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了就給 30 萬,買房打 6 折,深圳為了搶醫生有多拼?

本文作者:關麟

前段時間,2020 年複旦大學醫院排行榜釋出,醫院官網張燈結彩,公衆号更是喜報連連,大家進步的進步、蟬聯的蟬聯,你轉發來我點贊,一時間,朋友圈裡洋溢着節日的氣息。

隻是榜單從頭看到尾,這一回的醫院除了北上廣的老朋友們之外,意外的多了一家完全陌生的新名字——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這也是深圳市第一家在複旦綜合排行榜上露臉的醫院,而這一出手,也摘下了複旦結核病學科排行榜的全國第四名。

如果說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隻是冰山一角,那麼水面之下的,則是更多的醫院、以及龐大的運作體系——

多年來悄沒聲兒的深圳醫療,真的起飛了嗎?

圖檔來源:複旦排行榜截圖

蓋飛機場

就在 11 月,深圳衛健委釋出「史上最大規模的醫生招聘公告」,一口氣招聘了 7734 名醫生,引發巨大關注。公告顯示,在 2017 年,深圳招聘醫生 1691 人,2018 年招聘 3934 人,2019 年招聘 5873 人,2020 年招聘 7125 人,呈現出連年上漲的趨勢。

而數字背後,是城市發展與其帶來的巨大民生需求。

首先,是深圳的巨量人口。據深圳衛健委統計,2020 年全國人口「七普」資料顯示,深圳市常住人口達到 1756.01 萬人(加上流動人口實際上可能有 2300 萬),與 2010 年相比,增加約 714 萬人,增長 68.5%。

十年間,深圳新增的人口排名全國第一,超過了「北京+上海+天津+安徽省」的增量。

其次,是深圳高速增長的經濟。在全國 GDP「萬億俱樂部」共 23 座城市,而深圳高居第三,在深圳經濟 2020GDP 達到 27670.24 億元。

——與之相對的,是長期以來深圳薄弱的醫療基礎。

位居 GDP 前二的上海、北京,常年包攬複旦排行榜的半壁江山,而排名相近的其他幾座城市,上榜醫院的數量也遠超深圳。

廣州擁有醫學老八校「中山醫」、南方醫科大學與廣州醫科大學,2019 年複旦榜上榜醫院也有 9 家。而重慶市則有重慶醫科大學坐鎮,兒科全國知名。醫療資源的分布差異,不可謂不大。

2009 年,深圳市的床位僅為 21538 張,遠少于廣州市的 59038 張;而衛生技術人員也僅有 54212 人,遠少于廣州市的 89179 人。2020 年以前,深圳僅有深圳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在當地開設臨床醫學專業,并擁有屬于自己醫學院的附屬醫院。

中科大生命科學和醫學部執行部長薛天在一次采訪中指出,辦好一所醫學院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周期。

而這兩所當地的大學,就像深圳一樣年輕。

深圳大學位于當地西郊,建校僅 30 餘年。雖然依靠着深圳的雄厚經濟背景和全市各個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援,迅速發展成為了華南地區排行前列的高校之一,許多學科排名也有了快速進步,但它的醫學院并沒有能在中國醫學院校之中突出重圍、有所建樹。

深圳也嘗試直接引入省内優質的醫學高校,參與建設醫學高地。

中山大學擁有全中國曆史最為悠久的醫院——始建于 1835 年的伯駕醫院幾經變遷,演變成今日的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2015 年 11 月,中山大學和深圳市政府簽署合作協定,成立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并建立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

可以說,深圳醫療的飛機場,已經蓋好了。

金字塔效應

但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上榜的醫院裡,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強專科、弱綜合。

我們可以發現,深圳的複旦榜上榜醫院,專科榜上榜數量是大于綜合榜(1)的,且即便是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其定位也是:「強專科、大綜合」,以結核病見長。

另一方面,深圳提出,為解決深圳醫療優質資源的匮乏,深圳官方于 2014 年推出以「名醫(名科)、名院、名診所」為重點的深圳醫療衛生「三名工程」,目标是到 2020 年深圳共投資 1000 億元建設和發展醫療衛生事業。

