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銷量大跌38%,更換中國掌門人,國産崛起後,大衆在華逐漸失寵

銷量大跌38%,更換中國掌門人,國産崛起後,大衆在華逐漸失寵

文/谛林 稽核/子揚 校正/知秋

12月15日和訊網消息,大衆汽車集團公布了2021年11月份的汽車銷售資料。

銷量大跌、更換掌門人

根據官方公布的資料可知,在報告期内大衆汽車集團的全球銷量出現了31.5%的同比下滑。

1月到11月的同比跌幅雖然隻有1.7%,但連續五個月銷量倒退的情況不得不引起大衆汽車集團的重視。

尤其是在今年11月份,該公司在全球的多個市場遇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跌幅高達38%;前11個月在大中華市場的跌幅達到11.6%。

眼看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狀況遲遲沒有好轉,即便身為國際巨頭,大衆集團也開始着急了。

銷量大跌38%,更換中國掌門人,國産崛起後,大衆在華逐漸失寵

據筆者了解,該公司已經在對高層管理架構進行調整,現任CEO從2022年1月1日起負責軟體部門。

而Ralf Brandstatter則會接替原本由現任CEO赫伯特·迪斯負責的“大衆汽車乘用車”部門,并于2022年8月1日接手中國業務。

換人的确是一種可以嘗試扭轉産品銷售頹勢的方法,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筆者認為恐怕Ralf Brandstatter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内重塑大衆在中國市場的輝煌。

大衆在華逐漸失寵

一方面是因為,全球缺芯潮持續蔓延,盡管各大晶圓代工廠已經在加速擴充産能,但新的産能需要時間來釋放。

在這段時間内,全球半導體産業中晶片尤其是汽車晶片的供需狀況依舊會十分緊張。

銷量大跌38%,更換中國掌門人,國産崛起後,大衆在華逐漸失寵

中國經濟網12月17日消息,德國雜志《經理人》報道,據知情人士透露,大衆汽車2021年的全球銷量預計會略低于900萬輛。

另外,根據內建電路領域的多方消息可知,晶片短缺狀況至少要持續到2023年。可以預見,即便大衆汽車集團作出諸多調整,也會因為缺芯問題,仍然出現汽車銷量下滑的狀況。

當然,大衆汽車集團的産品銷量在中國市場大幅下跌的原因,在筆者看來不單單是因為汽車産業晶片供應緊張。

進口零件合資車不香了?

至于知名汽車品牌大衆為何在華開始不受寵,筆者認為可以從上汽大衆這家典型的合資車企身上找原因。

據公開資料顯示,上汽大衆正式成立于1985年,是國内與德國大衆集團共同創立的中國最早的一家汽車合資企業。

銷量大跌38%,更換中國掌門人,國産崛起後,大衆在華逐漸失寵

上汽大衆在中國沉澱了幾十年,在一衆合資汽車企業中有着較深的資曆,以及良好的口碑。

在較長一段時間内,上汽大衆蟬聯國内乘用車銷量冠軍,可如今,上汽大衆的産品已經不再被國内消費者盲目追捧。

旗下王牌車型途觀L和帕薩特在中保研碰撞測試中,又紛紛取得了墊底的成績,徹底改變了部分消費者對德系車的印象。

除此之外,近兩年上汽大衆産品燒機油、雙離合頓挫等品質問題更是頻繁出現,進一步扭轉了國内消費者對大衆汽車的态度。

銷量大跌38%,更換中國掌門人,國産崛起後,大衆在華逐漸失寵

産品品質問題不斷的同時,上汽大衆的新品相對而言也沒有多少競争力。

例如新途觀L、新帕薩特等車型,在筆者看來就像是在吃老本,相比同級别的日系車和美系車,基本沒有優勢。

由此可見,在産品創新上,上汽大衆已經止步不前已久,産品線上的王牌車型已經走到乏善可陳的地步。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在産品創新上不上心,上汽大衆在新能源業務上的發展進度也更慢。

相比吉利、上汽集團、蔚來、小鵬等傳統國産汽車巨頭或者造車新勢力,大衆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戰略并不明顯,而且在營銷方面也十分不給力。

銷量大跌38%,更換中國掌門人,國産崛起後,大衆在華逐漸失寵

截止目前,筆者尚未聽說過上汽大衆或者一汽大衆,在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領域有哪些引起業内外熱議的動作。

總結來講,那便是上汽大衆或者德國大衆汽車集團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戰略,已經不适用于當下的大環境,有些過于保守甚至說落後。

故而,大衆集團旗下的産品才會逐漸失去對中國消費者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大衆集團錯失新能源業務先機的情況下。

根據今年11月份乘聯會公布的銷量排行榜顯示,上汽大衆月銷量同比縮水24.9%,被吉利汽車反超跌至中國第三。

寫在最後

上汽大衆作為大衆集團在中國市場的代表之一,其産品銷量的持續性下滑足以說明大衆集團整體存在的問題。

或者說,大衆集團在對中國汽車市場的政策上出現了漏洞,至于更換掌門人能否扭轉大衆在中國市場的頹勢筆者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國産已經崛起,這些海外汽車巨頭們的紅利期進入尾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