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羹堯被賜自盡,為何甯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讓他放過自己?

年羹堯被賜自盡,為何甯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讓他放過自己?

不是年羹堯執着,是雍正根本不允許他低頭認錯,因為雍正本便一直再找機會處理掉年羹堯這個威脅。

皇權講究的始終是制衡,當一個人脫離了制衡,對皇權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之後,自然也就意味着這個人離死不遠了。

年羹堯被賜自盡,為何甯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讓他放過自己?

年羹堯正是因為一次又一次地“挑釁”皇權,掙脫了雍正對他的制衡,是以他才不得不死。

他從踏入官場的那一刻開始便很得意,他當然也有得意的資本,21歲中進士,30即升任四川巡撫,這是因為康熙皇帝對他的賞識、信任和重用。

皇權統治之下,皇帝的賞識和信任便是一切,哪怕你是個庸才,隻要得到了皇帝的寵信,你也照樣能夠官居一品,更何況年羹堯還不是庸才,是有才呢?

他在四川巡撫任上被川陝總督音泰彈劾延誤軍情,說應當撤了他的職,哪怕是清朝權力中心的部議結果也是一樣,年羹堯當罷!可是,康熙是何态度呢?康熙要保年羹堯,他不僅要保年羹堯,還要更加重用年羹堯。

皇帝要這麼做,誰還敢說個不字?這就是年羹堯當時所擁有的聖眷,用個成語形容的話叫“簡在帝心”。

康熙六十年,年羹堯又升任川陝總督一職,他從步入仕途之後的所有履曆都在告訴人們,他很受皇帝寵信。

是以,他很有實力。

年羹堯被賜自盡,為何甯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讓他放過自己?

年羹堯作為一個實力派,雍正想要在奪嫡之争中争取更大的勝算,那麼自然便得好好地拉攏年羹堯。

為什麼雍正拉攏年羹堯,年羹堯就會選擇站在雍正這一邊呢?原因很簡單,一來是因為年家所在佐領在康熙四十八年劃給了被冊封為雍親王的雍正,二來是年羹堯的妹妹是雍親王的側福晉。

是以,年羹堯在“九子奪嫡”這件事中選擇支援雍正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對于年羹堯的這樣的實力派,雍正當然也是要極力争取的,隻要得到了年羹堯的支援,那麼他在奪嫡之事上便又多了一分勝算。

雍正即位之後能夠迅速坐穩皇位,也确實離不開年羹堯的支援,當時老十四胤禵以撫遠大将軍之職在西北領軍,為何收到了雍正的诏令之後便乖乖傳回京城?這當然少不了年羹堯在一旁震懾,胤禵若想起兵來個清朝版的“靖難之役”,那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沒有那份實力。

年羹堯在西陲之地的實力,可不是蓋的。

胤禵被召回之後遭到了雍正的囚禁,而年羹堯則在羅布藏丹津叛亂之時升為撫遠大将軍,這就是雍正給年羹堯的回報。

年羹堯被賜自盡,為何甯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讓他放過自己?

年羹堯之是以會選擇支援雍正,看上去是因為他們有姻親關系,可是真正的決定因素說到底還是政治利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是一個打不破的鐵律。

雍正想要獲得年羹堯的支援和效忠,隻靠一句“年大人,我是你妹夫,是以你得支援我”顯然是不可能的,年羹堯不是3歲小孩,他是一個在官場上沉浮了幾十年的職場“老油條”,用所謂的友誼是套不住他的,得用實實在在的利益。

年羹堯支援雍正奪嫡成功,雍正得賞他。

年羹堯幫助雍正平定了叛亂,雍正當然還是得賞他,不僅賞他,還連他的家人一塊賞。

也正是因為年羹堯對雍正有擁戴之功,有為雍正平亂之功,是以他也才逐漸地放肆起來,逐漸地跋扈起來。

年羹堯被賜自盡,為何甯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讓他放過自己?

他在西北,蒙古王公去見他,得行跪拜之禮。

他入京觐見雍正途中,巡撫、總督等官員見了他,仍然得行跪拜禮。

他入京城之時,沿途得為他清路,朝中王公重臣也得出城跪迎他。

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年羹堯這是僭越逾禮的行為,可是年羹堯滿不在乎,雍正也一直隐忍不發。

年羹堯被賜自盡,為何甯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讓他放過自己?

雍正之是以對年羹堯的僭越一而再、再而三的隐忍,是因為他在等待一個能夠将年羹堯一舉拿下的機會。

想讓他滅亡,得先讓他瘋狂。

是以,雍正才會一直忍一直忍,為的就是讓年羹堯瘋狂地犯錯,當年羹堯所犯的錯達到了一個臨界點的時候,也就是雍正對他下手的時候。

也正因為雍正的忍而不發,年羹堯才沒有低頭認錯的機會,皇帝沒說你錯,你認什麼錯呢?這也是雍正的聰明之處,完全不給年羹堯認錯的機會,直接拿下處理。

年羹堯自以為是功臣,又自認為手握兵權,是以雍正不會拿他怎樣,可惜他還是不太了解雍正。

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等一幹兄弟尚且能夠囚禁,一個年羹堯又算得了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