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次大戰帶給人類的苦難是深重的,在經過和法西斯政權的殊死較量之後,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在犧牲了數千萬的性命和難以估計的财産,這才讓勝利的天平倒向己方。
1945年的日本已經是強弓之弩,當時的意大利和德國納粹政府已經投降,希特勒在地堡自殺,可是日本人依然在做困獸之鬥,即使他們失去了在侵略時所占領的絕大部分地盤,但是東條英機内閣依然鼓吹“本土作戰”,并且提出“一億玉碎”的口号。

面對如此頭鐵的日本人,美國和其他盟國也知道,按照日本人被狂熱的軍國主義洗腦的态度,很有可能這群瘋子真的會這麼做,那麼盟軍攻克日本本土勢必會付出巨大的代價,為了加快日本投降的腳步,1945年美國先後在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原子彈。
日本天皇總算肯松開他那高傲的金口了,在面對全日本的廣播中宣布:“接受盟軍指定的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但是日本真的是無條件投降的嗎?實際上他們曾經偷偷提過了一個無恥的條件,如果盟軍不答應死戰堅決不投降。
這個條件就是保留日本天皇的體制。在日本戰争快要結束前,不少人都要日本的天皇付出發動戰争的代價,上軍事法庭接受審判,1945年8月份蘇聯加入了對日本的作戰,日本的情況變得更加危機。
是以快要戰敗的日本政府派出代表在中立國瑞士召會了中美英蘇等國家,表示能夠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條件隻有一條,那就是“上述公告并不包含有損天皇陛下為最高統治者權力的任何要求。”
收到了日本的消息之後,美國人很快就做出了反應,美國總統杜魯門做出了一份訓示,他是這樣回答日本的:“從投降開始起,日皇和日本政府統治國家的權力必須聽從盟國最高統帥之指令,以便采取他認為适宜于執行投降條款的步驟。”
這句話雖然沒有明面上同意日本代表的觀點,但是幾乎等于預設同意保留日本天皇了。當時有過旅日經驗的蔣介石和英國人也認為,日本天皇對于全體日本人很重要,如果将天皇審判處決,可能會讓戰後的日本陷入徹底的混亂和暴動。
考慮到日本天皇在戰争過程中作用不大,并沒有直接參與戰争,同盟國于是同意了日本人提出的這一個條件。
此外,美國人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盤,他們保留了日本天皇,勢必能夠得到日本人的感激,在将來和蘇聯的争鬥當中,日本也就能夠站在美國人這一邊和它們作戰,抱着這個小九九,美國也對日本天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雖然日本天皇逃過一劫,免于被戰争法庭所審判,但不過是各國審時度勢的結果罷了,否則真要論起罪行,單單是挑起戰争這一條,都能讓昭和上幾十次絞刑架了。昭和天皇犯下的戰争罪行永遠不會被洗刷,如今的各國人民隻有牢記曆史,才不會重蹈過去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