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陵守墓人,國雖滅志不移,皇帝沒了也要守!可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大清已亡100多年,統治者早不在,為何還有守墓人?誰來養他們呢

皇陵守墓人,國雖滅志不移,皇帝沒了也要守!可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

信仰源自于心,而不在于物,守護陵墓則是守墓人的信仰,就像清朝早已滅亡100多年,可清朝的皇陵旁,依然有着許許多多的守墓人,他們以此為家,寸步不離,守護着自己的信仰。

帝王陵墓的守墓人

守墓人,顧名思義是守護陵墓的人,他們所守護的一般都是封建社會的皇帝陵墓,古時的皇帝去世之後,一般都會将其宮女,寵妃等一同埋入陵墓中,這就被稱為殉葬制度,殉葬制度是十分殘忍的,而同時,為了防止一些不法之徒,以及保護陵墓的安全,是以就安排了守墓人這一個職業。

皇陵守墓人,國雖滅志不移,皇帝沒了也要守!可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由朝廷向他們發放俸祿,并且待遇非常高,守墓這個職業也在秦朝開始,慢慢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及發展,說起陵墓,那麼最為出名的一定是秦始皇陵,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便開始着手修建他的陵墓,其規格之高難以想象。當時的秦始皇,希望自己死後也能擁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力,于是便下令制造陶俑,雕刻成士兵的模樣,一起埋入地宮,這就是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始皇陵埋葬着數之不盡的的寶藏,隻可惜現在的技術還無法挖掘。

之後便是漢武帝,提起中國曆史上的千古一帝,那麼漢武帝一定是其中一位,他的陵墓也是極盡奢華,殉葬者、陪葬的寶物數不勝數,同時,漢朝十分講究厚葬,即便是平民家庭也一樣,如果父母去世,兒子就要把家裡所有的東西全部作為陪葬品,甚至傾家蕩産。

皇陵守墓人,國雖滅志不移,皇帝沒了也要守!可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漢墓的規格十分豪華,引來了無數盜墓賊的光顧,是以才會造成漢墓十室九空的現象,在古代,皇帝登基的第二年便會着手修建陵墓,這一觀點在封建社會幾千年裡早已形成了定律,守墓人也是精心挑選,精心的教育訓練教導而選拔出來的。縱觀曆史,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守墓人制度最為完善,在清朝,君主的高度集權制達到頂峰,而守墓人制度也達到了頂峰。

清朝守墓人

說起守墓人,人們總會有偏見,認為他們終日與死人為伍,再加上電視劇中演的,一些犯了重罪的人,就會被貶去看守皇陵,是以守墓人這個職業一直處于人們的認知錯誤的範疇裡,其實并不是這樣。首先,陵墓埋葬着的都是曆朝曆代的皇帝,既然是皇帝,怎麼可能随便就找來一群人為他們看守陵墓呢?像清朝時期,能夠有成為守墓人資格的,首先一定要是滿人,第二就是八旗子弟,而且也并不是一般的八旗,是八旗之中地位最高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以及稍次一等的正藍旗才有資格。

皇陵守墓人,國雖滅志不移,皇帝沒了也要守!可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這麼嚴苛的挑選條件,是以可以看出守墓人的差事,不僅不苦,反而是一個肥差,他們替統治者看守祖宗,相反,那麼統治者一定會給予他們極高的待遇,真的就是這樣,守墓人不僅俸祿照常,還會額外的多出很多的獎賞。

他們的一生之中隻需要做三件事,第一是守護皇陵,第二是皇陵内務、修繕的工作,第三則是祭祀活動,每當到了先皇的忌日,都會以新任皇帝為首,帶領先皇遺孀以及朝廷重臣前來拜祭,他們的傳承方式也類似于皇位的世襲制。為了保證守墓人的忠誠性,一般在上一代守墓人即将去世前,就會将新一代的守墓人叫到眼前,告訴他一些注意事項等等,從小出生的他們就被灌輸這樣的思想,久而久之,守護好皇陵就成了他們畢生的信仰了。

家貧出孝子,國難見忠臣

與此同時,守墓這個職業同樣是對于一個人最大的考驗,守墓人天生的職責便是守護好陵墓,然而,卻并沒有哪個朝代能夠經久不衰,繁榮昌盛的,每當國難之際,一些意志不堅定的守墓人,就會動起了歪心思,他們眼看大廈将傾,給他們發不起工錢,就會将目光放入到他們所看守的陵墓裡。

皇陵守墓人,國雖滅志不移,皇帝沒了也要守!可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畢竟那裡埋着的可是一國之君,每一件陪葬品都價值連城,稍強一些的,就是堅決不會堅守自盜,可王朝滅亡時,新的政權必然會會抹黑前朝,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若是心眼好的還會尊重死者,并不會對這些死去的皇帝怎麼樣,可若是碰上心眼不好的,輕則将陵墓焚毀,重則會将這些逝去的皇帝們鞭屍。

而守陵的這些人,自然也不會落得什麼好果子的吃,是以當王朝即将覆滅時,有一些守墓人眼見情況不對行,就會率先一步收拾行李逃跑,若是被不幸抓住,還會以此來換取活命的機會。然而世界上總是有好有壞,除去這兩類,依然還有将守護陵墓作為畢生信仰的守墓人,即使是死,都不會離開,若是有人動了陵墓的心思,他們會第一時間出來拼命,就像民國時期,孫殿英所盜取慈乾隆時一樣。

那兩個白發蒼蒼的守墓人,眼見有人想要盜墓,立刻拿起長槍大刀,以生命來捍衛自己的信仰,而死在盜墓人的刀槍之下,則是他們最大的光榮,三國演義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朝大臣不知曹操心思。還對漢獻帝說:家貧見孝子,國難見忠臣,許昌曹操不遠千裡前來救援,冀州袁紹近在咫尺卻視而不見,曹操當真是大漢的忠臣孝子,而守墓人就相當于死去皇帝最愚忠的臣子,守護好皇陵勝過自己的生命。

皇陵守墓人,國雖滅志不移,皇帝沒了也要守!可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心存信仰,必不會被辜負

如今,清朝已經覆滅了100多年,可依然有一些守墓人不肯離開,雖然這隻是少數人,但往往令人敬佩,受人尊重的不也隻是少數人嗎?如今,這些守護着陵墓的大多都是八旗子弟和一些世受清朝皇恩的大臣後裔。他們謹記祖宗的教導,将守墓當成自身的信仰,用古代的話來說:我家世受皇恩,理應為皇家戰死而無怨無悔,這就是他們的信仰,君臣之間最純粹的感情就是愚忠,沒有理由,沒有原因,沒有任何心思的忠誠,是無條件的信任,無保留的付出。

清朝已經滅亡,統治者已經不在,他們基本上是沒有工資的,他們的行為并不僅僅也是對于古代君王的忠誠,同樣對于現代,也是對文物的一種保護,有了他們的存在,防止了一些不法分子打陵墓的心思。是以,他們雖然沒有工資,可當地的文物部門會定時給他們發放一些補貼,并且鼓勵,允許它們開展一些依托于陵墓的收入,比如說旅遊業,又或者是說農家樂等等,每當有人來參觀時,他就擔當起導遊的責任,為人們講解知識。

皇陵守墓人,國雖滅志不移,皇帝沒了也要守!可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遊客累了、餓了,就到他們開的小旅館,小飯店裡面去居住,來賺取他們的收入,逝者已逝,雖然已經不存在這世間,可他們卻永遠活在守墓人的心中,而承載他們這世間最後一點痕迹的陵墓,也成為了守墓人的畢生信仰所在,而這,也就是信仰的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