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際飯店的魅力

國際飯店算是識别上海的尖頂之一,而她的最大魅力正是其個性與生命力。

國際飯店的魅力

小辰光,我喜歡乘電梯。當時上海高樓少,開電梯有專職司乘。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跟着國際飯店的一位女司乘,上上下下過足電梯瘾。每至一個層面,我總要走出電梯門去打量,看到了飯店内裡的景象。印象最深的是,每一層樓電梯門的顔色各異,有紅色、乳白色、深咖啡色,還有一種紫色隐約能見到其間銀色的花草,顯得特别迷人。電梯門的色調與走廊的色調及裝潢十分協調。因廊間結構與着色都不一樣,似乎能讓人感受到建築生命的神秘悸動。難怪曆經百年滄桑的國際飯店依然摩登。可惜後來經内部裝修,那些被視為不規整的東西,幾乎都改成統一的了。

我們到陌生城市,無非憑着幾個建築物的尖頂來識别,國際飯店算是識别上海的尖頂之一。1950年,其頂層大廈的中心旗杆被确定為上海原點。國際飯店外立面用的是國貨面磚,名曰泰山,色澤如山體,日曬雨淋風蝕塵染,曆久彌新,未聞有過脫落。這座建築,有高聳且穩定的外部輪廓,階梯狀的大廈,表現出建築師邬達克喜歡與自然呼應的設計風格。建築物若與自然山水協調,經得住歲月磨洗,才會魅力不衰。在上海曆史建築中,國際飯店沉降最少,樓基用的是不會爛的美松做木樁,每根直徑35厘米、5根一組的高密度梅花樁,深嵌地底40米,其上是鋼筋混凝土澆築的筏形基礎,承重力無比。曾經的遠東第一高樓,早已被林林總總的樓群淹沒了,難掩的是其氣質。這種氣質,是從建築的“根部”和“内部”散發出來的。

一座建築,好在哪兒?好在能成為打卡地嗎?那等于說,建築的魅力全在于造型與外表。于是,現代建築最好看的是模型,最理想的狀态是揭幕剪彩時刻的光鮮。為能炫耀于世,或剛愎仿古,摩登高樓蓋上歇山頂,猶如一身西裝頭戴瓜皮小帽;或決絕求新,小區樓盤打翻調色闆,進出居民好似誤闖兒童樂園。因為執着于模型時空,變得不再執拗于建築功能了吧。

建築大師高迪說:“藝術出自大自然,自然最美。”後來我有機會去巴塞羅那,乍見高迪設計的聖家族大教堂,就像從地下長出來的建築,長了一百三十多年還在長(預計2026年完工);大地顔色的外立面,由充滿動感的曲線組成,印證了《易經》“曲成萬物而不遺”的原理。通常我們看到的都是建築物“白”的一面,“黑”的一面埋在地下、躲在内裡;而恰恰是,黑決定白,内決定外。進入聖家堂内部,你會驚訝其采光設計,讓陽光透過高大狹長的窗棂,就像叢林中灑下的自然光;讓人充溢自由感,仿佛置身原始森林。

好的建築有生命,人們或許不知其珍貴,恐怕自身亦不解,何以長成如此?毋甯說是建築物造就了建築師。既有生命,必合四時之序。我想,國際飯店因其充滿内在張力,是斑斓、成熟的秋的象征。時下一些高層建築,追求新潮,一式的明媚,像是從模型裡移出來的,無“根”無“内”無“細節”,一分舊打一分折扣,七折八扣,衰顔難睹。而建築最大的魅力,正是她的個性與生命力。(項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