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本該活83歲,諸葛亮為何隻活到53?做錯了哪3件事,遭折陽壽30年

本該活83歲,諸葛亮為何隻活到53?做錯了哪3件事,遭折陽壽30年

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後主劉阿鬥上司的蜀國,一時出現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的盛景,城中百姓們家家糧米滿倉,财盈府庫,戶戶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幾年後,南蠻王孟獲,帶動蠻兵10萬人侵略邊境,大動幹戈,狼煙頓起。

為了使有些老賴的孟獲,心悅臣服,諸葛亮深入到南方不毛之地,面對瘟毒瘴疫,七擒七放孟獲,以德服人,感動得孟獲痛哭流涕,立志永不反叛,忠心随蜀。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談到,孟獲誠心降服前,與諸葛亮先前的6次戰鬥中,屢戰屢敗,卻屢敗屢不服。

孟獲帶領着千餘殘餘蠻兵,聽取了帶來洞主的建議,前往東南700餘裡處的烏戈國,請到了刀箭不入的3萬“藤甲軍”相助。

本該活83歲,諸葛亮為何隻活到53?做錯了哪3件事,遭折陽壽30年

古人曾留有諺語: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得病的?三國中的烏戈國國主,身高丈二,就不吃五谷雜糧,平時以吃生蛇惡獸為主食。

在烏戈國,不僅國主身上長有鱗甲,不懼刀砍斧劈,就連他手下的軍士,也全都穿着“藤甲”,渡江不沉,經水不濕,刀槍不入……

原來,這種木質堅硬的藤甲,平時長在山澗之中,盤旋于石壁之上,烏戈國人采伐回來後,在油中侵泡半年以上,再用太陽強光暴曬,如此反複十多遍,才制造出了最好防守的“盾牌铠甲”。

烏戈國的3萬大軍一出動,蜀軍便難以抵擋,盡皆敗走。諸葛亮将計就計,讓魏延連敗15陣,丢棄了7個營寨,将烏戈軍引誘到了盤蛇谷,用火柴、火藥、黑油和火炮等,燒死了3萬藤甲軍。

本該活83歲,諸葛亮為何隻活到53?做錯了哪3件事,遭折陽壽30年

看到南蠻的藤甲軍在熊熊烈火中,在盤蛇谷被殘忍地燒死,現場臭不可聞。諸葛孔明含淚感歎道:此戰雖有功于社稷,必損我壽命也!

回到軍營中,諸葛亮升帳後,又一次對蜀軍将士們說:藤甲雖刀箭不能入,卻乃油浸之物,見火必着。蠻兵如此頑皮,非為攻安能取勝?使烏戈國之人不能留種類者,是吾之大罪也!

“火燒藤甲軍一計,實在是不得已而用之,大損我陰德。”看到諸葛亮感觸不已,已遭七擒的孟獲與祝融夫人主動負荊請罪,表示洗心革面,永不叛蜀。

在後來的三國劇情中,經過上方谷一戰,諸葛亮以巾帼女衣侮辱司馬懿,司馬懿都不與蜀軍交戰,堅守不出。

為了完成天下一統的大願,誓讨國賊,諸葛亮望見将星欲墜,陽壽将終,決心在五丈原步罡踏鬥,用祈禳北鬥之法續命。

本該活83歲,諸葛亮為何隻活到53?做錯了哪3件事,遭折陽壽30年

“諸葛亮星台祭星辰,來了個魏延闖帳門;闖滅燈也該我大命以盡,我不能在世保劉君!”

《三國演義》稱,就在諸葛亮祈禳至第六天,大功将要告成之際,魏延大步邁入帳中,使得主燈撲滅。

諸葛亮于建興12年秋8月23日辭世歸天,享年54歲,後葬于定軍山。

網絡中,有觀點稱,諸葛亮的陽壽,原本應該活83歲,最終因做錯了3件事,被上天折壽30年。

那麼,一代神人都做錯了哪些事,有沒有包括南征七擒孟獲時,犯下的火燒藤甲軍一事呢?

在河南的傳統豫劇《諸葛亮祭燈》戲詞中,稱:諸葛亮在臨終之際,認為自己該活83歲,可到53歲時他感覺自己命将歸天,心中不服,掐指一算,忽然想起來3件事。

本該活83歲,諸葛亮為何隻活到53?做錯了哪3件事,遭折陽壽30年

“陰陽八卦,仔細來算,我命裡該活到83。有山人該活到這個80單3歲,為什麼53歲你叫我這命歸天;心中不服啊,還要掐算,忽然間一件事想在心間,想當初坐小舟,那個曹營裡借戰箭,我借他10萬根,沒從還!借東風,燒戰船,隻燒的曹操的人馬實在可憐,得恩沒報,反結那個仇!老天爺看我做事短,折去了我這陽壽整整十年。”

在這部百聽不厭的豫劇中,編劇和導演以諸葛亮第一人稱叙述了自己的一生做下的三件錯事。其中,衆人皆知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一事,就折去了諸葛亮陽壽10年。

去掉十年的陽壽,諸葛亮還應該活上73歲!第二件錯事又是什麼呢?戲曲中稱:諸葛亮下山後,曾命鎮守荊州的關羽,放水淹了七軍,也成為折去他陽壽10年的一件大事。

“離下山取水閘我淹過7個縣,七縣的好百姓叫我淹死完,老天爺看我做事短,折去了我陽壽又10年呐!”

本該活83歲,諸葛亮為何隻活到53?做錯了哪3件事,遭折陽壽30年

折去諸葛亮陽壽的第3個十年,最後一件事又是什麼?

戲曲中稱,諸葛亮在攻取成都時,他命太守劉璋讓出國印,要将劉璋趕下關。諸葛亮派出的大将是魏延。

“趕劉璋我差去了小魏延,那個小魏延,他嘞個見識淺,他把他妻子老小全都殺死完。老天爺看我做事短,折去了我陽壽又十年呐!”

戲曲中所唱到的戲詞,與《三國演義》裡談到諸葛亮自責自己用計“火殺藤甲軍”、“絕了烏戈國種”損其功德陽壽一事,并沒有關系。

有讀者或許會問,三國中所稱諸葛亮活了54歲,戲曲中稱他隻活了53歲,應該是民間所稱的“虛歲”或“實歲”差別之分。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