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一位深受肺病折磨的老人在上海離世。這位老人生前飽經風霜,甚至在離世前都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早已去世的消息,對于這樣的結局,她本能有所選擇。
憑借她的學曆與資質,她完全可以給自己找一個幸福的生活環境,可是她卻從不後悔,在危難時刻,她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自己的丈夫,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祖國,這就是我國第一代法學女博士侯禦之。

初次相遇
誰說女子不如男,侯禦之的能力讓無數男人汗顔,出生于傳教士家庭的侯禦之,從小接受的就是西方型的教育,這讓她的能力可以得到極大的發揮。
早在國小的時候就接連跳級,并在8歲的時候通過庚子賠款留學計劃來到了日本留學,學霸已經不能用來形容他的天分,隻有天才才是她的形容詞。
來到日本後,周圍的一切讓她既興奮又憤怒,當時日本的教學環境領先中國很多,精緻的裝置,學識豐富的老師都讓她十分驚喜,但是日本同學對她的國籍歧視,讓他十分難過、十分憤怒,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她為自己制定了極為嚴格的學習計劃。
在學科方面,她要求自己每一科必須達到滿分,而在學科之外,她還自學了多達七國語言,她的一切讓任何一個同學都不敢輕視她。
有了良好的開頭,接下來的一切自然順風順水,18歲大學畢業,22歲成為我國第一位擁有法學博士學位的女性,這一切成績讓她在日本獲得極高的關注度,有學識、有氣質,再加上不錯的相貌,周圍的日本同學紛紛被她所折服,将她稱之為公主殿下,可見她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
但是侯禦之的内心,一直都是一個中國人,在聽聞祖國遭受傷害的時候,侯禦之毅然決然的參加了愛國學生運動,也就是在那次活動中她與未來的丈夫相識了。
侯禦之的丈夫叫做杜重遠,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愛國學者,也是後來的愛國企業家,不過在那個時候的杜重遠,隻是侯禦之身邊的小迷弟而已,他對侯禦之一見傾心,瘋狂追求,但因為曾經有過包辦婚姻的經曆,讓侯禦之十分的厭惡,無奈之下杜重遠隻能一個人回到國内。
有緣千裡來相會
在被侯禦之拒絕之後,杜重遠暫時放下了兒女私情,回到國内開始了自己的實業救國路線,按照杜重遠的資質和留學經曆來說,他完全可以像同學們一樣,在官府衙門找個職位,但他并沒有這麼做。
通過自己在日本的學習,他很快在國内建立了第一條機械化陶瓷生産線,學貫中西的杜重遠通過這個生産線很快與日本陶瓷商人發生了激烈的競争,搶回了大量的市場佔有率,杜重遠的舉動讓他受到了很多愛國人士的追捧,彼時張學良、閻寶航等人都是他的座上賓。
但實業救國這條路還是走不通,因為戰亂四起,日本人并不會通過正當的商業競争來打擊中國,作為一個愛國商人,杜重遠立刻轉變思路,加入到愛國遊行當中,并利用自己奉天省總商會副會長的身份帶頭抵制日貨。
這個舉動讓杜重遠成為了當時關東軍的抓捕對象,無奈之下,杜重遠隻能放棄眼前的一切,暫時逃往北平,不過他沒有想到就在北平又遇到了侯禦之。
原來侯禦之在日本聽聞九一八事變後立刻放棄了日本的高薪工作,回到了北平,在燕京大學任教,再次相逢,兩人的感情再也隐藏不住,很快便完成了訂婚,第二年在上海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為何兩人在北平訂婚,卻要在上海舉行婚禮,其實杜重遠帶着侯禦之來到上海完婚的同時,還肩負着另外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幫助共産黨。
遭受迫害
雖然表面上有多重身份掩護,但是杜重遠的豪宅還是遭到了汪精衛的注意,汪精衛每日派遣多名特工在杜重遠的房子外面埋伏,等待機會。
一天深夜,杜重遠正在與潘漢年等人聊天、商讨計劃,汪精衛手下的漢奸特務立刻前來敲門,要進行盤查,這讓潘漢年等人十分的慌張,如果在這裡被發現,整個上海的地下活動将複付之一炬。
幸好在關鍵時刻侯禦之出現了,隻見她不慌不忙地将上學時期的和服穿在身上,打開了大門,多年的留學經曆讓侯禦之可以熟練地運用日語,也讓她在日本有廣泛的人脈,打開門之後,她立刻用日語表示自己的身份,同時暗示漢奸特務自己認識很多日本高官,這些漢奸特務隻能悻悻離開。
在随後的工作中,杜重遠不停地在全國各地奔跑,為共産黨做着一些秘密工作,其中西安事變、《新生》事件中都能夠看到杜重遠的身影。
因為獨特的能力,在1939年周總理将他派遣到新疆進行下一步的工作,可這一次的工作卻成為了杜重遠人生的終點,原來當時負責新疆工作的盛世才早已暗中叛變,他将杜重遠囚禁了起來,并安排了各種罪名,最後将杜重遠等在新疆工作的共産黨人士秘密毒死。
不僅如此,當時同樣在新疆的侯禦之和三個孩子還被盛世才惡意地關押在當地的肺結核病醫院,以至于她和三個孩子紛紛染上了嚴重的肺病,這場肺病雖然沒有當場要了他們的命,卻為他們身體留下了嚴重的病根。
建國後,在病痛的折磨下,他們的兒子在母親過世前去世,為了侯禦之的身體健康,家人們選擇了隐瞞。
1998年侯禦之無力抵抗病魔,離開了人世。在去世前,侯禦之将兩個女兒叫來床前告訴他們說,她人生從不後悔兩件事,一個是嫁給了她們的父親,一個是沒有愧對祖國。
侯禦之和丈夫杜重遠的身體力行,不僅曾幫助了共産黨,更影響了自己的女兒兩個女兒,兩個女兒在随後的生涯中一直堅持父親的實業救國之道,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