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為了增加賬号的可讀性,周六、周日、節假日釋出學習筆記。(筆記為摘抄,不代表個人觀點)
1、養育的逆向思維
避坑是科學,拔苗是玄學。
巴菲特和芒格推崇逆向思維,未謀勝,先慮敗。
就像數學裡的反證法,思路一變天地寬。
養育的逆向思維,就是避坑重于拔苗。
、成本收益
避坑,就是把養育的短闆補齊,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長大。
養育一旦出了短闆,就是重大損失。
智力、語言、情緒、社交、運動、思維等等,容易顧此失彼。
比如,埋頭“開發智力”,過早給孩子施加壓力,容易破壞大腦發育。
如果忽略情緒社交發展,也非常麻煩。
孩子心情不好隻會大吼大叫,社交時或退縮或粗暴。
養育的短闆,容易補齊。
補短闆,就是從不及格到及格,并不難,隻需要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操作。
比如,情緒調節能力的發展,父母幫孩子識别、描述、接納情緒,就非常有效。這類事情,成本效益很高。
避坑,就是用小成本鎖定大收益。
、成長規律
苗,是自己長出來的。
孩子的興趣和長處,無法提前确定。
人的脾氣秉性不同,外部際遇有差別。
興趣的發展、長處的湧現,需要因緣際會。
伊朗有名的連體雙胞胎姐妹,從小形影不離,興趣和夢想都不一樣。
别人家的孩子擅長鋼琴,沒辦法類推出我們的孩子喜歡樂器。
過早投入資源,多數是浪費。
孩子的優勢出來了,父母再跟進,也不遲。
不過,孩子真有興趣了,很多父母反而不敢跟進。
因為在他們眼裡,學業成績之外的優勢,都是玩物喪志。
、底層證據
學育兒,要關注底層證據,而不是各種觀點。
觀點可以編,無非是自圓其說。證據很難編,是以更靠譜。
避坑是科學,因為證據足,品質高。
拔苗是玄學,因為證據少,品質低。
比如,早教的作用。市面上很多産品,宣稱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實際上,這類産品根本拿不出證據。
早教玩具的好處,經常引用的經典證據,是老鼠實驗,而不是人的實驗。
标準叙述是這樣的:同樣是在鐵籠中養大,玩具屋裡的老鼠,比沒有玩具的老鼠更聰明(突觸密度高、大腦皮層厚)。
上面的說法沒有錯,但漏掉了更重要的事實:野外長大的老鼠,比玩具屋裡的老鼠更聰明。不能說的秘密。
大腦接受日常生活裡的正常刺激,就能發育好,這是避坑的科學。
沒有證據證明,超出正常範圍的刺激可以促進大腦發育,這是拔苗的玄學。
避坑重于拔苗,是養育者的洞察和智慧。

2、學習能力是種品質
學習能力并不取決于學生的某種天賦才能,這是在日常學習活動和克服困難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一種品質。
3、孩子知道完成作業時必須的
中午上完課,同學喊兒子去聽久石讓音樂會,兒子竟然猶豫了,問我作業怎麼辦,還有很多沒寫呢!
我安慰道放松一下,看完晚上再寫。
音樂會結束到家5點多了,兒子雖然感覺有點累,但想到作業沒完成,還是進房間做了起來。
其實,孩子很多時候還是拎得清的,知道完成作業是必須的,雖然常常會有些磨蹭。
【成功日記】以前我總認為對于兒子,玩都是第一位的,今天發現孩子也是有責任感的,雖然學習的内動力還是不足,但起碼知道作業是必須完成的。
4、反求諸己
真正優秀的人責怪自己。
在任何行為裡反思自己做錯了什麼、有哪些做得不足,有錯改之,有不足完善。
别人是不是做錯了?這不是真正優秀的人在意的。
别人做對了要見賢思齊,别人做錯了要引以為戒,别人和自己不同頻也不選擇改造,而是包涵或離開。
有一個難題,人往往對伴侶的要求格外高,對旁人可能毫無要求,這是因為和最親密的一起容易喚起嬰兒時和媽媽的感受,退行到依賴媽媽控制媽媽的狀态。
要對成年後這樣的苛責有所覺察,自己不是小嬰兒,伴侶也不是媽媽。
成熟和諧的伴侶是雙方都想着把自己最好的一切給予對方,不斷自我完善,也幫助對方心智成熟。
愛慎重選擇的伴侶,然後投入地利益彼此。
5、真愛的樣子
.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
還包括适當的拒絕、及時的贊美、
得體的批評、恰當的争論、必要的鼓勵、
溫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斯科特·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