而三名工程實行至今,也為深圳招攬來包括中大七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惡性良性腫瘤醫院深圳醫院與來自全國的許多學科帶頭人,各大知名醫院到深圳建分院,也成為了新潮流。

他們的到來像一個火車頭,對深圳醫療的發展有很強的「拉動效應」。

據深圳衛健委統計,「十三五」期間深圳規劃了 117 項醫療衛生建設項目,新、改、擴建 33 家醫療衛生機構,新增三級醫院 23 家、社康機構 125 家,2016年~2021 年,三甲醫院從 10 家增加到 24 家,7 家醫院入選「廣東省高水準醫院」。

但問題仍舊存在。

據深圳統計局 2018 年通報顯示,市人民醫院「三名工程」管理不夠規範,運作績效有所下降。一是「三名工程」協定未約定違約責任。市人民醫院于 2015 年引進了 2 個「三名工程」團隊,協定合作期均為 5 年。由于上述團隊未按照協定來深工作,其在 2 次績效考核中均為 D 等次(最低等次),從2018年起對2個團隊終止财政資助。由于合作協定未約定違約責任和處理方式,目前市人民醫院尚未與上述團隊辦理後續法律手續。

二是「三名工程」目标未達預期。2015至2017 年,由于「三名工程」團隊帶頭人及成員大多為原機關院長或科主任,引進的22 個團隊普遍存在帶頭人來深工作時間不足的情況,平均到崗率 48.72%。

2020 年審計報告中仍有類似問題

圖檔來源:深圳審計局

由于市人民醫院科室醫療服務工作量大,績效配置設定制度不合理,派出學習人員積極性不高等,有 6 個科室未在「三名工程」引進團隊所在醫院或學科學習,占比 27.27%。三是市人民醫院在運作績效考核中總體排名有所下降。

根據 2015 至 2017 年市屬公立醫院運作績效考核報告,在參加考核的 10 至 12 家公立醫院中,市人民醫院排名從第三下降到第五。就醫總體體驗度(醫療服務公衆滿意度)評價結果顯示,市人民醫院在近三年考核中均排名末位。

而拿個金字塔打比方,深圳醫療的社康部分做得不錯,網絡鋪得大,地基也打得牢,相當于金字塔的基礎層;而中堅力量原本需求人數多,也是醫院的中堅力量——而深圳缺口很大,目前正在補齊;至于塔尖,深圳有一批學科帶頭人,但其并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相對的是,由于廣州體系建設得早且完善、路程也進,深圳居民至今仍有相當部分保留着大病進廣州的理念。

深圳的誠意

對醫務工作者,深圳的誠意,一直很足。

政策也很明确:給待遇。

來了就給 30 萬,買房打 6 折,深圳為了搶醫生有多拼?

圖檔來源:深圳衛健委

分三步調整了 2568 項公立醫院收費價格,提高展現醫務人員技術「含量」的,診查費、手術費、護理費,對取得規培證并到社康中心工作的畢業生,按學曆給予最高 35 萬元的一次性生活補助。

光鹽田一個區,2019 年就實實在在地發了 740 萬。

來了就給 30 萬,買房打 6 折,深圳為了搶醫生有多拼?

圖檔來源:鹽田衛健委

近年來醫學人才來到深圳,醫院都會安排專人協助申請政府公共住房。以深圳寶安區為例,符合寶安區高層次人才标準并經認定的,(如:40 周歲以下全日制博士)可享受 20萬元生活補助,免租入住 90㎡ 人才住房。

而在招徕了一批學科帶頭人之後,越來越多的中堅力量也開始向深圳流動。可以觀測到的是,以東北為代表,醫療體系(包括培養體系)完善的城市與地區,由于經濟原因,對醫生的吸引力逐漸下降,而其整個學科團隊出走深圳的情況屢見不鮮。

而在深圳的中堅梯隊建設完成之日,就是醫療起飛之時。(策劃:Leu.)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