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海12個孤兒和愛心媽媽的難舍情緣

青海12個孤兒和愛心媽媽的難舍情緣

圖為祁桂蘭和孩子們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西甯12月20日電 題:青海12個孤兒和愛心媽媽的難舍情緣

作者李隽

“這是美爾愛吃的堅果和保暖衣褲,這些是山山的隔潮墊,水果和糖他們都喜歡,但不能吃得太多……”19日傍晚,還在手術恢複期的祁桂蘭給女兒胡嘉淩交代完後,看着女兒帶着包裹出了門。

“我帶這些孩子8年了,現在不能帶了,我感覺特别内疚,也不敢見他們,怕給他們現在的愛心媽媽帶來麻煩。就讓女兒去給他們送點吃的用的……”祁桂蘭說着就紅了眼眶,聲音也顫抖了起來。

青海12個孤兒和愛心媽媽的難舍情緣

圖為一家人在一起過節。 受訪者供圖

今年55歲的祁桂蘭是青海省西甯市城西區興勝巷社群的一位下崗勞工,她和丈夫陳雪峰從2013年8月開始就陸續成為了12個孤殘孩子的“愛心爸媽”。今年4月,由于祁桂蘭身患重病去外地手術,才不得已與5個孩子分開。同年,祁桂蘭和陳雪峰一家在西甯市福利院的推薦下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剛開始,我們自己的女兒在上大學,知道我們代養這些孩子不太高興。但每年寒暑假,孩子們圍着她‘姐姐、姐姐’地叫,慢慢她也會陪着玩,大學畢業後我們就真的成一家子了,現在她和女婿都在代我倆去看看孩子們。”祁桂蘭說。

“這些孩子大多是殘疾的,生活不能自理,我和老伴真的是一把屎一把尿地帶大他們,看着小小的孩子長成大姑娘,真的是舍不得啊!”58歲的陳雪峰情緒激動,談起獲得的榮譽卻隻是說:“我們做的是小事,這個榮譽太重了。”

青海12個孤兒和愛心媽媽的難舍情緣

圖為陳雪峰和孩子們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2013年,下崗在家的陳雪峰在外當水電工,一次在福利院幹活的經曆讓他知道有孤殘孩子需要代養,于是他就帶着同樣下崗在家的妻子祁桂蘭去福利院了解情況。

第一次有一群孩子圍在身邊,不知道是哪個孩子先叫了聲“媽媽”,其他的孩子也就跟着一起叫起了“爸爸、媽媽”。

“他們一聲一聲地叫着,我感覺一下子就離不開了,就想給他們當‘媽媽’。”祁桂蘭笑着抹起了眼淚。

于是,夫妻倆就決定帶幾個孩子回家。在西甯市福利院的幫助下他們和四個殘疾孤兒組成了一個家,這個家裡有爸爸、有媽媽也有姐姐、弟弟。雖然孩子們的物質需求都是福利院提供,但對他們悉心的照顧和滿滿的愛都是夫妻倆無聲地付出。

有一次夫妻倆帶着一個孩子去買菜,看到櫥窗裡的公雞,孩子大聲地叫“鳥,鳥,鳥。”旁人異樣的眼光讓夫妻倆突然意識到,照顧他們生活起居隻是一部分,他們還需要接受教育,還需要融入社會。于是夫妻倆就經常帶孩子們到商場、公園、遊樂場,還會教他們讀書識字。

“我原來不會做家務,有了這些孩子現在啥都會,理發、做飯、修水電,我喜歡唱歌,我的孩子們也比其他孩子都陽光活潑。”說話間,陳雪峰滿是驕傲。

說起8年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夫妻倆犯了難:“當時山山10歲,生活不能自理,有時候上火不能排便,就是拿手摳。”“11歲的美爾肢體殘疾還有智力障礙,基本上都是癱瘓在床。”“又一次洛兒肚子疼,滿頭大汗他又不會表達,我們就抱着他去醫院,從晚上10點進醫院,淩晨5點才回去,那次我真是一身汗。”……

如今,他們帶過的12個孩子都有了新的家庭,其中有四個孩子被美國、瑞士等國家的愛心人士通過民政部門和福利院領養回家,祁桂蘭生病時帶着的5個孩子也在其他“愛心媽媽”那裡快樂成長着。

“東西都送到了,他‘媽媽’說他們幾個都挺好的,說跟你倆一樣善良開朗。”采訪快結束時,胡嘉淩回來了。

聽到孩子們都好,夫妻倆又抹起了眼淚。一旁的女兒安慰道:“沒關系,你倆操心不了他們,還有我們,我們也會呼籲更多的人來關心和關注孤殘兒童,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在關心愛護他們,我們兩口子也一定會把你們的愛延續下去。”(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