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樸的閱讀理念是提出許多實際問題來充實理論上的讨論,打破讀者死抱住書本不放的成見。

李公樸
近讀李公樸主編的《讀書問答集》第一集,對他的讀書主張有了更多了解。在此書的《編者弁言》中,他寫道:“最重要的,是提出許多實際問題來充實理論上的讨論,打破讀者死抱住書本不放的成見,而更明白怎樣從書本上所得,應用到實際問題上去。”這就是他讀活書、重應用的閱讀理念。
《讀書問答集》1934年5月初版,印刷三千冊。書前《申報流通圖書館創設“讀書指導”緣起》中說:“本館讀者大多數是未曾進過學校,或中途失學的店員、學徒、勞工,以及低級從業員。他們雖然接收了我們的圖書供給,但大多數還是缺乏選擇與消化的能力……我們的工作方針如下:一、打破圖書館一貫的隻消極的供給讀者以讀物,而不予以訓示或幫助的現象。二、解除讀者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茫無适從的困難,有目的、有系統按照需要而開展自己的讀書生活。三、糾正讀者離開實際為讀書而讀書的态度,極力使讀者認清讀書是為了要認識并解決實際問題”。
僅此三點,就可以看出,這家圖書館除了出借書籍,還擔負起為讀者解疑釋惑的任務。這是李公樸所辦的圖書館要達到的目的。
此書有八個部分,即讀書與生活、讀書的方法、讀書的态度、國文學習、讀書與實踐、科目的選擇、讀書計劃及附錄。如讀書的态度一章中,選擇了四封讀者來信,先全文刊出,然後逐一解答,即讀書的嚴肅性、低級趣味、讀書瘾、習字無用論,回答詳細,親切實在。
1934年,李公樸主持的“申報流通圖書館”,為輔導青年自學,請夏征農、艾思奇、柳湜負責讀書指導部工作,每天根據讀者來信,解答讀書和生活中的各種疑難問題,刊登在《申報》“讀書問答”專欄上。他們三人均是左聯和社聯成員,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通俗語言,向讀者解釋社會上碰到的各種問題,做思想啟蒙工作。凡有關哲學和科技方面的解答文章,都出自艾思奇之手;社會生活方面的文章,多由柳湜執筆。他是地下黨,黨的要求通過他得到落實。讀書方面的文章,則是夏征農撰寫。周巍峙也參加了這一工作,寫一些答複讀者的短文。後來,他們接觸的讀者多了,有計劃有步驟地自出題目來解答,進一步加強了對讀者的思想引導。此工作受到讀者的歡迎,也得到李公樸的大力支援和肯定。
後來,艾思奇的《大衆哲學》,柳湜《街頭講話》,即是這個專欄文章的結集,而夏征農最初發表在專欄上的文章,由李公樸主編成《讀書問答集》第一集。在他的主持下,作為報社屬下的一家向社會開放的公益性圖書館,書籍從原先的兩千餘冊增加至三萬多冊,登記的讀者從不足三百人,發展到兩萬多人。這展現了李公樸的家國情懷和文化理想。
第二年,國民黨反動派加強對進步文化的圍剿,《申報》總經理史量才被殺害于滬杭道上,流通圖書館無法辦下去,“讀書問答”專欄也取消了。李公樸與他們三人商量,決定先出版一份月刊,使大家有一個繼續發表言論的陣地,再成立一家出版社,這就是《讀書生活》半月刊和“讀書生活出版社”的創辦由來。在李公樸的奔走下,租得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斜橋弄(今吳江路)七十一号,作為生活讀書出版社(後改為讀書出版社),在國内第一次出版郭大力、王亞南翻譯的《資本論》,以後與生活書店和新知書店,聯合組成了延續至今的三聯書店。
李公樸在《讀書生活》創刊詞中寫道:“工餘之暇,想讀幾頁書,為的是想求一點與自己的實際生活有關的知識,用它去打開自己的眼睛,啟發自己的認識,引導自己如何生活”。當時,李公樸又主編了艾思奇的《知識的應用》,作為“讀書問答”第二集,由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在主編“讀書問答集”同時,李公樸還主編了“半角小叢書”,有《怎樣自學社會科學》《怎樣自學文學》等。可見,李公樸辦圖書館,辦出版社,主編讀書叢書和刊物,所涉及的内容,都展現了自己的讀書觀點,都視為“服務社會事業之一,予社會大衆以求得知識之機會”,并在讀書中認識社會,解決實際問題。
說起李公樸(1902—1946),真讓人肅然起敬。他在抗戰危急時刻的上海,發起成立“各界救國會”,主張“全國各黨派一緻對外”,這讓國民黨恨之入骨,将他與沈鈞儒、鄒韬奮、史良、章乃器、王造時、沙千裡等七人在上海逮捕,關進蘇州看守所,時稱“七君子事件”。出獄後,他奔波于武漢、延安等地。在太平洋戰争爆發後,日寇進入泰國、緬典、越南,雲南成了抗戰重要樞紐,他就到昆明,創辦北門書店和北門出版社,冒着生命危險,把精神食糧送到廣大群眾手裡,喚起大家抗戰必勝的信念。
抗戰勝利後,李公樸到重慶出席民盟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還與陶行知合力創辦社會大學。1946年2月,李公樸在重慶較場口主持群衆集會中,被敵人打傷。帶着傷痕回到昆明,眼見内戰的危機愈來愈大,他為争取民主和平的活動也愈來愈積極。同時,也有許多征兆使他預感到,國民黨将對他下毒手,他說:“我兩隻腳跨出門,就不準備再跨回來了!”1946年7月11日晚,他被國民黨特務暗殺在昆明學院坡。毛澤東、朱德聞訊,在聯名唁電中稱“先生盡瘁救國事業與進步文化事業,威武不屈,富貴不淫”。在李公樸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謹以此文表示對先賢的敬意。(韋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