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國小階段一個逃不開的話題就是競選班幹部。一到二年級,争強好勝、對自己能力感覺良好的熱心孩子,早就躍躍欲試,比如當年的米粒。
想當初,米粒才上一年級。有一天下午他問我:“媽媽,什麼是班長?”
我回答說:“就是老師的小助手,幫助老師管理同學,老師不在的時候,同學遇到什麼困難了,就可以找班長解決。”
于是米粒問了我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那為什麼老師不選我當班長呢?”
這個問題不大好回答,容易打擊孩子自信心,經過我的反複斟酌,我問了一句:
“你為什麼想要當班長?”
米粒說:“因為老師選了2個班長,全是女孩,沒有一個男孩,是以,我想當班長,當男班長。”

當我給他認認真真地把成為班長的條件羅列成清單後,他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脈,轉天單刀直入地去找老師:
“老師,我想當班長!”
“磨”了老師半年,米粒終于當上了班裡的副班長。
這讓我看到了“有志者事竟成”;也讓我看到了“想要的一定要自己争取”這點,兒子做得很好;還讓我看到了,我兒子臉皮真挺厚……
米粒是怎樣自己争取到副班長的具體内容,大家可以看這篇《太刺激了!我兒子靠“磨”,當上班長》。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我還是支援米粒去競選的。抛開能不能競選成功,建議所有孩子有機會的話,都要試一試。
班幹部競選是人生第一次試煉
說起來,米粒執着于當班幹部可能還是遺傳我了。我上學的時候那些競選的事兒,也是相當值得一提的。
我上四年級的時候,老師通知讓班裡競選班長。那時候“競選”這個概念還非常新鮮,因為之前我們了解的班幹部基本上都是老師直接指派的。
這個老師特别年輕,是以她提出了“競選”這個全新的方式。
當時我們班有三個同學參加競選,其中就有我。米粒外公還幫我反複修改了競選稿。
他還提示我說:“如果你當選了,你能給大家帶來哪些好處?”然後我就列了好幾條。
比如在班裡建立一個小動物角、給學校辦一份報紙,當然,小動物角這個明顯可行性不高,是以沒實作。但校報我後來真的辦了,而且作為全校第一份校報還辦得很成功呢!
但是米粒外公教給我的這些競選技巧真的屬于是幹貨了。
那時候家裡沒有列印機,米粒外公去公司,用仿宋體幫我列印了兩份我的演講稿。
競選當天,我拿一份,給我們班主任一份,我流暢地完成了演講。
當我站在講台上侃侃而談時,我看到跟我一起競選的一個女孩,坐在第二排,臨上場還在塗塗改改,一着急把作業本都擦破了。
講的時候就更别提了,因為沒有提前演練過,講得磕磕絆絆,詞不達意。
而我的這次演講,已經在家反複演練多次了。
但是我們班主任還是很會處理的,我們三個參選的人都當上了班長、副班長,班主任沒有讓大家覺得太沒面子。一定程度也保護了大家的自尊心。
其實米粒媽覺得,擔任班幹部是個榮譽。孩子們内心深處其實都有一個班幹部夢。
隻是有的同學敢于争取,而有的同學迫于臉皮薄、怕失敗、覺得自己學習成績不夠領先等原因,對這個夢想望而卻步了。
我覺得我們都應該鼓勵孩子去參與競選班幹部,不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一種鍛煉。畢竟各方面兼優的尖子是少數,而那些能夠在班裡脫穎而出的孩子,是以勇敢、自信取勝的。
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競選,就有當選,也有落選。
不得不說,并不是所有老師都會像我四年級的那位老師一樣,讓所有參選的同學都當選。
在《被禁14年,這部國小生版的《紙牌屋》,讓我看得心突突》這篇文章中,我寫過一個叫做《請為我投票》的紀錄片。
那簡直就是國小版《紙牌屋》啊!孫子兵法、36計全用上了,孩子們拉幫結派、人身攻擊、挖坑陷害的手段花樣百出。
競選者的家長成為了幕後“軍師”,很多成人都難招架的手段全用上了。
米粒媽看了脊背發涼,而那些在競選中遭遇難堪的孩子,也挺讓人心疼的。
如果面對落選,孩子真的特别沒面子走不出來,我想我們作為家長,也是要拉一把的。
比如告訴他們,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選上了是幸運,是少數,沒當選才是多數,是常态。
為什麼我說無論成敗都應該試一下競選呢?因為成功了,固然能鍛煉孩子的各項能力;如果失敗了,鍛煉的則是抗挫折的心态。
失敗誰又沒有過呢?米粒媽可能是沒心沒肺,經常樂于參與競選,反正失敗了也沒什麼損失哈哈!
