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至一習慣: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良習教練?

至一習慣: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良習教練?

一、為什麼很多父母總對孩子說習慣重要,可自己卻沒幾個過硬的好習慣?

兩千五百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深切體悟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兩年五百多年後,大教育家陶行知、葉聖陶等宗師,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也深切體悟到: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

時至今日,大多數父母都知曉習慣的重要,基本上也口口聲聲地對孩子耳提面命。但是,假如你讓中國的父母,都真誠地扪心自問兩個問題:你自身有什麼核心好習慣?你願意引導鼓勵孩子向你學習這些好習慣麼?

天地良心,至少會有百分之九十的父母,掰着手指頭說不出五個來,即便湊着說出來,也不好意思全都傳承給孩子。因為他們所湊出來的好習慣,要麼是太籠統沒法學,要麼是太獨特不适合學。

這是為什麼?為什麼父母明明知道習慣重要,卻自己做不到做不好呢?

核心原因,恐怕還是他們所知道的習慣重要,是從書本上看來的,是從别人嘴裡聽來的,而不是從自己的人生實踐中體悟出來的。沒有切己體察過,沒有切己印證過,隻是知道而已,心裡并不怎麼相信。

人呐,對規律的切實認知,超不出自己的躬身實踐,絕大多數時候,所謂的知道都隻是人雲亦雲似是而非,大概知道,原理不清,效力不明。

在他們看來,習慣塑造人、習慣決定性格等規律,隻是個口号而已,甚至隻是心靈雞湯而已,對别人說說可以,哄哄孩子可以,自己當不得真。

如果真的當真,真心相信,他們早就躬行了!

至一習慣: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良習教練?

二、父母切己體察印證習慣的力量,是做好孩子良習教練的前提

習慣塑造人,這個真理,隻有躬身踐行者,才能真正明白,才能真正受用,才渴望安住在更多的好習慣中。

有早起習慣的父母,切實體驗到早起得好,願意帶孩子享用這個好;

有跑步習慣的人,切實體驗到跑步的好,願意帶孩子享用這個好;

有讀書習慣的人,切實體驗到讀書的好,願意帶孩子享用這個好;

有潔簡習慣的人,切己體驗到潔簡的好,願意帶孩子安住在潔簡中。

等等,等等,諸多好習慣都一樣。父母都是無私的,願意将自己探索到的所有美好,都分享給孩子。

擁有諸多好習慣的父母,切己體驗過培養好習慣的不容易,切己體驗過好習慣帶給自己的美好,也切己體認到好習慣的力量,這正是做好孩子良習教練的資本、基礎與前提。

沒有這個切己體證的過程,教孩子培養好習慣,隻能抽象的是說說而已。

至一習慣: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良習教練?

三、父母積極主動做孩子的良習教練

數千年來,真正躬身于教育的大家宗師,從自己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一茬複一茬的教學實踐中,明明白白的發現了這同一個規律,實實在在的躬行着這同一個規律,真真切切的印證着這同一個規律,這個規律就是:習慣塑造人!

這些偉大的、卓越的、傑出的教育家,幾乎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倡導這個真理,推廣這個規律,他們在課堂上說,在文章中說,在報告中說,在各種各樣的場合說,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說,苦口婆心不怕人煩,為的就是呼籲天下父母、天下老師,盡職盡責責無旁貸的做孩子的良習教練。

就撫育孩子而言,父母的核心身份,是孩子的良習教練。

父母應積極的、主動的做孩子的良習教練,全心全意的履行好這個職責,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不斷的向孩子推銷好習慣,引導鼓勵孩子培養好習慣,手把手教孩子培養好習慣。

等孩子長大成人後,深度覺知自己一身好習慣,會無限的感恩父母!

那可是真正的一生财富啊,不離不棄,忠誠無間,始終陪伴着孩子。沒有什麼比一身好習慣,更能支撐孩子走向自愛自立與自由幸福了。

至一習慣: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良習教練?

