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是學習,減負是減負,學習和減負不總是對立的!

毫無疑問在當下“減負”是絕對的教育主旋律,我們不否定“減負”的積極意義,但我還是希望我們的家長們在忙于“減負”、糾結于“減負”的時候,能夠冷靜地思考一下學習和減負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關系。

搞清楚這個關系,我覺得不但會有利于給孩子更好地減負,還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品質和效率。

學習是學習,減負是減負,學習和減負不總是對立的!

就我個人而言,我始終認為:學習是學習,減負是減負。

它們之間有關系,甚至很多時候是因果關系,畢竟往往孩子的學習負擔是因為孩子去學習才導緻的,但它們之間的關系卻不總是對立的,隻是我們太多時候總是會把這兩者混為一談,一提“學習”就總是會涉及到“負擔”,反之亦是如此。

學習不總是隻能産生負擔

這點在很多人看來往往會了解為“少學”或者說是控制在一定量的範圍内就不算是負擔,而一旦超出了那就算是負擔。

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們要知道學習是一件很重要但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任何人在學習上吃苦也是很正常的,而減負減的不是學習,不是不讓孩子學習了,隻是讓孩子們減少一些無謂的、超負荷的、低效率的學習。

目的是希望提高學習的效率和品質。

學習是學習,減負是減負,學習和減負不總是對立的!

但其實學習除了産生所謂的負擔之外還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積極效能影響。

他們會開始懂得越來越多、對很多事情的了解越來越深刻,對世界的認識也越來越廣泛。無論是知識本身給他們帶來的最直接的提升感受還是因為成績而帶來的認同感、自我滿足感以及自信心的提升,對很多孩子來說,他們是會相信學習是很有意義很重要的事情。

是以學習固然是辛苦的,固然也會給孩子們帶來負擔、壓力,但同樣也會帶來很多積極的影響。

整天說的“違背規律”到底是什麼規律?

當我們提到學習的時候,總是繞不開作業量大、教育搶跑、超前學等等,每每這個時候總會有人說違反了教育規律或者是孩子的成長規律。

那麼作為家長,您除了知道“違背規律”之外,你可以知道到底違背了怎樣的“規律”?

學習是學習,減負是減負,學習和減負不總是對立的!

事實上很多這麼說的人,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的,但并不妨礙他們相信這是事實。

這裡的“規律”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我們的孩子們的心理發展的規律。

當代的心理學、教育學包括生物學等等已經就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一直在到老年心理的狀态是怎樣的做了系統全面的研究。

在某一個年齡段裡,一般個體能夠接受、處理怎樣的資訊,是有一定普遍性的,當然,也一定會有個别孩子确實會異于常人,但是大多數人是會保持相對的一緻性。

學習是學習,減負是減負,學習和減負不總是對立的!

舉個例子:

七歲之前的孩子一般來說他們在抽象思維的能力上是比較弱的,最典型的是你會發現有很多孩子在做計算的時候是會掰手指頭的,或者是比較依賴于實物示範來輔助自己的了解。

此時的他們去思考抽象的問題是比較困難的。

是以在這個時候父母為了怕孩子“輸在起跑線”而非要給孩子學太難的數學問題,孩子其實是了解不了的,不是孩子“笨”,是他們的生理、心理決定了在這個階段他們真的是不擅長這些事情。

學習是學習,減負是減負,學習和減負不總是對立的!

但是不是是以就什麼也不用做了,就要“靜待花開”了?

駕馭“規律”而不是被“規律”束縛

上面說孩子成長是有一定心理發展規律的,那是不是面對孩子的“緩慢”成長,我們就沒有辦法做點什麼隻能“靜待花開”呢?

當然也不是了。

這裡我以“超前學”這個比較普遍的現象為例談談我們知道所謂“規律”是什麼之後,如何去駕馭它而不是被它所束縛。

其實當我們懂得這個原理之後,我們就會知道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其實是在于通過怎樣的方式讓孩子去了解一些所謂的超前學習内容。

孩子們小的時候對圖和事物的了解是要遠遠比對文字了解更容易,是以當我們教孩子一些超出一般發展規律的數學知識時,我們是可以借助圖或者是實物去給孩子示範的,讓孩子可以直覺感受到“量”的變化,而不僅僅是抽象的“數”的變化。

這樣一來同樣的一個問題,他就可以掌握并且了解。

學習是學習,減負是減負,學習和減負不總是對立的!

這裡我通過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解釋:

例如我們要超前教育孩子學會一道“移多補少”的題目:書櫥的第一層上有10本書,第二層有4本書,問現在從第一層拿出幾本書放到第二層兩層的書就一樣多了?

這種題目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來說顯然是屬于嚴重超綱的題目,甚至是對大多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也屬于“難題”了。

如果我們“硬講”“硬教”,那麼必然就是“違背孩子發展/成長規律”的行為。

但是如果我們現在拿着書去示範這個變化會怎樣呢?

學習是學習,減負是減負,學習和減負不總是對立的!

當然,我們也可以用其他的物品代替“書”來示範,甚至如果孩子對實物的認知達到一定水準之後,我們還可以直接畫個圈來代替“書”給孩子示範。

并且我們還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如何調整才能保證一樣多。

這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這樣的一個“行為”孩子會存在了解上的困難嗎?

而如果我們再把這一類問題通過不同的實物進行多種變化的示範,而不是局限于讓孩子去寫出那個計算公式得出計算的結果,那麼這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抽象思維能力。

學習是學習,減負是減負,學習和減負不總是對立的!

甚至這還可以稱得上是非常好的親子互動、親子陪伴。

是以你看,同樣都是超前學習,同樣都是違背了某些規律,而在實踐中我們會發現一種學習的方式對孩子來說就是“負擔”甚至還是有害的,但另一種方式顯然好處非常多。

試想一下,一個孩子的數學思維啟蒙是這樣進行的,對他們來說同樣的學習,還能拿題目(作業)“多少”來衡量“負擔”的大小嗎?

學習是學習,減負是減負,學習和減負不總是對立的!

是以我們不要隻是知道了“違背規律”就變得畏首畏尾什麼都不敢做了,正确的做法是我們需要搞清楚這些規律到底是什麼。

比如我們可以去看看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理論的研究成果,看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尤其是“同一性”這個概念,這不僅僅會幫助我們更好地幫助孩子規劃、安排好學習,還會對他們的人格、心理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學習是學習,減負是減負,學習和減負不總是對立的!

是以我們要搞清楚減負是減負,學習是學習,它們之是以會有重合是因為我們在孩子具體的學習安排、引導上出現了問題,而不是“學習”本身是有什麼錯的。

且學習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吃苦的事情,我們不要逃避這個問題,再好的習慣、方法都是需要在學習的實踐活動中去摸索、總結的,絕對不可能空談、說教就能夠讓孩子獲得。

現實中對有些孩子來說10道題就是他們的極限,超出的每一道都是“負擔”,但對有的孩子來說,10道題僅僅是“熱身”,再“打十個”可能都不過瘾。

學習是學習,減負是減負,學習和減負不總是對立的!

問題到底是出在了哪?

我想,看完這篇文章,您或許會有所感悟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