高中時,又因為一次這樣的挑戰,我通過競選成為了全校最大社團的主席。
尤其到了美國才知道,美國人是多麼擅長競選。
要知道,我在留學的時候參加美國的學生會競選,基本上一起競争的美國學生對于我算是降維打擊了,但我知難而進,依然會去參與。
人家美國孩子從小最會的就是當衆演講,那種節奏的把控,幽默的語言,太有魅力了,下面觀衆席時而掌聲雷動,時而哄堂大笑,連我(作為一個競争對手)都入迷了。
盡管這樣,我還是去競選了我們學校最大的社團之一。
▲我們學校社團招新
咱們亞洲人,搞技術、學術是相當擅長的,美國孩子也非常願意有我們這樣的隊員。但一旦是競争關系,他們就會毫不客氣,因為他們不願意被亞洲人去上司。
這一點,我曾經寫過的《這部美劇裡,女版“林永健”把職場和家庭的一地雞毛演活了》這篇中的亞裔英文系主任,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一次米粒媽競選的時候,毫無疑問,失敗了。
除了演講,我們還有辯論環節(跟美國大選似的),老實說,這個環節,對方都不需要耍什麼小心機,隻要把英文說得盡可能快,讓我聽不懂,我真是一點轍都沒有。
這次競選失敗後,米粒媽特地參加了學校的一個演講俱樂部,每天練每天練,指哪打哪、差哪補哪,結果後面一次,部長的職位真的被我競選上了。
在第一次部長競選失敗之後,我其實也沒閑着,跑去競聘了我們學校校報的商務總經理(有工資,賺的還不少呢哈哈)。
是以說,米粒喜歡當班幹部估計是随我了。
而且我自己學生時代的經曆也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那就是:要去參與競選!無論成敗,參與了就已經是成長了。
我們作為家長充當的角色
看了紀錄片《請為我投票》就會知道,家長在孩子競選中過度參與有過可怕。
那些宮鬥情節全都用在國小生的身上,正能量的競争和能力的鍛煉就都變成了爾虞我詐和暗箱操作,實在是猥瑣。
家長過度參與米粒媽肯定是不提倡的,但是我覺得也不能放任不管。家長的作用是引導和托底,如果做好了,真的會事半功倍。
就拿我四年級競選的事兒來說吧,米粒外公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他隻是說了幾句話點撥我,提醒我如果說說自己能為班集體做什麼事會不會更有競争力?
他幫我列印了演講稿,這就已經足夠了。
說到底,競選班幹部真的是孩子們自己的事,就像今後的人生路一樣,都是需要孩子們自己走的。
家長能起到的另一個作用是托底,米粒媽一個好朋友的爸爸當年就“托”了她一把。
記得朋友小時候本來是中隊長,但是因為幾次沒考好,是以被老師把“兩道杠”撸下去了。
這件事對她影響很大,她每天都想地縫鑽進去。
朋友從小屬于那種自尊心特别強的女孩子,心思也比較細膩。這件事使她每天擡不起頭來,甚至一度快要抑郁了。
後來她爸爸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背着她找到學校,把這些天孩子的情況都跟老師說了一遍。
他對老師說,這件事确實挫傷孩子自尊心,打擊太大了。希望學校能想辦法一起幫幫孩子。
班主任後來又找了個機會讓她努力,說可以恢複職務,過不多久就給恢複了。
這件事直到她長大她爸爸才告訴她,她知道後特别驚訝,也特别感動。
米粒媽覺得家長适時的在後面推一把真的挺好的,我們有時候就是要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在孩子真的被挫傷走不出來的時候,家長就是要給孩子托底。盡管孩子的心往下跌落、跌落、再跌落,也終歸會有一雙大手在下面接住她,使她不至跌入萬丈深淵。
是以說回來,米粒媽對于孩子們是否要參加班幹部精選,絕對是舉雙手贊成的。
因為這是孩子們走向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試煉,在這之後,無論自己願意與否,都一定會被生活攜裹着參與到競争中,而那些在小時候做過模拟訓練的孩子,總是會更從容自信。
當孩子們還小,我們尚且可以在邊上扶一把、托一下,而當他們真正豐滿了羽翼,飛向屬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時,也就隻能依靠他們自己的力量了。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當當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于學習幹貨、教育經驗分享,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