘇聯解體出一國,剛獨立就爆發内戰,損失13%的國土,經濟崩潰

蘇聯強盛時,格、阿關系還算和睦,但随着蘇聯在80年代後期的日漸衰落,格、阿之間的裂痕也越來越大。受西方“和平演變”和民族主義思潮的影響,1988年第比利斯事件後萌生脫離蘇聯的想法。而與此同時,阿布哈茲也試圖脫離格魯吉亞。

格魯吉亞試圖維持現有版圖,阿布哈茲卻打算建立獨立國家,雙方的利益發生根本性沖突。

同時,雙方舊有的曆史沖突也再次浮現,雙方的關系由此降到谷底。

蘇聯解體前夕,以加姆薩胡爾季阿為首的格魯吉亞政府,大肆“劫收”境内蘇軍的武器裝備,得到大量坦克、裝甲車、火炮和戰機,總價值至少6億美元。與此同時,

格魯吉亞民族主義者們,還從蘇軍中招募了大批格魯吉亞族官兵,以建立了本民族的武裝部隊。

而出于對格魯吉亞的防範,阿布哈茲人也大力組建本族武裝,并從臨近的北高加索穆斯林中招募了大量非正規軍。此時,雙方已經處在戰争的邊緣。

蘇聯解體出一國,剛獨立就爆發内戰,損失13%的國土,經濟崩潰

1991年12月蘇聯徹底解體後,格阿雙方徹底撕破臉皮。1992年,一場大規模的内戰在阿布哈茲地區爆發。戰争中,格魯吉亞傾全國之兵,向阿布哈茲武裝發動進攻,而阿布哈茲則邀請俄羅斯民兵、奧塞梯民兵甚至車臣武裝助陣。戰争逐漸進入白熱化狀态,其慘烈程度,絲毫不亞于格羅茲尼的殘酷巷戰。

1992年10月,格魯吉亞憑借兵力優勢,奪取阿布哈茲首府蘇呼米,暫時占據了上風。

然而,由于部分格軍紀律渙散、縱容搶掠,招緻了阿布哈茲人的強烈反抗。同時,格魯吉亞獨立之初的某些政策得罪俄羅斯,是以俄羅斯暗中加大了對阿布哈茲武裝的支援力度。并且,格魯吉亞自獨立之後長期沒産生強有力的中央,各黨派互相傾軋、鬥争不已。這些因素,均極大削弱了格軍的戰鬥力。于是,

1993年初,阿布哈茲武裝發起反攻,不僅奪回蘇呼米,還屢戰屢勝,最終将格軍驅逐出阿布哈茲地區。

蘇聯解體出一國,剛獨立就爆發内戰,損失13%的國土,經濟崩潰

1993年中下旬,這場持續十幾個月的武裝沖突終于告一段落。

此時,格魯吉亞已經喪失對阿布哈茲地區的控制權,等于損失了約13%的國土。

戰争加劇了格魯吉亞的社會危機,緻使南奧塞梯等地的分離傾向也愈演愈烈。而阿布哈茲人取得勝利後,又将當地的20多萬格魯吉亞族人驅逐,由此加劇了高加索地區的危機。

參考資料:《蘇聯民族國家建設史》、《蘇聯興亡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