四、引導孩子切己感覺習慣的力量

孩子由于年齡小,認知力有局限,還無法認識到習慣的力量有多麼強大,但父母該知道,歸根結底是習慣塑造了人。

習慣培養,先核心後一般,點滴積累,循序漸進,父母先發掘培養孩子身上的一兩個具體的核心好習慣,不斷的剖析給孩子看,讓孩子逐日體會習慣的力量,慢慢的把好習慣當朋友。

幫孩子建立習慣寶典,讓孩子對自己的好習慣如數家珍,從一個好習慣,到三個好習慣,到五個好習慣,到十個好習慣,用十幾年的時光,逐漸積累一身好習慣,包括思維習慣、語言習慣與行為習慣。

五、營造孩子培養好習慣的軟硬環境

一是家長經常以身作則、親身示範。

二是購買孩子喜歡的裝置、器具,調動孩子練習針對性習慣的興趣與動力。

三是鼓勵鼓勵,持續鼓勵,一有小進步,就及時鼓勵,絕不批評打擊。

四是父母足夠的包容,包容孩子偷懶少練習,包容孩子敷衍應付,以足夠的耐心,啟發孩子,引導孩子,說服孩子。

五是不可逼迫、強迫孩子養習慣,父母一強迫,孩子内心就抗拒,就不情願,而培養習慣的基本前提是主觀上願意做。逼着孩子養習慣,純屬哄鬼,你隻看看衆多讀了十五六年書的大學畢業生,有幾個養成了讀書習慣就明白了。

六是在家庭設立好習慣專項獎,每季度一次,讓孩子當評委,評出每個季度中好習慣最多的家庭成員,頒獎表彰。這樣,可激發孩子培養好習慣的樂趣與動力。

至一習慣: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良習教練?

六、教練孩子培養普适性習慣

普适性習慣,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基本都需要培養的習慣,塑造孩子的自立能力,主要包括五大類。

一是呵護身體健康的習慣:如睡前洗腳,早睡早起,整理床鋪,早晚刷牙洗漱,整理打掃個人房間,衣着整潔,飯前便後洗手,科學飲食,午間小憩,運動鍛煉,經常洗澡,坐姿,站姿,走姿,睡姿等等。

二是呵護心智健康的習慣:如讀書,列清單,專注,耐心,寬容,感恩,分享,主動關愛,結交朋友,等等。

三是培養孩子對金錢的良好習慣:如金錢觀念,金錢擷取,金錢管理,金錢支用,記賬分析,等等。孩子一生都離不開錢,這類習慣非常重要,從小抓起會更好。

四是培養孩子的基本思維習慣:如成長型思維,雙赢思維,發散思維、邏輯思維,條件思維,量化思維,現場思維,獨立思考,等等。

五是培養孩子的基本語言習慣:如說話音色,說話聲量,說話語速與節奏,說話口頭禅發語詞,說話的層次與邏輯,當衆表達,文明用語,禮貌用語,等等。

至一習慣: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良習教練?

七、針對性引導孩子培養獨特性習慣

孩子的獨特性習慣,是根據孩子的特質與喜好,要麼是孩子主動要求培養的一好習慣,要麼父母特意為孩子推薦的一些好習慣,如繪畫、書法、琴棋、攝影、寫作、打球等等。

經常練習,就形成了習慣,良好的習慣,就會澆灌出過硬的技能與本領。

孩子的諸多本領,都是練出來的,都是主動培育好習慣的成果。

八、 重視家風建設

家風,說白了就是父母和孩子,都願意踐行的好習慣。

父母以身作則,鼓勵引導孩子積極跟進,共建共創,文明生活,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培養好習慣,是給家庭做貢獻,有價值感,更有歸屬感。

九、運用七步養習功,練習練習再練習

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良習教練,本質是父母如何養成培育孩子養好習慣的好習慣?是練出來的本領!

具體怎麼練,運用七步養習功。

至一習慣: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良習教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