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院士團隊研發磁波刀,給惡性良性腫瘤”溫柔“一刀

院士團隊研發磁波刀,給惡性良性腫瘤”溫柔“一刀

圖說:新一代國産相控“磁波刀”裝置 圖檔由采訪對象提供(下同)

B超,對人們來說熟悉又溫和,是臨床上診斷疾病的重要手段。如果兇險的惡性良性腫瘤不僅能被超聲探測,更可以治療,那該多好。正在上海科協舉辦的科創中國·上海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引智創新”成果展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陳亞珠團隊與上海沈德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新一代國産相控“磁波刀”技術,讓超音波威力大增——在無創、微創中精準殺死癌細胞。

因治愈率低,死亡率高,惡性良性腫瘤是人類健康最大殺手之一。目前治療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主要依靠手術、放療和化療等傳統手段,患者在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的情況下,還要遭受脫發、免疫力大幅下降、疼痛等身體上的折磨。而采用化療方法,不僅将病竈的癌細胞殺死,也會牽連人體中的好細胞;X射線、各類加速器、質子刀、中子等放療治療,也都有損傷性或負作用。

能不能用一種更溫柔的方式,殺死癌細胞呢?陳亞珠院士早期所倡導的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是通過一定的聚焦方式,将超聲源發出的适當頻率的超音波聚焦于人體中目标靶組織,使得靶區局部溫度迅速升高,繼而導緻靶區内細胞産生壞死、凋亡或其他熱效應、空化效應,進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與其他治療手段相比,聚焦超聲治療是一種無創、副作用小、安全、綠色的新技術,具有無(微)創、可聚可控、穿透力強等特點。”陳亞珠院士曾這樣介紹說。

去年9月,“沈德醫療陳亞珠院士工作站”揭牌,沈德醫療“院士(專家)工作站”正式成立。而實際上,這家企業本身就是在陳亞珠院士的惡性良性腫瘤“綠色治療”理念的指導下,一步步踏上技術創新之路的。沈德醫療器械創立于2013年,創始人沈國峰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亞珠的博士後,相控磁波刀成為企業和院士共同努力的方向。

院士團隊研發磁波刀,給惡性良性腫瘤”溫柔“一刀

圖說:上海科協舉辦科創中國·上海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引智創新”成果展

所謂“磁波刀”,是一種将超聲能量從體外以“綠色、精準、個性化”的方式彙聚于惡性良性腫瘤等病竈部位,使瘤體溫度迅速提升至65℃以上,進而利用高溫“燒死”惡性良性腫瘤組織的儀器裝置。接受磁波刀手術的患者不會留下任何創口,術後不良反應也較小。陳亞珠團隊完成了在十多組體膜、上百斤豬肉上的離體實驗以及十餘例活兔實驗,實驗結論表明,多陣元相控型PHIFU技術具有單多焦點“瞄準”、焦域可變、焦距可控、超聲引導、聲束可控、多模式治療的綜合優勢,可實作安全、無創傷且有效的靶區消融,對癌細胞“百發百中”,不會傷及“無辜”好細胞。

随着上海市科協牽線搭橋,以前師徒間的傳幫帶逐漸更新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優”的院士(專家)工作站。實驗室裡的一流科研寶貝更多落地變成産品,有了直面市場的機會,企業也在院士專家科學腦庫的支撐下,研制出了MRI-PHIFU系列超聲治療産品。“我們的産品在與國外同類産品的同台競技上,多項名額勝出,預計明年年中就能拿到醫療器械上市許可證。”站在“新一代國産相控磁波刀”展品前,上海沈德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崔磊自豪地說。

據介紹,與傳統手術、化療、放療、質子重離子精确放療等治療方法相比,新一代國産相控“磁波刀”技術,具有非侵入“無創”治療的優勢,将會是傳統治療方法的重要補充。目前,超聲經顱治療特發性震顫、癫痫、帕金森、血腦屏障打開、腦惡性良性腫瘤,以及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熱療和免疫激發等系列産品,也在加緊研制中。

新民晚報記者 馬亞甯

【相關連結】

作為市科協部署和打造“科創中國”上海行動的載體和服務手段之一,創設于2009年的上海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已成為引導高端智力資源向企業集聚,助推“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支撐平台。近年來,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站明顯提速,從多年前的幾年建設一站,變為如今的一年建站100家。截至本月,上海建站總數已達564家,進站工作的院士專家達3076名,簽訂産學研合作項目2800餘項,攻克關鍵技術難題4500餘項,獲得專利8300餘項。

繼續閱讀